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陜西能源化工建設項目投產后不能正常開展環保竣工驗收的企業超過2500家,其中僅榆林市就有1000余家,占比達到40%以上。環保已經成為影響陜北能源重化工基地有序建設和陜西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陜西是個能源大省,能源產業占很大比重,隨著新《環保法》的實施,國家對環境保護和治理越來越嚴,企業對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陜西能源化工占比偏重的產業結構,決定了陜西環境保護和治理壓力較大。”閑聊中來自能源行業的政協委員袁小寧就向記者講起了能源化工企業面臨的發展困境。
袁小寧委員是陜西省政協常委、陜西能源集團董事長,目前能源化工企業面臨的困境讓這個老能源人憂心不已。在他看來,目前,對于能源建設項目的環保問題,總體上歸為兩類,一是“存量”,即已建成待驗收項目;二是“增量”,即新建申報項目。這些建設項目,涉及化工、建材、火電、冶金、采掘、油氣開采等陜西省支柱產業行業,如果環保驗收問題不能及時妥善解決,將對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面對實際問題袁小寧坦言,應該由政府環保部門統籌安排,各級環保監管部門對轄區內在建和已建成投運的能源化工項目進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調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理匯總、厘清環保責任、分類妥善處理。建議由政府部門牽頭、企業配合、相關部門協助,本著既貫徹《環保法》、又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還能依法合規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持續開展的原則,妥善解決。
對新建申報項目的環保問題。要嚴格管控,嚴格執行環境評價制度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三同時”制度,從源頭上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要提高技術起點,采用能耗物小、污染物產生量少的清潔生產工藝,嚴禁采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設備和工藝。在建設項目總投資中,必須確保有關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的投資。建設項目建成投入生產使用后,必須確保穩定達到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把環境容量作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依據。
“有企業在陜北榆林某縣建立一個項目,由于周邊城鎮規劃的變更,導致安全衛生防護距離內出現新的環境敏感點等因素,現在不能進行環保竣工驗收,被動地承擔了所有的環保責任。企業先建在前,居民搬進來在后,但是由于居民搬遷后住的離企業較近而導致環保難以通過,這讓企業面臨很的尷尬境遇。”采訪中袁小寧為記者講述了環境影響評價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對類似這種情況,環保監管部門可嚴格要求其內部各項環保指標達標,而對其外部原因導致的環保問題,應適當靈活處理,妥善解決其環保驗收問題,實現企業合法健康經營,為地方經濟持續平穩發展提供保障。”袁小寧委員說。
針對已建成投產能源化工項目的環保問題。袁小寧委員建議,如果其企業內部各項環保指標達標,確因歷史原因或外部環境變化,導致未能進行環保竣工驗收的建設項目,應當采取審查確認登記制度,凡已辦理確認登記手續的項目,環保部門原則上均不再以無環保審批、驗收手續進行查處。
標簽:能源化工 環保竣工驗收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