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促使中國地煉行業從2016年開始進入景氣周期。
從2015年開始,國家主管部門逐步放開進口原油使用權和原油進口權。2015年,地煉行業有13家獲得進口原油使用配額、6家獲得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2016年初,原油進口“雙權”的放開繼續推進,多家地煉企業提交了配額申請,等待審批。2016年2月29日,中國16家地方煉油企業宣布聯合成立石油采購聯盟,抱團進入國際原油貿易市場。
2. 國際油價持續低迷,國際原油貿易進入買方市場
由于全球供需失衡,國際油價從2014下半年開始下跌,到2016年初已經跌至30美元/桶區間,雖然價格有所上浮,綜合多方面因素,各方認為油價上漲空間有限。國際原油貿易依舊為買方市場。原油價格低迷不僅大大降低了地煉企業的原料成本,而且地煉行業掌握了原料選擇的主動權,可以提高煉油原料的質量。
因國內獨有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在原油價格低于40美元/桶時,煉油行業利潤豐厚。下面分別以2015年第四季度和2016年1月份的進口原油為原料,計算煉油并批發出售汽油的利潤空間。
根據海關數據,2015年第四季度,中國進口原油8688萬噸,總金額295億美元,平均339.7美元/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按照6.3估算,進口價格平均為2140元/噸。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1月,中國進口原油2669.1萬噸,同比減少4.6%;進口均價為每噸1819.4元,同比下跌36.4%。
氫需求或被引爆
在多重利好的推動下,公開信息顯示,成達新能源、科力達、華聯石化、海化石化、大連恒力石化、河南豐利石化、亞通石化、墾利石化等企業在2016年有新建或擴建煉油產能的計劃。
同時,國家對油品升級步伐加快。2016年2月,發改委等11個中央部委聯合發布了《進一步推進成品油質量升級及加強市場管理》的通知,為了解決“低油品退市難”的問題,重申2016年1月1日起東部地區11省市全面供應國V標準車用汽、柴油;2017年1月1日起全國全面供應國V標準車用汽、柴油。同時,國Ⅵ車用汽、柴油強制性標準正加緊編制。
氫氣是煉油業的重要原料,深度加氫脫硫是降低成品油硫含量,提高油品質量的重要手段。煉油業積極投資擴產和成品油質量升級兩大因素使低成本制氫成為煉油業關注的重點。亞化咨詢研究表明,大規模的煤制氫,以及在低油價背景下的渣油氣化制氫,因其成本優勢,并可以聯產蒸汽和電力,將成為未來煉廠補充氫源的主要發展方向。
根據目前形勢,亞化咨詢主辦的2016中國制氫與先進煤氣化技術研討會將于3月17日在山東濟南召開。會議將探討全球與中國煉油行業氫氣需求,煉廠不同制氫方案的經濟性比較,先進煤氣化技術進展與應用,氫氣分離提純工藝路線等。會議獲得了地煉企業的積極參與,來自煉油和制氫行業上下游的近150位參會代表將出席。
標簽:地煉行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