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廚垃圾中的含油污水(以下簡稱“餐飲廢水”)中,油脂的成分和存在形式復雜,一般以懸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和含油固體廢棄物等主要形式存在,其中最難處理的是高濃度呈乳化狀的油脂。目前除油技術可以歸納為4大類:物理分離(如重力分離技術、過濾分離技術、粗粒化分離技術、膜分離技術等)、化學分離(如絮凝沉淀分離技術、電解分離技術、酸化分離技術等)、物理化學分離(如浮選分離技術、吸附分離技術、磁吸附分離技術等)和生物化學分離(如活性污泥分離技術、生物膜分離技術等)。
1、物理分離
1.1重力分離技術
重力分離技術,作為物理除油技術中最簡單且運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是利用油脂與水的密度差及互不相溶性來實現油珠、懸浮物與水的分層與分離。重力分離技術常用的設備是隔油池,包括平流隔油池(API)、斜板隔油池(PPI)、波紋斜板隔油池(CPI)等類型。
離心分離技術是利用兩相的密度差,通過高速旋轉產生不同的離心力,使輕組分油和重組分水分布在旋轉器壁面和中心,最終實現較為徹底的油水分離。該技術所需的停留時間較短,也不需要過大的設備體積;但同時存在著阻力較大、能耗過高、維護不易等缺點。離心分離技術常用的工作設備是水力旋流器。
物理分離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是繼續改進油水分離技術,并研制出新的分離設備。張霖霖等采用重力分離技術對餐飲廢水進行油水分離。在先后經過除雜、破乳和吸附等一系列程序后,位于水面上層的油由濾油槽收集,底部的清水則通過下方的出口排放。
采用液位器與重力分離技術相結合的途徑來進行油水分離。此方法改善了分離后液位監測的自動化程度,并且降低了制造成本。不足之處是只能除掉餐飲廢水中的部分懸浮油和分散油,油水分離效果不明顯,只能作為餐飲廢水除油的前期處理手段。
采用斜板聚結和連通器原理來改進餐飲廢水的重力分離技術。裝置中為了達到充分聚結、減小集油面積以及收集不同液位油層的目的,分別采用了斜板填充容器、傾斜箱蓋和旋轉式空心圓筒型集油器等改進技術,并最終通過實驗證明了該裝置分離效果的可行性。
將餐飲廢水傳統收集法(指用廢水罐靜置)和收集罐法(指自行設計的廢水回收裝置)、水洗過濾法和離心法進行了對比。實驗結果表明,采用餐飲廢水收集罐法得到的提油率顯著高于傳統法,水洗過濾法的提油率高于在30℃和粉碎條件下的離心法,兩者均是有效分離城市餐飲泔水油的新方法。
運用重力分離技術不僅除油效果穩定,而且具有設備結構簡單、操作容易、節省面積等優點,因此被廣泛應用。其主要用于分離餐飲廢水中的懸浮油和分散油,但不適于溶解油或乳化油的去除。
1.2粗粒化分離技術
粗粒化分離技術,又名聚結分離技術。當餐飲廢水通過具有親油疏水性質的粗粒化濾料時,微小的油珠吸附聚集在濾料表面,形成一層油膜。當達到一定的厚度之后,油膜便在浮升力和水流剪切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顆粒較大的油珠并脫離濾料表面,浮升到水面完成分離過程。此分離技術的關鍵是粗粒化材料的選擇,當前常用的親油疏水性材料包括蠟狀球、聚烯系球體以及聚氨酯發泡體等。
粗粒化材料的開發和新型聚結分離技術的研究是今后粗粒化分離技術的發展方向。劉蓉等比較了W型和H型改性聚丙烯酰胺纖維作為粗粒化濾料處理餐飲廢水的效果,試驗結果表明H型比W型材料具有更顯著的除油性能。運用粗粒化技術預處理餐飲廢水,能有效降低餐飲廢水中的油脂含量和COD濃度,對后續的生化處理有利。
任連海等改進了粗粒化油水分離器。首先通過濕熱水解技術增加餐飲廢水中的可浮油含量,并利用粗粒化材料及多層板結構提高油水的分離效果。試驗證明此方法有利于餐廚垃圾固相油脂的液化以及浸出,還可以大幅度提高油脂的回收率。賈隨堂等將重力分離技術與粗粒化分離技術相結合處理餐飲廢水。首先在重力的作用下除去上層浮油,下層廢水中的乳化油則通過粗粒化介質進一步與水分離,最終經溢流管排出污水。粗粒化分離技術可以把粒徑5~l0μm以上的油珠完全與水分離,不需要外加其他化學試劑,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并且設備占地面積較小,基建費用較低。但是此技術不適用于懸浮物濃度高的餐飲廢水,因為久用會使聚結材料堵塞,導致效率下降。
標簽:油水分離技術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