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江蘇省財政廳、省物價局、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環保廳共同制定的《江蘇省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實施辦法》2月15日正式發布,全面開征城鎮污水處理費、調整污水處理費標準,同時將全面實行差別化污水處理收費政策。省環保廳相關人士表示,此輪調整的目的,是充分運用價格杠桿,促進節能減排和企業轉型升級。
鎮級納入征收范圍,
縣以上標準要提高
為確保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正常穩定運行,充分發揮污染減排效益,辦法要求全省全面開征建制鎮(含鄉及涉農街道,下同)污水處理費,收費標準原則上要滿足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同時,全面開征自備水源用戶污水處理費。
辦法同時明確,今年底前,蘇南地區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費平均收費標準將調至1.5-2元/立方米,蘇中、蘇北地區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費平均收費標準將調至1.2-1.6元/立方米;建制鎮污水處理收費標準按照蘇南地區、其他地區分別平均不低于0.6元/立方米、0.4元/立方米征收,具體標準由各市、縣物價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制定。
媒體了解到,如今江蘇污水處理費標準還是2008年太湖水污染事件發生后制定的,蘇南地區按每噸1.3元—1.6元的區間執行,蘇中蘇北在1元—1.2元之間,南京實行的就是1.42元,已保持7年多未變。“此輪上調原則是,污水處理費收費標準應滿足支付污水收集、處理和污泥處理處置運行成本及合理收益的需要。”省環保廳相關人士說。
“紅黑”企業要加價,
一年為期可調整
辦法還明確,全面實行差別化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充分發揮污水處理費收費政策對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促進作用。
“鼓勵有條件地區逐步按照環保部門開展的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等級分檔制定收費標準”——這一條的納入,被環保部門認為“意義重大”。此前,我省已經對企業環保信用采用五色評價,從優到劣分為綠、藍、黃、紅、黑,每年對社會發布,并陸續出臺差別信貸、懲罰性電價等系列聯動措施。
辦法明確,對被評為“紅色”等級企業污水處理費加收標準不低于0.6元/立方米;對被評為“黑色”等級及連續兩次(含)以上被評為“紅色”等級企業污水處理費加收標準不低于1元/立方米;對暫不具備按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等級實行差別化政策的地區仍按重污染行業污水處理費高于一般工商業1.5倍征收。
當然,一次評定為“紅黑色”,并不意味著將“終身”高價,如果企業環保信用改善修復了,差別化政策可以一年為限、動態調整。每年,各地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將會同財政、物價等根據環保部門公布的上一年度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結果,梳理出執行差別化收費政策的企業具體名單、污水處理費加收標準及執行起止時間;下一年度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結果達到“黃色”等級以上后,停止執行差別水價。
價格是杠桿,
對排水大戶影響明顯
無論是價格上調還是差別化收費,目的都是通過價格杠桿,倒逼企業節能減排。記者了解到,此前,省環保廳在南通市7個市縣區已經試行差別水價聯動監管機制。南通市環保局法規處處長劉華軍介紹,2009年起,南通市探索實施差別水價政策,對環保信用評級為紅色、黑色的企業,污水處理費每立方米分別加收0.3元、0.5元。2014年8月,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費標準,82家紅色企業污水處理費加收標準由每立方米0.3元提至0.6元;28家黑色企業加收標準由每立方米0.5元提至1元,產生了不錯的效果,尤其是對排水大戶影響明顯。
“污水處理費加價,對我們影響不小。”南通泰利印染相關人士表示,2013年度企業環保信用被評定為“紅色”,2014年被執行加價政策。“正常企業污水處理費是1塊1毛7一立方米,一個月企業排水量1萬多噸,加價6毛后,每個月要多交6000多塊,這對企業是不小的負擔。”為改善環保形象,當年企業在污水處理設施改造上就花了100多萬元,2014年成功脫去了“紅色”帽子。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