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管件制造有限公司參與制定65項液壓管接頭的國家標準
作者: 2016年02月18日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路過海鹽縣元通街道工業園區12號,能看到一家并不怎么起眼的企業——海鹽管件制造有限公司。不過在業內,海鹽管件制造卻是聲名遠播:我國有65項液壓管接頭的國家標準是這家企業負責或者參與制定的。
路過海鹽縣元通街道工業園區12號,能看到一家并不怎么起眼的企業——海鹽管件制造有限公司。不過在業內,海鹽管件制造卻是聲名遠播:我國有65項液壓管接頭的國家標準是這家企業負責或者參與制定的。
這家成立于1999年的液壓管接頭生產企業,從創立至今,通過一系列轉型升級,在20畝土地上,年產值從最初的兩三百萬元到如今的2000多萬元,2014年畝產稅收高達19.86萬元,名列海鹽縣百強。海鹽管件制造是如何從一只“雛鳥”長成如今的“鳳凰”的?“堅持科技研發,在掌握核心科技的同時,注重管理創新和設備改造。”公司董事長耿志學如是說。
行業“雛鳥”走向國際大舞臺
注冊成立于1999年的海鹽管件制造有限公司,前身是國營浙江省海鹽管件廠,剛成立時,企業只有員工30多人,設備也只有十來臺車床。
海鹽管件制造最初的產品主要用于重型汽車配套。和許多民營企業一樣,海鹽管件制造初創時發展順風順水,到2008年時,企業設備增加到了五十多臺,員工也上升到了70多人,年產值超過了1000萬元。
不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波,讓海鹽管件制造也“很受傷”。“當時國內的重型汽車行業發展遇到了瓶頸,市場萎縮,加上金融風波的影響,我們公司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耿志學說。
但危機往往與機遇并存,2008年,海鹽管件制造的領導層敏銳覺察到隨著我國基礎建設的迅猛發展,工程機械的市場需求量正在進一步擴大。“當時國內高鐵興起,但高鐵建設的液壓管件幾乎全靠進口,我們就瞄準了這一市場,開發出了相應的產品。”耿志學告訴記者,企業還主動上門跟國內的高鐵生產企業對接,最終,海鹽管件制造憑借過硬的技術,所生產的液壓管件完全替代了國外產品,企業不僅走出了困境,還實現了“逆襲”。
在隨后的幾年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整體經濟環境的不景氣,克服了因重汽、工程機械行業較大滑坡的巨大困難,圍繞轉型升級、依托核心技術,不斷創新謀求可持續發展,海鹽管件制造一直都很平穩。2015年,海鹽管件制造產值達到了2200萬元,產品也隨著國家高鐵走出國門,出口中東、新西蘭及歐洲各國。當年的“雛鳥”,正式走上了國際大舞臺。
國標領航者演繹現實版“濃縮的都是精品”
先后起草制定了gb/t8606-2003液壓快換接頭螺紋連接尺寸及技術要求、gb/t5861-2003/iso7241:2000液壓快換接頭試驗方法、gb3733~3765-2008卡套式管接頭……
明星潘長江有一句“濃縮的都是精品”的名言,這句話,對于海鹽管件制造來說,卻有著現實版的精準定義。成立至今,海鹽管件制造共負責和參與了行業65項國家標準的制定。這家占地只有20畝的中小型企業是如何爆發出如此驚人能量的呢?“其實企業無所謂大小,只要能掌握核心科技,小企業也能成為行業‘狀元’。”耿志學告訴記者。
作為企業發展的“舵手”,耿志學一直有這么個理念,制造業產品的競爭,最終起決定作用的,就是科技含量。所以海鹽管件制造從創立起,就把科技創新放在了企業發展的第一位,并成為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秘訣利器。
2010年,為適應市場發展,海鹽管件制造投入50多萬元,專門成立了由13人組成的獨立研發中心。當年,研發中心就被評為嘉興市級研發中心,企業也成功晉級為高新技術企業。2011年,企業研發中心成為浙江省級技術中心。至今,海鹽管件制造已在科研上投入200多萬元,“如果光從數字上看,200多萬或許并不多,但我們的投入并不分散,而是集中在液壓管接頭這一個領域上。”耿志學告訴記者,如今,企業已獲得28項專利,其中3項為發明專利,也就是媒體上經常被提到的“核心科技”。
當然,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光靠科研開發未必能實現長足的發展。海鹽管件制造在管理上注重以人為本,可謂是企業的另一成功秘訣。在海鹽管件制造工作,員工從來不用擔心欠薪,且每年都能加工資,還享受免費工作餐。此外,企業還每年組織各種旅游、體檢和免費培訓……近些年,當許多企業在喊“用工荒”的時候,海鹽管件制造的員工忠誠度卻是有口皆碑。
由于制造業企業的特殊性,產品生產中,先進的機器設備對于產品的質量往往起到關鍵作用,為此,海鹽管件制造成立以來,從來沒有停止過設備改造升級。2008年,企業更新了42臺數控機床;2012年,又更新了32臺數控機床;如今,企業128臺機床全部為數控機床。而且,為了追求更高的精準度,2012年,企業還從日本、西班牙等國進口了全套數控系統。
在談到企業未來的規劃時,耿志學告訴記者,接下來,企業打算進軍地鐵和高鐵維修市場,進一步把企業做大做強。“我們企業有做大做強的信心,一方面來自企業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門尤其是財稅部門一直以來對我們全心全意的支持。”耿志學說,近些年來,企業作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到了不少的減稅政策,在技術開發和國標制定中,企業也獲得了各種獎勵,加上稅務部門主動上門服務,提高辦事效率,不僅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還讓企業發展有了更足的底氣。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