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年輕,還是讓我們先來吧。”上線檢查命令下達后,濟南鐵路局濟南工務段濟南探傷工區耿超和王凱利兩名青工主動請纓,擔當濟南站西側區段鋼軌探傷作業的執機手。“滴滴滴……”兩臺儀器分別行進兩股鋼軌上,傳來有規律地報警聲,回蕩在鐵道線上。
所謂鋼軌探傷,就是用超聲波探傷儀檢查鐵路鋼軌病害,我們把鋼軌探傷這個行當,比喻為“鋼軌醫生”。前幾年,這個工區充實了7名20歲出頭的年輕職工,通過采取“徒拜師”和日常練兵等方式,崗位技能得到快速提升,現在都是獨當一面的“行家”。
春運期間列車行車密度大,濟南站樞紐每天都有200多對客貨運列車通過,線路設備極易疲勞,設備安全存在很大壓力。為了保證列車的運營安全,他們從現在開始,每天都要徒步檢查數十公里的線路設備;為了不影響列車的正常運營,他們一般都在中午或晚上列車密度相對較小的時間段工作,經常不能按時吃飯、休息。
幾束陽光阻擋不了寒風刺骨,這幾名小伙子的臉頰不一會就被凍得通紅。他們按每小時2.9公里的速度推著探傷儀走出700多米后,經過一處鋼軌焊縫接頭時,耿超突然停下行走的腳步。這引起了他的注意,站停看波——他嚴格按照作業標準流程,推著儀器反復幾個來回,認真查看顯示屏上的出波位置。
“這兒有一處重傷,快拿油漆盒來做好標記?!惫⒊呎f邊蹲下來查看重傷?!跋襁@種重傷鋼軌,若不及時發現,會嚴重影響列車的行車安全。”工區的工長高登利說。
12時30分,他們完成這個區段的傷作業后,還將進入下一處作業地點,用行走的腳步,繼續他們精彩的青春故事。
對于這幾名年輕的小伙子來說,2016年的春運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運,他們將與鐵路系統所有駐守在一線上的職工一起,為成千上萬在中華大地上返鄉旅客服務,為他們探親返鄉的旅途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
標簽:鋼軌探傷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