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新年有新氣象,但新年伊始,山東省東營市卻傳出有3家輪胎企業面臨破產的重磅消息。
2016年,中國輪胎行業的生存狀況究竟如何?會不會有一大批企業因破產而被淘汰?
針對當前國內輪胎行業所面臨的洗牌問題,輪胎世界網近日通過網站和微信同時做了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65%的受訪者認為,2016年,國內一大批輪胎企業將會被淘汰;4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輪胎企業破產的主因源于市場的惡性競爭;同時,還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輪胎企業兼并重組主要由政府推動。
大批輪胎企業或將被淘汰
回顧2015年,德瑞寶與連續多年躋身世界輪胎75強之列的首創輪胎相繼宣布破產。說德瑞寶是2015年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或許有些言重,但繼德瑞寶破產之后,企業破產重組的消息的確是接連不斷。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長史一鋒透露說,當前有的輪胎企業已面臨破產的境地。
輪胎世界網所做的調查顯示,有65%的受訪者認為,2016年,會有一大批輪胎企業將被淘汰出局。
有企業人士斷言說,在山東廣饒地區,輪胎企業除了兩三家還可以維持外,其他的都面臨倒閉的風險。
此外,還有31%的受訪者認為,市場將會淘汰一小部分輪胎企業,僅有4%的受訪者認為會有很少的輪胎企業被淘汰。
從此次調查的結果和市場反饋來看,國內大部分輪胎企業對于2016年不抱樂觀態度。
企業破產主因系惡性競爭
談及導致輪胎企業破產的主因,有超過40%的受訪者認為主因是惡性競爭。
資深輪胎出口貿易人士王國梅日前表示:“現在有一個常態就是企業搶占市場不擇手段。”她認為,中國的輪胎企業靠低價抓市場、搶訂單,對其自身而言收效甚微,而且傷害非常大。
也有業內人士向輪胎世界網吐露心聲:“價格戰”讓輪胎企業痛不欲生。這種惡性競爭不管對企業自身,還是對整個行業來講,都等于是在喝慢性毒藥。
這種惡性競爭一直延續的結果,就是大部分企業無利可圖。當其被耗得無力支撐時,面臨的往往首先是資金鏈斷裂,這也成為壓倒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資金鏈問題對企業的影響,從此次調查數據中也得到一定印證。調查顯示,有27%的受訪者認為,輪胎企業破產主要是由資金鏈問題所致。
據輪胎世界網了解,輪胎企業資金鏈斷裂從兩三年前開始就已經陸續發生。德瑞寶輪胎截至破產時負債已達47億元;首創輪胎因拖欠供應商貨款被起訴,最終宣告破產;沃森橡膠因資金鏈斷裂,最終被控股。
此外,有25%的受訪者認為,導致企業破產的主因是受經濟大環境欠佳影響。而對于環保壓力過大對當前企業生存的影響,僅獲得4%受訪者的認同。
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在經濟大環境下行的背景下,行業產能過剩、銀行貸款謹慎、國際金融風險等一系列問題,都在慢慢凸顯出來,如此形勢,大部分企業的日子又怎會好過?
兼并重組的主要推手是政府
關于企業兼并重組的動力調查結果顯示,55%的受訪者認為,輪胎企業間的兼并重組主要是受政府推動。
在企業兼并重組過程中,政府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來自東營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輪胎世界網,當地所謂的重組或者收購,實際上都是政府在硬性攤派。
據輪胎世界網了解,德瑞寶輪胎曾請求廣饒縣政府對其進行重組,而縣政府的人士也表示,政府的確介入了此事,并積極尋找企業參與重組。
不久前,恒宇科技面臨困境,雙星輪胎及時現身并與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有業內人士稱,這是當地政府所樂見之事。
調查顯示,受訪者中,認為兼并重組主要是出于輪胎企業自身意愿的占29%;還有16%的受訪者選擇了其他原因。
實際上,中央政府正在大力推動企業間的兼并重組。李克強總理日前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對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予以“出清”。
顯然,國內不少輪胎企業完全符合李總理提到的這些特征。
標簽:輪胎企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