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短缺成了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課題。前不久,聯合國的人類環境和世界水會議已發出警告:人類在石油危機之后,下一個危機就是水。因此,保護和更有效合理利用水資源,是世界各國政府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中國經過近30年的發展,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經濟發展帶來的水環境污染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及復雜,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都把水環境問題提到重要位置,水處理已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而污水處理行業中污水處理行業得益于大環境的改善,發展更是迅猛,主要表現在污水處理能力迅速擴張、污水處理率穩步提高、污水處理量快速增長等方面。
污水處理廠的發展: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全國僅建設了近10座污水處理廠(包括1921年1926年間外國人興建的三座污水處理廠),運用的處理工藝主要是一級處理,處理規模也很小,污水處理尚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截至2015年6月底,全國設市城市、縣(以下簡稱城鎮,不含其它建制鎮)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802座,污水處理能力達1.61億立方米/日。全國設市城市建成運行污水處理廠共計2149座,形成污水處理能力1.32億立方米/日。全國已有1427個縣城建有污水處理廠,占縣城總數的88.4%;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1653座,形成污水處理能力0.29億立方米/日。
經過近60年的建設,污水處理不僅發生了量的變化,而且產生了質的變化,以前污水廠僅能對污水進行簡單的處理,然后直接排放;現在污水廠不僅能將污水處理到一級A標準(《城市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標準的A標準),還可以根據回用的要求,處理到工業回用甚至直接飲用。
未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污水處理及綜合利用的要求必將隨之提高,隨著水資源的稀缺性日益明顯,污水處理行業市場需求將持續擴大;我國作為水資源相對稀缺的國家,政府在政策層面上大力推動水污染治理、節能減排和水資源循環利用等,故污水處理行業面臨非常明確的政策支撐,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城鎮污水排放量及處理量均呈現穩定增長態勢,產業前景光明。
發展污水處理行業所受因素:
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受政策、經濟、資金、技術和區域性等因素影響,其中政策的影響因素最大,故水處理行業也稱為政策導向型行業,目前所處政策環境較為寬松,“十二五”期間,國家對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加大了投資力度,污水處理能力及處理率將有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同時業務范圍向全產業鏈發展,服務模式將轉向綜合服務模式,未來農村市場、污泥處理、工業園工業廢水處理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污水處理設備制造與污水處理技術將愈發成熟,而政府對環境的監管政策也將進一步趨嚴。
污水處理企業謀求上市發展壯大將成為常態,上市公司實力越來越強,其發展路徑通常有技術型、區域型、投資型及綜合型,它們各有優勢,但界線會越來越模糊,最終超大型的綜合型環保企業將形成。
污水處理正處于重大變革的前夜,面向未來的污水廠----概念廠如何扎實踐行低碳綠色的國際先進理念,集中應用與展示已經和即將工程化的全球先進技術,充分滿足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成為國際水處理界的最新標桿?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