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國家原子能機構劉永德:我國核安保工作成就斐然

作者: 2016年03月24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在核恐怖威脅日趨嚴峻的國際大背景下,全球核安全峰會應運而生,加強核安保,確保核材料核設施安全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年第四屆核安全峰會在華盛頓召開前夕,核安保示范中心在北京房山區建成。3月16日,核安

  在核恐怖威脅日趨嚴峻的國際大背景下,全球核安全峰會應運而生,加強核安保,確保核材料核設施安全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年第四屆核安全峰會在華盛頓召開前夕,核安保示范中心在北京房山區建成。3月16日,核安保示范中心展示活動媒體通氣會上,就我國核安保發展現狀等相關話題,國家原子能機構新聞發言人、秘書長劉永德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
  記者:目前我國的核安保工作的現狀如何,整體處于什么水平?
  劉永德:我國作為目前在建核電規模全球第一的國家,對核安保工作非常重視。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作為核工業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我國核材料管制工作,不斷加強國家核安保能力建設。從中國核工業誕生之日起,就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直到目前仍保持著“一件不丟一克不少”的良好記錄。
  近五年來,我國核安保工作成績斐然。核安保能力持續提升,嚴格按照國際最新標準開展新建核設施的核安保系統建設,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原有核設施的核安保系統改造,大幅提升了核安保技術水平和防范能力。核安保法規體系逐步完善,起草《核安保條例》草案并上報國務院審議,發布《核材料衡算與控制視察導則》《核材料和核設施實物保護》《核材料管制視察管理辦法》《核材料管制報告管理辦法》等一批核安保導則和技術規范,有力推進了我國核安保工作的法制化進程。核安保監管工作步入了機制化、規范化軌道,國家原子能機構設置了核安保管理部門,成立了國家核安保技術中心,開展了核安保技術研發工作;強化核安保的日常監督管理,嚴格實施核設施設計基準威脅和核安保系統設計方案的審查,定期開展各類核安保監督檢查,扎實推進核安保工作的機制化。
  就我國核安保的能力、水平來看,自2010年以來,我們抓住全球核安全峰會召開的契機,特別是上一屆峰會習近平主席提出“理性、協調、并進”新的核安全觀作為核安保工作開展的整體思路,我國核安保整體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參加了《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反核恐怖公約》等所有與核安保有關的國際條約和核公約。可以這么講,我國核安保的實踐是與國際接軌的、核安保水平是國際一流的,保障了核能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也為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記者:近年來,中美兩國在核安保領域展開了哪些具體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劉永德:中美兩國都是核大國。1985年,中美雙方簽署了《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協定》,在核能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合作,核安保領域的合作是重要的一個方面。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核安保示范中心提前一年建成,這可以說是中美雙方在核安保領域內合作的重要事件,也是核安全峰會的重要成果。第二,高濃鈾低濃化是全球在核安保領域內的一個重要課題,國防科工局始終高度重視此項工作。中美雙方開展了微堆低濃化改造方面的合作。去年3月,完成了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微堆低濃化的改造任務。同時,中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美國合作,在中國出口加納的微堆上開展低濃化改造,去年12月,簽署了相關合同。第三,雙方在放射源領域加強了合作,完成了近800枚廢舊放射源的收取工作,對31家單位的放射源進行了清理改造。第四,雙方在海關輻射探測方面展開了一系列合作,2012年建成了中國海關防輻射探測培訓中心。
  總的來說,核安保示范中心是中美在核安保領域內合作的重大成果,同時也是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重要體現,彰顯了我國不斷增強自身核安保能力的決心。
  記者:當前,全球核電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我國核電的發展備受矚目。那么,該中心的建立,或者說核安保工作的加強,對推動我國乃至亞太地區核電產業的發展具有哪些積極作用?
  劉永德:核電是清潔能源,對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發展核電需要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國際上稱為三個S和一個W,即:Security(核安保)、Safety(核安全)、Safeguards(核保障)、Waste(核廢料處理)。核安保問題就是其中之一。該中心的建立有效提升了我國核安保的水平,這是我國發展核電的前提條件之一。同時,該中心將建設成為亞太地區乃至世界核安保的交流與培訓中心,我們會積極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相應的人員培訓和技術培訓。這樣可以打消國際社會對這些國家發展核電的疑慮,對助力我國核電“走出去”起到積極作用。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