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富營養的指標三類,營養因子、環境因子與生物因子,其中,營養因子是水體富營養化的根本原因,而在營養因子中,氮磷則是最為關鍵的存在。因此,控制進入水體的氮磷含量,對于解決水體富營養化問題至關重要。關于污水處理中脫氮除磷工藝中的問題及對策,今天為大家分享第1-30個問題,更多精彩內容后期持續發布,請繼續關注。
問題1:
進水COD為120左右,NH3-N為40,要求出水COD為80,NH3-N為20,采用A2/O工藝,因為進水COD太低,污泥一直培養不起來,不過COD達標是沒有問題,經過幾個生化池后出水為70左右,可NH3-N卻不達標,一直是在30左右,而且進水設計是6萬T/t,可實際只有2萬T/t。現在有兩種想法,一種是加污泥馴化,可因為進水COD太低,需每天大量投加營養維持,似乎不太現實;另一種是在缺氧區投加化學物質(有攪拌機),或者在曝氣池內投加,用以化學法去除NH3-N,二沉池當作絮凝沉淀池用。哪種方法更好一點,或者說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方法來處理?
回答:
(1)你的水量也不小,外加碳源的話,成本過高,也是沒有必要的。
(2)既然COD出水已滿足要求,那么氨氮的話,可以通過調整好氧池運行來達到出水要求。
(3)由于硝化菌是自養菌,在碳源不充分的條件下反而有利于硝化菌繁殖,所以,需要控制好氧池的DO不低于3.0mg/L,pH值不低于7.0,且盡可能降低內回流。如此,出水氨氮達標問題不大。
(4)當然,由于硝化反應后,氨氮轉化為硝態氮,所以總氮不會有多大減低,要去除總氮還需要等到進水有機物濃度有所提高后方能充分發揮反硝化的脫氮作用。
問題2:
目前在做調試,主要工藝缺氧+好氧+缺氧+好氧。當COD高的時候氨氮去除效果很差進水氨氮:200,COD:1000;前段時間,氨氮進水200,COD進水200的時候,氨氮出水效果很好40-50,設計COD:60。主要用廢甲醇液,目前調試了1個半月,不長泥,測污泥濃度有2000-3000,SV:10-15。公司要求盡快調好,目前怎么做比較合適?
回答:
(1)MLSS已經有2000~3000ppm,請確認F/M值,再看看是否要提高其濃度。氨氮硝化需要長污泥齡,如果進水有機物提高了,降解有機物的菌種就會占優勢,反過來,硝化菌就不占優勢,故出現COD上升后氨氮去除率降低的現象。
(2)氨氮去除需要硝化和反硝化過程,其中硝化階段還與多個控制參數有關,比如pH值、溶解氧等。這些指標是否滿足或有所變動也是要確認的。
(3)僅僅考慮氨氮指標的降低,關鍵在硝化段。但是要徹底去除氨氮,需要在硝化段結束后,通過反硝化進行進一步降解。硝化段對進水有機物濃度無要求,反硝化則需要足夠的進水有機物濃度。
問題3:
最近單位TP一直超標。前些日子SV一直往下將,從原來的20%降到10%左右。do控制在3mg/l,而且出水渾濁。能見度極差,鏡檢污泥中表殼蟲非常非常多。初步斷定下來為污泥解體。調整工藝后。從原來的濃縮池中回流剩余污泥到CASS。經過一個星期左右,SV升至25%出水情況明顯好轉,能見度為1米左右,但是TP一直超標。而且出水比進水高很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目前回流污泥泵頻率為20。是否回流污泥偏小,造成在前段選擇磷的釋放不夠充分?
回答:
(1)厭氧釋磷,把濃縮池污泥回流到CASS池,自然池內磷含量升高。
(2)磷的去除依靠排泥最終完成。你出水渾濁,說明有活性污泥流出;活性污泥吸收磷后(好氧階段),由于性狀不佳解體,你的出水SS升高,檢測的值就包含了吸磷累積在活性污泥中的部分,所以檢測值比進水高也就可以解釋了。
(3)保證出水SS,對降低出水磷含量有利。
標簽:污水處理脫氮除磷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