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成功案例 > 正文

山東成功研發第三代垃圾處理技術 檢測數據優于國家標準

作者: 2016年02月22日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隨著山東省城鄉經濟發展、人口增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生活垃圾增長迅速。農村生活垃圾也開始與城市趨同,城鄉生活垃圾人均產生量約為0.9kg/日到1.1kg/日,如此計算,那么全省一年垃圾產生約3200-4000萬噸

  隨著山東省城鄉經濟發展、人口增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生活垃圾增長迅速。農村生活垃圾也開始與城市趨同,城鄉生活垃圾人均產生量約為0.9kg/日到1.1kg/日,如此計算,那么全省一年垃圾產生約3200-4000萬噸,垃圾“圍城” 、“圍鄉” 現象日益突出,成為制約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污染生態環境和危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

  2015年山東省科技人員自主創新的第三代垃圾處理技術取得成功,項目完成4個月的連續試生產運行,檢測數據全部優于國家排放標準污染,已于2015年12月16日通過環保驗收。“這將為大力推廣環保創新型垃圾處理方式,培育新興環保產業, 探索出一條節地、節能、清潔高效再利用垃圾資源的新路子來。”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政府參事、山東財經大學教授郭松海建議,著力發展第三代垃圾處理創新技術產業。

  11年前德國已全面禁止垃圾直接填埋

  據郭松海介紹,目前,國內外有三代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山東省處理技術的運用和全國一樣,主要在使用一、二代技術,第三代垃圾處理技術在山東省也已運行成功。

  第一代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填埋和堆肥,在山東省各地仍大量存在。但隨著城鄉垃圾增加,填埋場的設計使用壽命已大大地縮短,郭松海認為“后續十分困難”。如濰坊安丘市填埋場,設計使用年限為13年,但僅投用兩年多使用庫容就用去約1/3;濱州博興縣填埋場設計使用年限為20年,僅投用5年使用庫容就用去了近80%。

  現有垃圾填埋場的壽命多半無法達到預期規劃年限,需要不斷的增建擴容,寶貴的土地資源被浪費。郭松海擔憂“由于山東省土地資源緊缺,加之群眾環境意識提高,其選址越來越艱難,幾乎是難以為續”。

  除受土地資源限制外,不管是簡易填埋還是衛生填埋,垃圾堆積產生的滲濾液與所含重金屬對地下水與土壤的長期潛在污染威脅都不可忽視。垃圾填埋已經在世界范圍內被認為是不可持續發展的垃圾處理手段。例如在德國,根據《德國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條例》(TA Siedlungsabfall)與《德國垃圾填埋條例》(Abfallablagerungsver-ordnung)的規定,已于2005年6月1日起全面禁止垃圾直接填埋。

 

  環保人士“反對垃圾焚燒”

  中國原生垃圾成分復雜 直接焚燒易造成二次污染

  第二代是目前廣泛采用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垃圾焚燒發電技術最早從歐洲發源,伴隨著多年來不斷的優化成熟,已經慢慢形成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解決方法。燃燒垃圾進行發電對垃圾中所含有的熱值進行了充分的利用,減量化程度高,處理周期短,燃燒熱能可發電或供暖。郭松海說,在山東省使用這種技術約有20個廠家,焚燒處理垃圾已超過全省處理生活垃圾量的20%。

  但是由于中國原生垃圾含水率高,成分復雜,直接焚燒需要特別謹慎的對排放煙氣與飛灰進行處理,以避免產生二?f英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由于現代社會里公民不斷增強的環保衛生意識與健康意識,垃圾焚燒項目經常在規劃與選址的時候遇到困難,容易引起市民的擔憂。

  “在防止二次污染上,需增設煙氣處理系統以去除有害物質,費用昂貴”郭松海表示,垃圾焚燒發電廠初始投資大,運行費用高。2011年,濟南市投資8.9 億元,建成垃圾焚燒發電廠,4 條生產線每天處理垃圾2000 噸。

  山東成功自主研發第三代垃圾處理技術 檢測數據優于國家標準

  2014年3月,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見證下,我國企業與德國歐綠保集團簽約在廣東省揭陽市中德金屬生態城共建包括第三代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即綠色煤炭)、餐廚垃圾等歐綠寶資源再生基地。

  會后,歐綠保集團董事長建議中國不要走德國的彎路,在技術路線選擇上,可以考慮選擇從第一代跳到第三代垃圾處理技術,以更小的經濟和社會成本早日破解垃圾圍城。

  郭松海介紹,第三代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名為機械物理/生物穩定化技術,是指對生活垃圾進行減量無害資源化處理,從廢棄物中分離出有價值的材料及物質,并最終將剩余物制作成垃圾衍生燃料,廣泛應用于電廠、水泥廠等企業生產,也被稱為“綠色煤炭”。

  山東省科技人員的經長期艱苦努力,自主創新的第三代垃圾處理技術取得成功,經專家論證,其技術已近成熟。在臨沂市高新區以BOO方式投資建設300t/d垃圾資源化綜合處理示范工程項目,已完成了4個月的連續試生產運行,設備設施運行正常,已處理垃圾1.6萬余噸;環保檢測,檢測數據全部優于國家排放標準污染,無垃圾滲瀝液外排,其中多項污染物未檢出。郭松海說,項目已于2015年12月16日通過了由臨沂市環保局組織的環保驗收。

  該技術是結合山東省混合收集、成分復雜、含水率高、廚余垃圾含量高的生活垃圾特點,對混合垃圾經破袋、磁選、破碎、篩選機械減量處理后,將剩余垃圾生化處理,研發了系列生物菌和生化處理工藝設施,利用除臭菌對垃圾產生的惡臭氣體進行降解,解決了垃圾臭味污染難題;利用煤化菌使廚余等有機垃圾碳質化,極大提高垃圾熱值,不需要再添加煤、油助燃; 利用耐高溫菌低成本地解決了垃圾干燥和高濃度滲濾液凈化處理問題,最終產生生物質燃料(綠色煤炭), 經檢測熱值可2800-3500kcal/kg, 其燃燒或經熱解氣化成清潔燃氣進行發電利用,產生高溫可使產生二?f英的前體物苯環類物質裂解,大大減少了對環境污染,解決了原生垃圾直接焚燒處理存在的污染問題。

  該技術實現了垃圾熱能清潔高效利用和資源循環利用,是對山東省現有生活垃圾收轉運、處理方式的突破創新,其技術經查詢填補山東省乃至國內技術空白。該技術優點是,占地面積小(處理規模500t/d項目,占地48畝),投資少(處理規模1000t/d項目,投資約1.8億元),建設周期短,對周邊環境影響小,可以在城市及城鎮各個區域實施分散布點建設,資源集中利用,大量減少垃圾中轉、長途運輸導致的交通壓力,該技術方案對于節省土地資源、節省政府財政支出、快速解決垃圾處理難題、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集約化處理, 可以用最少的經濟投入換來最有效的垃圾處理過程和結果,綜合效益明顯。

  “這將為大力推廣環保創新型垃圾處理方式,培育新興環保產業, 探索出一條節地、節能、清潔高效再利用垃圾資源的新路子來。”郭松海說。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第三代垃圾處理技術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