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等5部門日前印發《江蘇省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實施辦法》規定環保信用等級較差企業污水處理費至少加收0.6元/立方米,這也意味著在環保信用評價中被評為“紅色”、“黑色”企業要多掏不菲的污水處理費。由于多征收污水處理費對污染企業造成了經濟壓力,促使企業增加或者改造污水處理設施,達到減排效果。
污水處理費掛鉤環保信用
對被評為“紅色”等級企業加收標準不低于0.6元/立方米;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結果達到“黃色”等級以上后,停止執行差別水價
征收差別化污水處理費主要依據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等級。《辦法》明確,對被評為“紅色”等級企業污水處理費加收標準不低于0.6元/立方米;對被評為“黑色”等級及連續兩次(含)以上被評為“紅色”等級企業污水處理費加收標準不低于1元/立方米;對暫不具備按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等級實行差別化政策的地區仍按重污染行業污水處理費高于一般工商業1.5倍征收。
據江蘇省環保廳法規處調研員龔志軍介紹,為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推進企業加強治污,早在2000年,江蘇就開始探索企業環境信息評價與公開。2012年,江蘇省環保廳被省政府確定為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單位”。
2013年,江蘇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企業環保信用評價標準和評價辦法”。據此,環保信用評價指標由污染防治類指標、環境管理類指標、社會影響類指標共3類21項組成。其中,僅污染防治類指標就包含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總量控制等6小項。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結果從高到低依次為綠色、藍色、黃色、紅色、黑色5個等級。
記者了解到,一次評定為“紅黑色”,并不意味著將“終身”高價,如果企業環保信用改善了,差別化政策可以一年為限、動態調整。每年,各地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將會同財政、物價等部門根據環保部門公布的上一年度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結果,梳理出執行差別化收費政策的企業具體名單、污水處理費加收標準及執行起止時間;下一年度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結果達到“黃色”等級以上后,停止執行差別水價。
同時,此次印發的《辦法》還提出,鼓勵有條件地區逐步按照環保部門開展的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等級分檔制定收費標準,用經濟手段倒逼企業減排。
南通先行先試差別水價
2015年共有110家企業信用評級較差,82家是“紅色”企業,28家是“黑色”企業。針對這些企業半年加收污水處理費274萬余元
據了解,無論是價格上調還是差別化收費,目的都是通過價格杠桿,倒逼企業節能減排。南通是江蘇省最早實行差別化污水處理收費的城市,早在2009年11月,南通市物價局就給南通市自來水公司及縣(市)區物價部門下發了《關于調整自來水價格的通知》,要求利用價格杠桿機制助推減排,明確規定對環保信用評級為紅色、黑色的企業,污水處理費每立方米分別加收0.3元和0.5元。
2014年8月,南通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費標準,并為加收的污水處理費建立統一的財政賬戶,將“紅色”等級企業污水處理費加收標準由0.30元/立方米提高到0.60元/立方米;“黑色”等級企業污水處理費加收標準由0.50元/立方米提高到1.00元/立方米,這樣紅、黑等級的企業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分別為1.77元/立方米、2.17元/立方米;自來水價格分別為3.60/立方米、4.00元/立方米。這對評為“紅色”、“黑色”的用水大戶而言,是筆不小的負擔。
記者為此采訪了南通市環保局法規處處長劉華軍。他打開一份名為“2015年南通市差別水價匯總表”的文件說:“整個南通市共有1700家企業納入了信用評級,其中有110家被列為‘紅色’和‘黑色’序列,82家是‘紅色’企業,28家是‘黑色’企業。環保部門每年6月5日對社會公布上一年的評級結果,從次月(7月)起執行,執行期為一年。”
在這份文件中,記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被執行了差別水價的110家企業的名稱、信用等級、用水量、加收標準、加收金額等,最下方的加收總金額一欄顯示為2740759.30元。劉華軍介紹說:“這274萬余元并不是2015年全年對信用等級為‘紅色’和‘黑色’企業征收的,而是從2015年7月開始征收的半年的污水處理費總金額。”
企業減排成果收效明顯
價格杠桿起到實效,被評定為“紅色”和“黑色”的企業為減少污水處理費支出,積極進行污水處理設施改造
“污水處理費加價,對我們影響不小。”南通泰利印染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2013年度企業環保信用被評定為“紅色”,2014年被執行加價政策。“正常企業污水處理費是1.17元/立方米,一個月企業排水量為1萬多噸,污水處理費加價0.60元/立方米后,每個月要多交6000多元錢,這對企業是筆不小的費用。”為改善這一狀況,減少污水處理費支出,當年企業在污水處理設施改造上就花了100多萬元,2014年成功脫去了“紅色”帽子。
“在南通,差別水價政策作為企業環境信用體系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通過價格杠桿和經濟手段來促進環境保護,已成為推動企業治污減排、改善環境行為的創新手段。”劉華軍告訴記者。
在被評為“紅色”企業的南通華聯紡織印染公司現場,企業總經理闞軍告訴記者:“由于被評為‘紅色’企業,半年下來,其他費用不算,僅污水處理費就比別的企業多交了18.59萬元。2016年我們計劃投資200多萬元,增加中沉池、水解酸化池、生化池各1個,吸泥機1套,污泥壓濾機等設備,希望通過提標減排,讓我們摘掉‘紅色’的帽子,恢復正常水價。”
從被執行差別水價的半年情況來看,這110家企業中約有20余家企業通過積極整改有望在今年評級中提升檔次。對企業而言,次年評級達到“黃色”以上后,停止執行差別水價。物價部門定期匯總整理紅、黑企業差別水價征收數據,環保部門及時跟進,加強環境監管和信用聯動懲戒。對執行差別水價的企業進行跟蹤回訪,促進差別水價政策落到實處,在日常環境管理中,結合執法監管、行政指導、審批服務、政策扶持等引導、幫助紅、黑企業積極治污減排,改善環境行為。
標簽:差別水費政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