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廣州石化3號焦化裝置順利完成首次大修并一次開車成功。通過不斷優化調整,截至目前,裝置不僅實現高負荷平穩生產,困擾技術人員多時的焦化臭氣問題也得到了解決,而且多項技術經濟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
多項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
2015年12月-2016年1月,3號焦化裝置利用大修時機,成功實施了108個技措項目,特別是實施了加熱爐深度裂化改造、加熱爐節能改造及增加液化氣水冷器等3個重點項目,為裝置大修后高負荷生產和節能增效創造了有利條件,提升了裝置的運行水平。
為延長加熱爐高負荷運行周期,提高裝置液體產品收率,該裝置采用深度裂化技術對加熱爐燃燒器及爐管進行改造,將加熱爐燃燒器從空間燃燒改為無縫附墻燃燒,增加加熱爐頂部爐管分布密度,優化爐管取熱流程及多點注汽分布。加熱爐開工運行后,加熱爐爐管溫度較改造前平均下降55攝氏度,裝置液體產品收率提高了1.25%。
為充分回收利用加熱爐高溫煙氣,該裝置對加熱爐煙氣系統進行改造,在高溫段新增了一臺空氣預熱器,并對原預熱器部分老化熱管束進行更換。新煙氣系統投用后,加熱爐排煙溫度較大修前下降近40攝氏度,爐熱效率提高了3.35%。
此外,針對液化氣水冷卻器冷卻能力不足的問題,裝置對液化氣水冷器進行擴容改造,在原有兩臺液化氣水冷器的基礎上,另增加了兩臺水冷器。4臺水冷器并聯投用后,冷卻能力明顯提高,裝置每小時可多產液化氣0.8噸。
裝置開工運行初期,裝置技術人員不斷從操作上進行優化調整,通過重新調整加熱爐主火嘴瓦斯配風量,提高熱渣油進裝置量比例等措施,成功解決了加熱爐瓦斯節能效果不佳、裝置輕油收率偏低等問題,使裝置各系統很快實現了平穩運行。
目前,3號焦化裝置日均加工量為5050噸,為設計值的126%。各項技術經濟指標顯著提升,其中液體產品收率為66.53%,裝置能耗為17.89千克標油/噸,均創裝置歷史最好水平。
回收冷焦污油實現環保效益雙贏
“裝置完成改造并持續優化操作后,不僅集中回收了冷焦過程中產生的污油,而且有效解決了冷焦水受污染問題,大大降低了冷焦和除焦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臭氣。”近日,廣州石化3號焦化裝置工藝主管黎家銘在介紹焦化臭氣治理成果時說。
焦化臭氣是焦化裝置的“通病”,主要產生于裝置焦炭塔冷焦和除焦過程中。如何有效治理焦化臭氣,是焦化裝置技術人員極為關注的問題。
自2010年建成投產以來,3號焦化裝置一直重視治理焦化臭氣。裝置技術人員先后組織實施了冷焦放空氣體入氣壓機回收、冷焦水系統“三步”除臭法、增設含油污水密閉回收線等12個項目,使焦化臭氣得到了明顯改善。
然而,隨著裝置進入生產運行末期,冷焦放空塔系統油水分離效果變差,導致分離后的含油污水指標達不到外送條件,不得不送往裝置的冷焦水系統回收。這些含油污水進入冷焦系統循環使用,加重污染了冷焦水,增加了臭氣的產生。
為徹底解決焦化臭氣問題,裝置技術人員利用去年12月份裝置的大修時機,將臭氣隱患治理和大修改造項目同步實施。
他們通過新增高濃度污水密閉流程,對原有冷焦水系統的高濃度污水進行了環保處理;其次對冷焦水系統水罐進行徹底清焦,并對給水和收油系統流程進行了優化改造,實現冷焦給水系統與收油系統獨立分開運行操作,為持續有效治理焦化臭氣創造了條件。
改造后的冷焦水系統將含油污水全部送往冷焦水收油系統,并與其它冷焦水罐進行集中收油,避免了冷焦水受污染。該系統的投用,不僅避免了焦化臭氣的產生,使裝置現場環境有了大的改善,而且每月可回收冷焦污油300多噸。經在線回煉,每月可增加效益50多萬元,真正實現了環保效益的雙贏。
標簽:廣州石化 焦化裝置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