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冀東油田南堡作業區生產日報顯示,南堡23-平2005井較實施氮氣壓水錐工藝前日增油30.3噸,含水率下降至3.2%。
冀東油田潛山油藏為典型的裂縫—孔隙型碳酸鹽巖油藏,目前進入開發中后期,底水錐進導致油井高含水成為當前面臨的問題之一。技術人員基于雙重介質儲層滲流規律,開展油井見水規律和油水分布研究,提出了氮氣壓水錐開發的技術對策,通過向水錐井中高壓注入氮氣,促使近井區域快速升壓、水錐下移。在壓錐過程中,由于重力分異作用,氣體上浮,油、水下降,形成新的氣、油、水界面,近井地帶形成原油富集區,從而達到增油的目的。
南堡23-平2005井位于潛山油藏的南堡2號構造,是底水錐進較為典型的高含水油井。這口井2015年11日開始實施氮氣壓水錐工藝,持續32天,累計注入液氮850噸,注氮結束后開始燜井,并于2016年2月25日順利開井,3天后見油。措施初期,最高日產液31.9立方米,日產油30.4噸,含水率4.6%,目前產量趨于穩定。
截至目前,潛山油藏氮氣壓水錐共開井3井次,增油990噸。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