據韋昌明介紹,南京市面臨的潛在環境風險不可忽視:全市共有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220家,經營企業3800家,涉及?;窋蛋俜N,劇毒品近20種。每天僅江北地區過境的危險化學品車輛就達500輛。長江南京段,每年裝卸危化品運輸船只達2.8萬艘,每年進出南京的?;?500萬噸。
“從西到東——南鋼、南化、揚子、巴斯夫、化學工業園的長蘆片區,然后這邊是玉帶片區,現在就僅剩下一個玉帶片區沒開發……再跨過江,就是金陵石化,半個包圍圈,就把南京給包圍起來了。而且南京冬季的主導風向就是東北風,東北方向吹過來的是污染的空氣,你說這個空氣怎么好得了?”仿佛是有一張污染源地圖清晰地印在他的腦海里,韋昌明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描述這幅圖景的時候,幾乎是脫口而出。
58歲的韋昌明剛于今年2月卸任南京市環保局局長,現在的職務是南京市人大常委會環境資源與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2011年的時候,他因在鏡頭前大聲斥責施工單位,從此被稱“咆哮局長”。當局長的三年里,他也因為敢跟大企業作“斗爭”而收獲了各種壓力、批評或褒揚。
韋昌明告訴本刊記者,最近他再次給南京市委提出建議---位于主城區和仙林大學城東北方向的化工園玉帶片區要重新論證,重新規劃,“不能再這么搞了,至少要給南京留下一個通風口?!?/P>
化工圍城的歷史
客觀地講,南京的重化工布局有其歷史原因,多年來,這些化工企業也為地方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曾任南京市規劃局局長、建委主任的蘇則民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解放前,范旭東在江北發展化工,建“永利寧”廠,是很有眼光的。當時一個是水運方便,一個是城市還沒有擴張到距離那么近,而且化工廠整體規模不大,因此環境問題并不突出。
到了1958年“大躍進”時,直到“文革”前期,就有很多小化工廠建到江南的燕子磯附近了,后來發展為和民居交雜?!?0年代以后,南京迎來一波又一波的發展浪潮,各種工業園遍地開花,每個區有,每個鄉鎮還要搞,不僅侵占了大量生態綠地,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P>
蘇則民畢業于清華大學建筑系,是吳良鏞的學生,傳承了梁思成以人為本的建筑環境理念。早在80年代后期做南京市規劃局局長的時候,他就堅決地提出:金陵石化離市區太近,要控制發展,不能再擴張,不能再搞“大東西”。當時,他和一位規劃局副局長甚至直接出面找金陵石化談,意圖阻止韓國的一個合作項目落戶金陵,但失敗了。金陵石化的煉油能力當時大約還只是現在的1/10,雖然近期已經關停了化肥廠等老裝置,但是煤化工、PX,以及上千萬噸的煉油等增量,都是在最近十年擴充起來。
與金陵石化擴張同步的企業,還有揚子、梅鋼、南鋼等等,遍布滿城的小化工企業也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茬一茬地生長起來。
蘇則民告訴本刊記者,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規劃的重視都只停留在口頭上,規劃沒有嚴肅性,沒有強制力,總是不斷地讓步于“現實”,讓步于各個攸關GDP的大小項目,“因此造成了整個城市的工業布局散亂”。
在南京市規劃展覽館,本刊記者看到,北至八百橋,南至東屏的南京市區域內,有5個國家級的開發區,4個省級的開發區,23個市級的開發區,所有的開發區星羅棋布,塞滿了這個城市。
不堪重負的環境容量
從大約3年前開始,南京開始清理整頓合并各個開發區和工業園的企業,污染型的企業開始集體搬遷出主城區,統一移至江北。然而,矛盾的核心并不僅僅在于工業的布局問題,也在于產業結構和總量的問題。
新中國建立前后,南京市城市建設用地的規模僅為40平方公里左右,80年代擴張到120平方公里,到2007年就已經達到了682平方公里,人口約800多萬。南京市的煤炭消耗,1982年僅為366萬噸,到2006年為2019萬噸,到2011年就猛漲到3480萬噸。在工業類別中,重工業與輕工業的比例為82.5∶17.5,石化及其延伸產業的比重之高尤為典型。
南京原本就是一個多面環山,形狀像“簸箕”的城市,污染物不容易擴散,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高速進程中,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凸顯。南京市目前的工業廢氣排放量近7千億標方/年,是70年代的10倍。
根據南京市環保局的統計,且不論石化等行業的特征污染物,南京與歐美國家的城市比較,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平均高出10倍,可吸入顆粒物PM10約高出3到5倍。按照舊的空氣質量標準,尚不能穩定達標,按照2013年開始的新的空氣質量標準,空氣質量達標率還將大幅下降。
水環境也已不堪重負。根據環保部門和水利部門的監測,“十一五”期間,南京市地表水監測斷面中只有一半能達標,有大約20%為劣五類水。比如秦淮河,總體水質處于四類到劣五類之間。9個湖泊中,3個中營養,6個富營養。主城區的87條河道夏季基本處于黑臭狀態。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一位專家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因為重化工排污口的集中,長江的南京八卦洲段是長江干流污染團最集中的,沒有之一?!?/P>
“十一五”期間,全南京市一共發生各類環境污染事件44起,較“十五”期間增長33.3%,呈明顯上升趨勢。2011年發生19起,2012年1~11月發生24起,其中江北重化工集中區發生13起。
與此同時,南京市的環境信訪投訴量也呈明顯上升趨勢。2011年,南京市污染舉報中心共接各類污染投訴30213件次,約占全省投訴量的1/3。有些化工廠不僅長期有周邊居民舉報,而且“堵門”“堵路”等現象時有發生。
據韋昌明介紹,南京市面臨的潛在環境風險不可忽視:全市共有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220家,經營企業3800家,涉及?;窋蛋俜N,劇毒品近20種。每天僅江北地區過境的危險化學品車輛就達500輛。長江南京段,每年裝卸?;愤\輸船只達2.8萬艘,每年進出南京的?;?500萬噸。“就算事故風險控制到極小,也扛不住如此巨大的總量?!?/P>
雖然生產型企業已經逐步搬遷至主城區以外,尤其是化工企業陸續遷入江北化工園,但因為總量大,而且江北作為已經發展到有著一百多萬人口的新城,同樣面臨著日趨嚴峻的環境壓力。
不建重污染項目的承諾
南京市化學工業園是2001年由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其中包括長蘆片區的26平方公里和玉帶片區的19平方公里。長蘆片區已經基本開發成型,截至2009年底,已經有116家中外企業進駐,最近三年新批的項目以及陸續從江南遷入的企業總數并未有新的公開統計資料。
南京化工園定位為以高新技術為先導,以石油化工及其產品的深加工、精細化工項目為主要內容的化工開發區,重點發展石油和天然氣化工、基礎有機化工原料、精細化工、高分子材料、生命醫藥、新型化工材料六大領域。
按照2006年提出的計劃,到2010年,園區的煉油能力就要達到2600萬噸/年(是2013年這一片區實際煉油能力的兩倍多)。按照當時的規劃方案,玉帶片區將利用港口優勢,以重化工和基礎化工為主,安排大型石油化工項目及其延伸加工工業。規劃建設內容包括1000萬噸/年煉油生產能力,10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以及芳烴聯合-燒堿裝置等,還要新建一座50萬千瓦的火電廠和處理能力為17萬噸/天的污水處理廠。
然而,這一方案的環評報告遭到了原國家環??偩值姆磳Α?006年,原國家環??偩衷趯彶檫@一版規劃環評時,評審專家們就指出,這跟2002年報送原國家計委并在2003年獲批的工業園發展總體規劃不符,尤其指出,對于玉帶片區產業布局的調整,需要針對其環境可行性進行充分的分析論證。
2007年初,原國家環??偩痔岢觯嚎紤]到玉帶片位于南京市主城區上風向,距離較近,選址較敏感,因此,“待該片區具體發展規劃確定后,再對規劃的選址合理性和環境可行性進行論證”。
實際上,玉帶究竟應該怎樣開發,一直存在爭議,長蘆片區幾年間搞得如火如荼,但是玉帶就此擱置了下來,直到2009年底,南京再次提交了玉帶片區產業發展規劃調整方案的環評報告書。
根據新版的環評報告,整個玉帶片區的工業發展計劃作出了巨大的“妥協”,提出“生態優先,協調發展”,放棄了千萬噸級的煉油和百萬噸級的乙烯,并提出鼓勵發展無污染、輕污染項目,嚴禁引進“三致”、惡臭以及環保技術難以治理的高毒性、高危險性、高污染性等建設項目入園。
2010年2月,新版的規劃環評終于通過了國家環保部環評司的技術評審。
南京市規劃展覽館的解說詞里,對于玉帶片區也特別公示:“玉帶片區位于主城區及仙林副城的上風方向,嚴禁光氣、惡臭以及環保技術難以治理的高污染項目入區?!?/P>
“承諾不建重污染項目才能獲得批文,獲得批文之后,現在看來又變卦了,還是要建。(企業)只需要做環評的時候‘論證’說污染可控,不管是不是真的重污染,還是可以進來?!痹谀暇┗瘜W工業園區內工作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瞭望東方周刊》說,“看來玉帶這一片還是留不住?!?/P>
難以把守的玉帶
2013年7月中旬,本刊記者來到南京的江北地區,沿著長江沿線自南化廠區、揚子石化、揚子巴斯夫直到新建的南京市化學工業園園區。盛夏的烈日下,一路上間或飄來的各種各樣的異味幾乎讓人窒息。
電廠的白煙,煉油廠的火炬,還有大大小小的煙囪持續地吐著濃度不同的煙氣。整個江北看起來確實就像它的傳統稱呼一樣,是一個“大廠”。
東北方向,長蘆與江南的金陵石化之間,就是韋昌明所說的北面最后的“通風口”玉帶。除了沿江幾家倉儲和運輸企業入駐之外,整個玉帶約2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還是一片田野和綠地。但是,在其中心腹地,江蘇中瑞化工30萬噸聚氯乙烯項目樁基工程的牌子已經樹立起來。
這是本刊接觸的好幾位采訪對象都提出質疑的一個項目。根據該項目的環評公示資料,該項目是用乙烯氧氯化法制聚氯乙烯,主要污染物為乙烯、CO、非甲烷總烴、氯乙烯、二氯乙烷、粉塵等,廢氣通過6個排氣筒處理后排放,廢水排量約為2416噸/天。這其中,氯乙烯是標準的致癌物質,而二氯乙烷是具毒性、致基因突變性及潛在致癌的揮發性氯代烴,名列我國“水中優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單。
根據環評,該項目的廢氣、廢水都能做到“達標”排放,固廢也能得到“妥善處理”。多次論證也是得到了專家的認可,最后,這個項目在南京市環保局“卡”了一年多以后,終于通過了環評,得以放行。
除了這個項目之外,中石化金陵石化的環氧丙烷、甲基叔丁基醚、烷基苯等項目也瞄準了玉帶,并早已完成環評公示,只是待批。韋昌明說:“玉帶這一片,要再往里面放大化工的東西,對南京市而言整個就形成了一堵墻。不能再搞這樣的東西了。”
據韋昌明介紹,南京市面臨的潛在環境風險不可忽視:全市共有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220家,經營企業3800家,涉及危化品數百種,劇毒品近20種。每天僅江北地區過境的危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