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人們觸手可及的常見物質,也是構成世界的重要自然要素之一。隨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土壤的開發和利用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同時對土壤的破壞、對環境的污染也日趨嚴重。 國家發改委日前著手啟動實施環保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專項。針對我國農田土壤污染日趨嚴重、威脅農產品安全的問題,組建農田土壤污染防控與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針對我國石油、化工、冶煉、礦山等污染場地對人居環境和生態安全影響日益突出的問題,組建污染場地安全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下面就和大家嘮嘮那些土壤環境監測與修復技術。
土壤污染
1、土壤污染及其特性
土壤污染物包括:1無機物(重金屬、酸、鹽、堿等);2有機農藥(殺蟲劑、除莠劑等);3有機廢棄物(生物可以降解和生物難以降解的有機廢物);4化學肥料;5污泥、礦渣和粉煤灰;6放射性物質;7寄生蟲、病原菌和病毒。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國農業生產中使用的農藥、化肥,城市周邊、工礦區、交通線附近的As、Cd、Pb、Hg等重金屬污染,已使土地不堪重負。
土壤污染的特點是:隱蔽性和滯后性,土壤污染比空氣污染、水體污染更加隱蔽;區域性,比較集中在某一范圍;不可逆性、累積性和難恢復性,通常情況下,不具備和水體相同的自凈能力,某些污染在不斷積累,重金屬、POPs等一旦進入土壤,會長期存在,不斷積累。如六六六和滴滴涕在我國已經禁用20多年,至今在土壤和農作物中仍有很高的檢出率和檢出濃度。
2、土壤污染的危害
(1)加劇土地資源的短缺。中國人均耕地面積0.10hm2,僅相當于世界水平的1/4,一些地區甚至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人均0.05hm2的最低保證線。據推測,中國國土面積的一半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耕地重金屬污染程度為12%,國土酸雨污染程度為29%。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受Cd、As、Cr、Pb等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近2000萬hm2,占耕地總面積的1/6。20世紀90年代,據農業部門調查,在中國人均耕地面積日趨減少的同時,全國受污染農田面積已達0.1億hm2。
(2)導致農作物減產或污染。僅以土壤重金屬污染為例,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導致糧食減產1000多萬t,被污染的糧食多達1200萬t,合計經濟損失至少200億元。江西省某縣44%的耕地受到重金屬污染,并形成670hm2的“鎘米”區。
(3)導致農產品出口受阻。在東部經濟快速發展地區的土壤中已檢出60余種有機污染物,其中近1/3屬于生物難降解的持久性微量有毒有害有機物。土壤污染對中國農產品的出口已造成嚴重影響。2003年前5個月,遼寧省玉米出口較去年同期下降56.5%,蔬菜出口下降9.6%,其原因均為污染物超標。
(4)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體健康。研究表明,土壤和糧食污染與一些地區某些疾病發病率之間有明顯的關系。由糧食含鎘量超標導致的“痛痛病”癥狀已開始出現,一些污灌區居民肝脾腫大,癌癥發病率比對照區高十幾倍。
土壤污染檢測
1、沖洗法完成檢測工作
沖洗法的色譜分離技術是氣相色譜法技術,它和分離化工成品較相符,其工作原理是色譜中氣相和固定液之間不同成分擁有不同的分配系數,當成分在氣化條件下會在整個色譜柱中運轉,經過氣化處理以后會被多次分配,因為各個分解程度不同,我們可以經過科學分析他們在色譜柱中的運轉速度,對各種農藥殘留進行采集和分析。
2、高效液相色譜法
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方法是在典型液相色譜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高效液相色譜法是一種創新分離技術。經過多年發展,高效液相色譜在檢測環境中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檢測方法,而且高效液相色譜法的檢測范圍較廣,它可以對大氣、水體、土壤污染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而且還可以對藥物殘留以及殺蟲劑等污染物質進行檢測。高效液相色譜法,可以針對土壤污染隱藏性和潛伏性等特點進行全面分析,幫助檢測人員高效快速的完成土壤污染檢測。但是高效液相色譜法也有缺點,那就是其分析成本較高、液相色譜儀價格較高,日常維修費用高,所以說要想完善高效液相色譜技術,就必須克服這幾項缺點。
標簽:環保領域創新能力建設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