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手續已經成為煤化工產業最難跨越的門檻。
2016年伊始,一則環保部發布的《關于華電榆橫煤基芳烴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權限的復函》,引發煤化工行業關注。函件指出,華電榆橫煤基芳烴項目包括年產300萬噸的煤制甲醇裝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將由環保部直接審批。
對此,陜西省環保廳方面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由于環保部對于原來的環境影響評價建設目錄在2015年做了部分調整,按照新的規定,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甲醇項目理應歸屬環保部審批。
該人士亦稱,國家發改委曾在2013年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發改產業[2011]635號)規定,禁止建設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甲醇項目。這也意味著,未來所有的煤化工項目都將由環保部直接審批。
那么,對于已經在2014年4月開工的華電榆橫煤基芳烴項目是否能夠在2016年獲得環保部的審批手續以及該項目在環保方面的投資占比等問題,截至本報發稿,并沒有得到華電方面的回應。
項目開工環評缺失
華電榆橫煤基芳烴項目,曾被譽為世界首個煤制芳烴示范項目,如今開工已近兩年。
根據本報記者從榆林市發改委人士處獲得的消息,華電煤制芳烴示范項目規劃較早,但是卻遲遲未能開工建設,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長期無法獲得國家層面的相關手續。
該人士表示,華電榆橫煤制芳烴示范項目起初計劃總投資達285億元,建設年產300萬噸甲醇以及年產100萬噸芳烴裝置,并且分期進行建成,項目投產后,年銷售將達348億元。
然而,原計劃在2011年就動工建設的項目,由于審批手續以及資金等原因,開工時間被一拖再拖。直到2014年4月18日,在陜北能源化工基地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才被宣布正式開工。
但相比此前規劃略有變動,除了建設300萬噸甲醇裝置之外,原來100萬噸甲醇裝置增加至120萬噸,同時還增加了160萬噸PTA裝置和60萬噸PET裝置。項目總投資額度也由原來計劃的285億元,增加至330.6億元。
其中,一期工程建設年產120萬噸煤制甲醇裝置、60萬噸甲醇制芳烴裝置、50萬噸芳烴聯合裝置、80萬噸PTA裝置及配套公用工程、輔助工程,總投資151.91億元。
截至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基本上已經完成,并且已經建成一條專用鐵路運輸線。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備受華電以及地方政府關注的項目開工近兩年,卻仍未獲得環評手續。
環保部的理由是:根據《環境保護部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建設項目目錄(2015年本)》(環境保護部公告2015年第17號)等有關規定,年產超過100萬噸的煤制甲醇項目由我部直接審批。
但陜西省環保廳方面向記者表示,環保部上收華電榆橫煤基芳烴項目環保審批權限,并不是因為該項目環評存在問題,而是環保部在2015年對原來的環評建設目錄做了部分調整,因此,按照100萬噸以上由環保直接審批的規定,華電項目上歸環保部審批。
按照國家發改委曾在2013年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發改產業[2011]635號)規定,禁止建設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煤制甲醇項目。這也就意味著,未來所有的煤化工項目都將由環保部直接審批,煤化工環保審批也將越發收緊。上述人士如是表示。
一些知情人士稱,華電煤制芳烴項目在建設之初,陜西省方面事實上是給予了一部分環評手續的,但眼下看,環保部既然公開表示華電項目的環評審批歸環保部直管,則意味陜西省此前出具的相關環評手續是無效的。
“少數地方政府為了GDP發展,力推企業“上電桿”,類似越權審批的現象在內蒙古、新疆、寧夏等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更普遍,據我們了解,江蘇、浙江的一些大型企業乃至內蒙古的伊泰集團等行業巨頭都有諸多煤化工項目折戟沉沙,其根本原因就是環評缺失。”采訪中,某環境觀察機構負責人姚先生直指地方政府GDP沖動,誘使諸多煤化工企業泥足深陷,無法自拔。
煤制芳烴“蛋糕”誘人
雖然發改委多次對于煤化工項目審批有所收緊,也屢屢提高其準入門檻,要求禁止建設年產100萬噸及以下的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項目,但是對于煤制芳烴項目,國家發改委卻從來沒有提出明確要求,既不鼓勵,也沒有進行限制。
金銀島一位煤化工分析師向記者表示,芳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下游產品廣泛用于高端合成材料、有機原料及各種中間體的制造,由于芳烴主要來自含芳烴量高的石腦油重整,原料比較短缺;而我國的芳烴主要依存進口,近年來進口量超過1000萬噸。
因此,華電榆橫煤制芳烴項目如果能夠順利投產,不僅可以降低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還可以消化過剩的甲醇,具有明顯優勢。
華電煤業集團董事長丁煥德曾經算過一筆賬:一個百萬噸芳烴項目可以實現24億元產值,芳烴可以進一步轉化為高附加值的下游產品,對相關產業的帶動可實現至少1300億元產值。
丁煥德說:“在西部煤炭富裕區域建設煤制芳烴項目,將煤炭資源轉化為芳烴,并進一步轉化為高附加值的下游產品,從而形成芳烴產業鏈,既可以承接芳烴產業的轉移,又可以帶動西部產業結構升級。”
遺憾的是,華電卻沒有能夠在石油價格高位時趕上煤制芳烴這塊“蛋糕”。
據了解,華電相對于神華、大唐算是比較晚進入煤化工領域的,在后者已經開始兜售煤化工產品了,華電卻仍然在為相關審批手續奔走。
據記者掌握的信息,華電在榆林地區除了榆橫煤基芳烴項目,還配套了多個煤礦項目,但是這些煤礦項目在手續方面大多存在瑕疵。其中華電小紀汗煤礦在2015年8月份就曾經因為在環保手續上缺失,被環保部點名批評,責令停產整改。
除了配套煤礦拖其后腿之外,資金鏈吃緊也是制約項目發展的另一個原因。一位熟悉該項目建設進程的人士表示,煤化工的主要資金來源有兩方面:一方面為自籌資金,一方面為銀行貸款,但是由于華電榆橫煤基芳烴項目在審批手續上的瑕疵,銀行貸款較為困難,影響了其建設進度,這也錯失了煤制芳烴高油價時的優勢。
煤制芳烴和所有的煤化工產品一樣,受油價影響很大,當國際油價在60美元/桶及以上水平時,煤制芳烴路線具有成本優勢,且隨著油價走高成本優勢更加突出。相反,國際油價越低,其優勢也就隨之減弱,當國際油價低于30美元/桶,不僅僅沒有優勢而言,可能難脫投產及虧損的命運。上述金銀島分析師如是表示。
此外,就煤制芳烴的技術路徑看,其不僅是我國繼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項目之后的第五大產品,也是石油化工“十二五”發展指南中重點推廣的技術。
“煤制芳烴的主要原料是甲醇,煤制甲醇資源在陜北非常富集,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前述知情人士稱,芳烴與烯烴不同,中國的芳烴需求缺口極大,特別是二甲苯芳烴(PX),因此,華電煤制芳烴項目前景廣闊。他亦指出,由于煤制芳烴技術在全世界都是空白,因此,華電煤制芳烴項目最終能夠成功,仍與華電煤制芳烴研發團隊放大產能之后,技術上是否能夠連貫密不可分。
而就煤制芳烴抗擊低油價的風險抵御能力看,眼下,PX價格伴隨國際油價已然跌入低谷,但同比煤制烯烴價格,煤制芳烴或在40美元甚至更低的國際油價水平之下,仍能獲得穩定收益。
“每噸煤制芳烴消耗甲醇約3噸,眼下西北甲醇現貨每噸約1300~1400元,換言之,每噸煤制芳烴的甲醇成本僅為4000元左右,匡算人工、財務等其他三項費用約1000元,而PX市場價格目前為5800~6000元,利潤空間仍然可見。”該人士稱。
華電煤制芳烴項目可謂是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早在2011年3月27日,華電榆橫煤制芳烴示范項目就開工儀式,而今,五年之后,該項目仍然受制于環評手續,動彈不得。
標簽:華電榆橫煤基芳烴項目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