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學發布2013年中期業績,公告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7.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7%;基本每股收益0.32元。
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化工建設市場行業供需矛盾尚未根本扭轉,國家對行業投資立項加大控制,加之貨幣政策收緊,融資難度加大,部分投資計劃放緩,給公司承攬任務、實施項目、回收資金等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受此影響,公司新簽合同總額405.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7.1%。其中境外新簽合同120.9億元,占全部新簽合同的29.8%,較上年同期減少58.1%。業內分析指出,盡管當前化工行業整體承壓,但發展的有利條件也在逐步增加,受"穩增長"等因素影響,預計今年石化行業投資增速仍將保持在2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化學在新業務成長能力,特別是備受市場矚目的煤化工業務上被普遍認為后勁十足。
去年,國家相繼審批通過《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劃》以及《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政策》之后,其中確定了十五個大型示范項目。今年上半年,煤化工行業的集約化、區域化發展加快了步伐,《煤層氣產業政策》等行業政策陸續發布,新型煤化工項目審批有了重大進展,特別是3月以來,十余個大型新型煤化工項目獲國家發改委"路條"。6月底,國務院調整了能源替代戰略規劃,提出在2017年前加大煤制天然氣、煤制油和煤制烯烴項目的示范與建設力度,在天然氣管網、儲氣庫、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提供鼓勵和支持。以煤制天然氣為代表的煤化工項目開發熱潮正方心未艾。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國家目前對于煤化工項目業主的審批資質把控較嚴,從已審批的項目來看,開發主體多集中于央企及地方國企,因此,中國化學作為央企代表之一,憑借其在石化行業的傳統優勢,將在此輪搶占煤化工項目資源和市場的較量中獲得先機,也為公司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提供支撐。公司上半年新簽405.8億元合同中,有30.47%為煤化工項目,與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提升。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