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十條”終于要有所動作了,土壤修復市場打開想象空間。
環境保護部生態司司長莊國泰曾表示,與大氣、水污染治理相比,中國土壤污染治理剛剛起步,總體差距較大??梢坏┦袌龃蜷_,其規模將遠遠大于大氣和水污染的治理。
據環保部通過運用國際通行模型,對“水十條”影響做的預測評估,土壤修復市場帶動的投資規模超過5.7萬億元。
盡管土壤修復市場前景巨大,但由于看不清盈利模式,很多持幣觀望者仍不敢輕易投入真金白銀。
拿重金屬污染治理為例,從目前的行業情況看,專項地方債的發行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地方政府支付問題,但從盈利模式看,仍然缺乏土壤修復資金的正向循環。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仍不乏一些看多市場的企業早早布局,在土壤修復領域探索出一套政企合作的PPP模式。
2014年,湘潭市岳塘區與永清集團在全國率先探索PPP 模式治理重金屬污染,被業界稱為“岳塘模式”。2015年8 月,國家發改委已批準湘潭岳塘竹埠港地區為全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單位。
研究機構稱,“岳塘模式”首創的土壤修復開發轉讓獲取增值收益的模式,打破了行業發展的資金瓶頸,從機制上補充了從土地修復到收益實現的機制,或是未來業務樣板工程。
走近竹埠港
湘潭市岳塘區的竹埠港老工業區,面積僅1.74平方公里,卻是湖南湘江流域乃至國家重金屬污染治理重點區域。
由于長期的化工生產,沿湘江東岸狹長分布的湘潭竹埠港工業老區付出了慘痛的“環境代價”:區域企業排出的廢水、廢氣、廢渣含鎘、錳、銅、鉛等重金屬,對湘江、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嚴重污染。
按照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部署,以及湖南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要求,竹埠港老工業區的全部28家化工企業于2014年9月全部關閉退出。在綜合治理好重金屬污染后,這片始建于上世紀60 年代的工業區將整體開發為生態新城。
岳塘區環保局局長方煉勇表示,此次污染綜合治理,不同于以往單個污染源治理,既要實現企業全部關停退出,同時土地用途也發生了根本改變,由工業用地轉為第三產業開發。污染治理不再是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把這片區域的污染全面、整體治理好,才能將這片土地交出去。
延伸閱讀:
“土十條”即將出臺 大公司瓜分市場
標簽:“岳塘模式”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