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更高效利用途徑——
焦爐煤氣綜合利用是近年來備受焦化行業關注的項目。焦爐氣甲烷化合成天然氣并經低溫液化分離生產清潔能源LNG(液化天然氣)更是焦化企業關注的熱點。7月18日,來自全國50多家焦化企業的決策者們齊聚河南省寶豐縣,參加由新地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舉辦的京寶新奧焦爐氣制LNG示范項目現場觀摩及技術交流,對焦爐氣生產LNG的現狀與未來進行深入探討。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黃金干表示,目前我國獨立焦化企業每年副產焦爐氣約1000億立方米,用于焦爐自身加熱的焦爐氣量約占50%,剩余約50%的焦爐氣必須尋找合理利用的出路。焦爐氣不便于遠距離輸送,就地放散是對資源的浪費,且污染環境。而我國天然氣資源相對短缺,焦爐氣甲烷化合成天然氣開辟了焦爐氣高效利用的新途徑,不僅能帶動焦化和能源產業的技術進步,還能解決焦爐氣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將排放到大氣中的焦爐氣轉化成燃燒值更高的天然氣成為今后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解決目前缺氣地區氣荒的較好辦法。”黃金干說。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已建的焦爐煤氣制天然氣裝置有內蒙古恒坤化工有限公司,焦爐煤氣處理量設計能力為3萬立方米/時。內蒙古烏海華油天然氣公司一期制LNG項目,處理焦爐煤氣設計能力為10萬立方米/時,2012年10月項目試產。云南曲靖燃氣公司制LNG項目2012年11月投產,焦爐煤氣處理量為0.85萬立方米/時。
據中冶焦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郭國杰介紹,我國焦炭產量位居世界前列,2012年達到4.43億噸。在生產焦炭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焦爐氣,如果按照生產1噸焦炭產生430立方米焦爐煤氣計算,2012年我國全年焦爐氣產生量達1905億立方米,其中50%左右的焦爐氣焦化企業自用,剩余的焦爐氣基本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目前焦爐氣利用途徑主要是作為城市燃氣、發電、提氫、制甲醇等,但這些方法的效率與能量利用率較低,效益不明顯。
郭國杰分析,焦爐氣制LNG技術,國外代表性的工藝技術有丹麥托普索甲烷化、英國戴維甲烷化和日本日揮焦爐煤氣制LNG技術等。其中丹麥托普索或英國戴維只做甲烷化。國內方面開展工作的有西南化工設計院、大連凱特利催化劑工程有限公司、新地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武漢科林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上海華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
據新地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貴歧介紹,近幾年,新地能源陸續設計、承建了河南京寶、唐山古冶、黑龍江鶴崗、云南曲靖盛凱、唐鋼氣體5套焦爐氣制LNG裝置。由新地能源設計、安裝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河南京寶新奧焦爐氣制LNG項目順利投產,各項工藝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5月27日已生產出合格的LNG產品。該項目由河南京寶新奧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依托河南京寶焦化有限公司2.4×108立方米/年的富裕焦爐氣,采用新地能源自主研發的焦爐煤氣凈化、甲烷合成、混合制冷液化、低溫精餾等先進工藝技術生產LNG。焦爐煤氣處理能力2.4×108立方米/年,年產LNG0.95×108立方米。
另外,由新地能源EPC總承包的唐山古冶項目也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預計10月進行聯合試車。黑龍江鶴崗項目、唐鋼氣體項目及云南曲靖盛凱項目的設計均已開工。
這5個項目均采用焦爐氣甲烷化合成工藝,對焦爐氣中的CO、CO2、H2進行了甲烷轉化,提高了LNG的產量。河南京寶項目與唐山古冶項目采用蒸汽透平驅動,黑龍江鶴崗項目、云南曲靖項目、河北唐鋼氣體項目采用電機驅動,富氫尾氣返回焦化廠作焦爐燃料,替換出更多的焦爐煤氣;河北唐鋼氣體項目還采用了補碳工藝,將焦爐中的氫氣全部轉化為甲烷,提高LNG產量。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