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惠州對東江水質保護力度有增無減。早在2009年,惠州出臺《惠州市東江水質保護管理規定》(以下簡稱“2009版《規定》”),2015年,惠州市環保局還對該規定進行了部分修訂。
17日,惠州出臺新版《惠州市東江水質保護管理規定》(以下簡稱“新版《規定》”),對東江保護力度持續加碼。其中,東江流域內環保門檻提高,納入農村生態環境安全內容,實施水環境生態補償制度,流域內各級人民政府應從財政中安排專項經費用于水污染防治和水質保護。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農村需建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相對于2009版《規定》,新版《規定》強化了“農村生態環境”方面內容。
根據新版《規定》,惠州將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逐年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全市所有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實現“一村一設施”。同時,加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執法,確保農村飲用水源得到有效保護。這也是延續了惠州去年年初正式啟動的“美麗鄉村清水治污”行動內容。
而在城鎮地區,新版《規定》指出,各建制鎮(街)應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全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及排放標準應依時達到上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要求。
同時,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按規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處理實行有償服務,向排污者收取污水處理費;排入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工業廢水,必須達到規定的進水水質標準;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營單位,應保證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保證經處理后的污水達到規定的排放標準,對其產生的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理或綜合利用;加強對出水水質的監測,定期向當地環保部門報告。
截至目前,惠州水環境保持穩定優良,城市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東江惠州段長期保持國家地表水II類。
流域內各級政府將安排專項經費用于水質保護
除了強化新增內容,新版《規定》還對2009版《規定》進行完善。
其中,明確提出實施水環境生態補償制度,流域內各級人民政府應從財政中安排專項經費用于水污染防治和水質保護。流域內嚴控的項目范圍也有所擴大,將嚴格控制新建造紙、制革、味精、電鍍、漂染、印染、煉油、發酵釀造、非放射性礦產冶煉以及使用含汞、砷、鎘、鉻、鉛為原料的項目。
同時,明確流域內建設大中型畜禽養殖場實行總量控制,合理布局。流域內禁止新建企業包括:生產農藥、鉻鹽、鈦白粉、氟制冷劑的,稀土分離、煉砒、煉鈹、紙漿制造業和氰化法提煉產品的,開采和冶煉放射性礦產的。
新建、擴建、改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流域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和其它水上設施,必須遵守國家、省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規定。同時,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必須對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水體污染和生態環境的影響作出評價,制定防治的措施,按照規定程序報經有審批權的環保部門審查批準。
水體污染責任追究更明晰
新版《規定》在風險防控上也提出要求。其中,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完善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措施,排查治理環境安全隱患,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備案、演練,加強環境應急能力保障建設。也更加注重透明公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將評估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
對于水體污染的責任追究也更加明晰。其中,各縣(區)人民政府對經批準的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要樹立界碑,明確保護范圍。
同時,違反規定造成水體污染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各級環保部門和有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造成水體嚴重污染損害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標簽:東江水質保護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