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短缺尤其是水質性缺水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資源危機,污水處理技術作為水資源再利用的一種可行途徑,經過多年的發展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臨嚴重的瓶頸問題。日前,記者從中國高科(600730)技產業化研究會獲悉,我國一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污水處理技術——ARES生態能污水處理技術系統通過了國家科技成果鑒定,該技術獨辟蹊徑,巧妙解決了污水處理的世界性難題,在將污水處理能力提升1倍的同時,污泥量減少90%,其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
據了解,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污水處理技術為活性污泥法,另有生物膜法等作為補充。這兩類技術雖已比較成熟,但仍有著投資高、占地面積大、效果不夠理想等不足。特別是活性污泥法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有毒污泥往往得不到合理處置而帶來二次污染,已成為制約整個污水處理行業發展的瓶頸。
“目前總體來看,污水處理行業的技術進步主要取決于污泥處理技術的進步。”該成果的專家團隊帶頭人、中科未來生物科技研究院院長郭鐵柱博士介紹,“ARES生態能污水處理技術系統”完全模仿自然界的微生態平衡原理,通過生態能系統中特有的光化微生物群,對污水進行高效降解。利用光螯合培養系統,激活消化污泥的光合球菌的活性,大量分解有機污泥,再讓微生物將消解污泥的細菌消化掉,對污水及污泥進行高效降解,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食物鏈。這樣,在自然界中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水資源凈化過程,在該系統中僅需1-2個小時就可以完成,處理后的污水清澈透明,基本接近地表水。
“該技術可把一般常規的污水處理能力在幾乎同等的環境下提高一倍。”據郭鐵柱介紹,該系統已在濟寧中山公用(000685)水務有限公司污水分公司得到實際應用,3年來運行的數據顯示,該技術能夠節約傳統工藝容積30%,其出水優于一級A,接近地表四類水排放,可直接用于農業、綠化和工業用水,回用率達到90%以上,污水處理噸直接運營成本降低50%以上。
郭鐵柱表示,該技術憑借污水自身的凈化力,不添加任何的外來微生物和化學藥劑,屬于“世界首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經過10多年的研發、中試和生產性應用,該技術已經成為一項成熟的、國內領先的污水治理技術。下一步,他希望能夠與地方政府聯合,建立數個示范工程,使其能夠盡快得到推廣應用,為解決水資源危機做出貢獻。
標簽:污水處理行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