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6月份開始,全國7個省市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武漢、重慶已經陸續建立了碳減排交易所或交易中心。據了解,中國將加快推進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建立健全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力爭2017年全面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毫無疑問,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
如果2017年全國統一執行碳交易政策,基本上所有的省份都要進入這個市場,碳減排指標的需求量將會大大增加,各省之間所發放的配額變得可以互相流動,這種流動性又進一步促進了購買CCER碳指標的需求。巨大的需求量會促使金融機構紛紛進入CCER市場,從而使這個市場變得越來越大,光伏企業的商機正在到來。
但目前的情況是每個省之間碳減排市場是互相分割的,無法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由于各省發放的配額不能互相流動,從而影響了市場的流動性,也就無法吸引能源消耗型的最終用戶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進入。。
光伏企業的碳減排收益如何計算
一個光伏電站實際碳減排量是它的實際上網電量對應的兆瓦時乘以項目所在地區電網的排放因子(環評專用術語,是指排放標準中限定的某種具體污染物,比如廢水中的COD、煙氣中的二氧化硫等),一億度電上網發電量相當于10萬兆瓦時。舉個例子,華東電網的排放因子是0.77865,它的單位是每兆瓦時對應的碳減排量的噸數。所以,光伏上網發一億度電,在華東電網相當于7.78萬噸碳減排量。以此類推,同樣光伏發一億度電,在西北電網的對應的碳減排量約等于8.3萬噸,華北電網約等于9.3萬噸。
假設CCER價格是20塊人民幣與網上刊登的配額價格50元完全兩回事,一個處于西北電網的70兆瓦的光伏電站,假設在不限電的情況下,上網發電量是一億度電,大概產生8.3萬噸的碳減排量,那么這個光伏電站業主就可以獲得大概160萬元人民幣的碳減排收益。
地面式光伏電站對應的方法學是CM-001-V01版,這種方法學適用于裝機容量15MW以上光伏電站。CM-001-V01基本上就是的CDM方法學ACM0002的中文版。目前申報碳減排項目的光伏電站,大多使用這種方法學。另外,光伏企業做CCER碳減排項目,必須依據于方法學。
對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光伏電站,對應的方法學是CMS-003-V01,但它主要適用于15MW及以下的光伏項目,對于我們和光伏電站業主來說,可能從經濟效益講,開發的價值不大。但是,如果未來該方法學進行修改,我們可以再進一步申報。
還有一種情況,因為15MW及以下的光伏項目,一年減排量也就大概一萬多噸,現在做不劃算。但若今后價格高了,比如每噸CCER的價格漲到三四十塊錢了,那么對于這種項目,做CCER項目就有一定收益,那時,我們就可以再來申報小于15MW的分布式光伏。
誰來買碳減排指標
碳減排指標最終購買者毫無疑問會是被各地發改委列為的控排企業,這些控排企業是支撐碳減排行業的基石,沒有他們也就沒有在座的光伏企業所獲得的額外收益。
當然除了這些最終購買者,還有一些中介性的購買者,他們希望以較低的價格購買再次以較高價格賣出去。這些中介性的購買者主要是有1、原來的CDM買家,或者原來CDM有關參與人投資的公司。2、中介性的買家如金融機構,其內部成立的碳資產部。第三類,有些最終用戶在下面設立貿易公司或碳資產公司。
碳減排項目的開發時機
一個還沒有做CCER的光伏電站相當于原材料,使其在國家發改委備案成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想當于把原材料變成了半成品,只有把CCER的碳指標簽發出來才能變成成品。
目前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審定與核證指南中規定,要求一個項目在開始階段就要考慮碳減排事宜,,如果我們現有的光伏電站已經拿到當地發改委的備案和環評批復、節能評估批復,并且項目已經準備開工了,就可以考慮碳減排項目申報。
光伏企業到國家發改委備案之后,就得開始測算發電量。按照現在的規定是從項目發電時就可以開始算減排量,但是這個規定可能要馬上改,改成從項目在國家發改委備案之后才能開始算減排量,如果是改到了后者,那么我們為了保證在2017年初,能拿到第一筆碳指標,現在就是比較合適的申報時機。
適合做CCER的項目類型非常多,除了光伏之外,風電、水電、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項目都可以做CCER。從經濟學角度看,價格的高低取決于供需關系。當市場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當供給量小時,價格必然會提高;而供給量大時,必然價格會降低。
標簽:清潔能源企業 碳交易市場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