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2016年的春節剛過,大連市的很多企業生產還沒有完全開足馬力、或是尚在籌劃新一年的生產計劃,但在夏家河子的山包上卻早就是一派繁忙。一輛輛裝卸車把從污水廠拉來的污泥源源不斷送到這里的大連夏家河污泥處理廠。
雖是嚴冬,但這座污泥處理廠仍保持日均消納400噸市政污泥、近20噸餐廚垃圾的水平,相應地每天至少產出1.1萬立方米天然氣和腐殖土。曾經危害環境的污泥在此變身資源實現循環利用,堪稱“化腐朽為神奇”。
A.是全國首個BOT污泥處理廠
2006年起,大連市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不斷增多,污水處理量逐年增加,處理后產生的污泥僅采用衛生填埋方式已不滿足污水處理發展需要。結合大連市排水區及污水處理廠規模等特點,市政府確定在夏家河建設污泥集中處理廠,日處理規模600噸(含水率80%)。
該廠2007年11月開工建設,2009年4月建成運行。項目采用德國利浦公司(LIPP)厭氧發酵/工業化制氣技術(如題圖),通過污泥厭氧罐對污泥厭氧消化分解,實現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利用系統產生的沼氣進行脫硫、脫碳處理,供給城市燃氣管網,實現污泥資源化。
大連夏家河污泥處理廠是中國第一個采用BOT方式建設的城市污泥集中處理廠,由大連東泰產業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中標投資建設運營。企業建廠總投資1.5億元,特許經營期20年。
B.花園式廠區,收泥不見泥
2月16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土羊高速南側、夏泊路北側的夏家河污泥處理廠,這里是中國第一個采用BOT方式建設的城市污泥集中處理廠。走進廠區,給人的感覺這是一座花園式廠區,雖然眼下是天寒地凍、草木凋零,但看到廠區四周布置的樹木、草坪以及花卉,并無荒涼之感。而且廠區很是清潔,在廠區內道路上看不到污泥的蹤跡。
廠區最北側,有一排共4個車庫狀的廠房,這里正是污泥處理的起點、卸料間,“每天接納從全市10多家污水處理廠接連不斷送來的污泥。”夏家河污泥處理廠副總經理楊蒙正介紹著,又來了一輛裝滿污泥的裝卸車駛入卷簾門,將載運的污泥卸進帶斜坡的水泥坑中。
卸進原料池的污泥,首先要在預處理車間進行攪拌,并加溫調熱,待達到厭氧消化系統處理標準的時候,用泵打入厭氧反應器中。
卸料間南側矗立有12座綠色外殼、狀似糧倉的罐體(見題圖底紋),這正是厭氧反應器,其單個的容積是2250立方米,污泥在其中進行厭氧消化,停留時間為22至24天。消化后產生沼氣和消化液,前者被風機抽到氣體凈化單元進行脫硫脫氮,經壓縮機并入城市燃氣管網。剩余的消化液則接受固液分離,沼液經過脫氮處理輸送至夏家河污水處理廠,再行深度處理后達標排放。
而消化液中的沼渣還有自己的處理路徑,在廠區最西側一間數百平方米的作業棚,“隔壁”的墻體上打了4處圓孔,孔內持續推出半干的沼渣。楊蒙介紹,這里是離心脫水間,通過4臺離心機將沼渣進一步脫水后,送至水泥廠用于燒制水泥,亦或當做腐殖土,用于園林綠化。
標簽:BOT污泥處理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