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1日,在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針對社會上流傳的“‘土十條’可以帶動國家和社會幾萬億元投資”的說法,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作出了有針對性的解釋。他表示,“土十條”治理土壤污染,是個“大治理”過程,不是要投入幾萬億元。我們強調的是風險管控,要管控土壤污染風險,通過改變土地使用方式,而不是簡單依靠巨大的資金投入,對污染的土壤要加強監測監控,不讓污染繼續發展。
隨著2016全國兩會的召開, 代表們的提案也涉及了相關的內容,政協委員黃巧云認為:土壤污染依然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土壤污染是全國范圍內的,問題的解決也不是一下兩下的問題,其中重金屬污染是此次會議期間他希望可以探討的一個問題。另外,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在兩會召開之際,也做了《關于加快污染場地修復的提案》,認為我國土壤污染的總體形勢不容樂觀,土地污染超標比例達18.1%。其中,耕地土壤面積、草地土壤污染超標都超過10%以上。國內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有1000萬公頃,占18億畝耕地的8%以上。我國污染土壤修復工作起步較晚,進展緩慢。2002年至今完成了幾百項污染修復治理工程。雖然國家層面出臺了一些通知和規范,但對一些關鍵問題沒有涉及,因此在項目實際實施過程中,仍然在污染場地修復責任主體的確定、資金及監管等方面存在不少爭議,造成場地搬遷、修復治理和開發工作進度嚴重滯后。
“土十條”的確給環保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眾多企業都紛紛轉型進軍土壤修復市場,依靠自身優勢去分得土壤修復市場上的一杯羹,其中不乏中聯重科等大型企業。而“土十條”政策的出臺,對于中國這個不太成熟的土壤修復市場又起到了怎么樣的作用?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劉陽生教授說道:在土壤這塊,場地修復這塊走的比較急,目前主要是以房地產推動為主的推動模式。比如說去年在全國公開招投標的大概有20來億國家的地方項目,都是以房地產推動為主的,將來很多場地找不到組織,或者農村土壤污染,我們這個“土十條”對行業引導作用很強,我們也在探討土壤領域PPP的模式,但是這塊的模式很難,不像水、大氣、固廢,因為水、大氣、固廢商業模式已經成型了,但是土壤是不成型的,土壤領域大部分都是挖,然后轉移,然后進行填埋或者扔掉了,這里面有很多的問題。“土十條”主要引導和規范行業的發展,或者促進行業正規化發展的思路。
可見,土壤修復市場的確是誘人的,而“土十條”的出臺將對土壤修復市場起著規范性、約束性的作用,我們不僅要看到土壤修復市場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效益,更要懂得遵守規律讓土壤修復市場朝著更長遠的方向發展!
標簽:“土十條”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