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何讓人們在只有污水源的條件下也喝上干凈的水?這一目標吸引了科學家長期的努力,如今又添新成果: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研究所黃小軍副教授團隊研發的一種新型凈水纖維膜,不消耗能源,過濾效果優異,水的流通量又大。該技術目前已順利產業化,凈水芯片年產量達500萬支。
這種纖維膜是一種添加了親水成分的新型塑料。水滴在普通的塑料上,會像落在荷葉上一樣留在表面;滴在這種凈水膜上,卻會像遇到餐紙一樣馬上滲透過去。把一片這樣的纖維膜卷起來,做成中空的管子放到水里,水就會透過管壁,進入管子里面。管壁上密布的微孔,過濾精度達0.05微米,水中的細菌、藻類、鐵銹、膠體等成分都被阻攔在外,管子里流淌的就是過濾后的凈水。
在黃小軍團隊的實驗室里,媒體看到了這些管子:直徑只有0.5毫米,扎成一束,看上去像面條一樣。600米長的管子,團成一團,體積很小,實際上表面積達到1平方米,展開來有一張桌子那么大。一個筒狀的凈水芯片一般含有100米長的中空纖維膜。黃小軍拿起一杯水,滴進一些碳素墨水,染成漆黑。把這杯水從一頭倒進凈水芯片,另一頭汩汩流出的就是透明的凈水,碳素被過濾了。
黃小軍說,纖維膜的孔徑越小過濾效果越好,但水的流量也會因此大大下降,導致過濾得太慢,同樣不實用。要解決這個問題,纖維膜的結構設計非常重要。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管壁中密布著細小孔徑,外層非常致密,越往里層越稀疏,這種有梯度的微孔結構形成了一種毛細效應,使水分子自然地進入管子里,雜質都被擋在了最外層。“這之后,水分子就像一輛汽車經過匝道駛入了8車道的高速公路,飛快地通過管壁內層較稀疏的微孔,進入管子里去了。”黃小軍說,這種纖維膜的水通量之大,可以用來過濾浴室噴頭噴出的水,不用擔心它變成涓滴細流。
發現梯度微孔結構設計的好處不難,要實現它卻不簡單。此前,制備這種結構纖維膜的技術長期為日本、韓國等國壟斷,黃小軍團隊在“863”計劃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支持下,成功自主研發了制備技術,降低了這類凈水產品的成本。
黃小軍團隊的纖維膜不需借助外界壓力就能過濾水,水的流通量大,造價低廉,特別適宜貧困地區使用。我國人均可利用淡水資源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西部干旱地區缺水尤其嚴重。目前,已有不少西部家庭用上這種凈水芯片,不需耗費電力就能把雨水過濾為可飲用的凈水。
利用這種凈水芯片研發的凈水器正在逐步裝備部隊。戰士們拿著有過濾功能的水壺,在野外找自然水源裝一壺水,馬上就能喝。一個芯片能用半年,足夠凈化近1噸的水。這使野外作戰、搶險救災能逐步擺脫對供水車的依賴,在艱苦環境下不得不用泥水煮面的情況將成為歷史。同樣的水壺,也很受驢友歡迎。
黃小軍表示,纖維膜技術在生物醫藥、食品工業等諸多領域存在廣泛的應用前景,團隊下一步將研發具備更多功能的纖維膜。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