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消息已公布,猶如給高歌猛進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投入了一枚炸彈,引起一場有關安全是非的大討論。
事件的起因源于工信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發布的一則消息,他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我國在三元鋰電池領域起步晚,用于客車的安全性開發和驗證還不夠,工信部將組織開展對三元鋰電池的風險評估,在評估完成前,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
工信部明確表示,出于安全考慮,暫停三元鋰電池客車推廣。那么三元鋰電池到底有多不安全?工信部又在擔心什么呢?
高溫下三元材料易燃,存在的安全風險比較大。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杰表示,總結以往發生事故的經驗來看,鎳鈷鋁三元材料18650電池在180℃以上會出現自加熱,起火后很難控制,而磷酸鐵鋰材料到了250℃以上才會出現放熱現象,安全性相對較高。
據介紹,單從材料特性而言,兩種材料到達一定溫度時都會發生分解,三元鋰材料大概在200℃發生分解,磷酸鐵鋰則在700℃~800℃時才發生分解。并且,三元鋰材料的化學反應更加劇烈,會釋放出氧分子,在高溫作用下電解液迅速燃燒,發生連鎖反應。磷酸鐵鋰發生分解時不會釋放氧分子,燃燒也沒有那么劇烈。因此,僅從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特性而言,三元鋰材料比磷酸鐵鋰材料更容易著火或發生意外事故。
同時,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電池能釋放的能量越大,其存在的安全風險就越大。同比乘用車客車電池容量大,所以客車上裝配三元鋰電池提高了危險程度。比如純電動轎車電池容量一般為幾十千瓦時,而純電動公交車電池容量高達幾百千瓦時,隨著電池容量的增加,電池體積也在增加,其散熱性能變差,出現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增加。高溫是電池事故的導火索,而且客車運輸人員較多,一旦出現事故其后果非常嚴重,可見三元鋰電池提高了新能源客車的危險系數。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三元鋰電池產業發展較先進的是韓國、日本,如果加大三元鋰客車的推廣力度,很有可能使高速發展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步中國乘用車用市場換技術的后塵。結果,市場拱手讓給了外資,而真正的技術也沒能學到,所以國家要急踩剎車,降溫,調整。
而就在前不久,韓國代表對此提出了抗議。韓國政府將于3月17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的韓中商務部長會談上,就中方變更電動公交車補貼政策提出異議。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第二次官(副部長)禹泰熙公開表示,就三元電池公交車補貼問題,韓方以產業部長官名義向中國政府發送了信函,韓政府還召見中國駐韓大使請求提供協助,通過各種途徑向中方提出異議。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