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工企業設備向大型化、自動化方向發展。工藝流程設計時,已不再多考慮備用設備,這給設備維護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設備的維護管理,雖不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但對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充分發揮設備的潛力,提高設備的完好率,降低設備維修成本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完善設備維護工作,能夠加強能源和節能管理。
一、能源與節能概述
(一)能源
所稱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生物質能和電力、熱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
可見,能源具有兩個重要的特征:首先:能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資源的一種,是可以被人類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其次,能源可以提供人類生產生活所必需的各種能量,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熱能、光能、化學能、核能等。常規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中的可再生的水力資源和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
就是按照國家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完善能源管理制度,調整工藝和產品結構,加快節能技術進步,強化激勵和約束機制,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規劃及設計、能源輸入管理、能源轉換管理、能源分配和傳輸管理、能源使用管理(工藝、設備管理、能源消耗定額管理、能源計量管理、能源統計管理)、能耗分析與評價、能源標準化、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建立能源中心管理系統。
(二)節能
節能就是盡可能地減少能源消耗量,生產出與原來同樣數量、同樣質量的產品;或者是以原來同樣數量的能源消耗量,生產出比原來數量更多或數量相等質量更好的產品。
國民經濟的發展要求能源有相應的增長,人口的增長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現代社會是一個耗能的社會,沒有相當數量的能源是談不上現代化的。現代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氣,它們都是短期內不可能再生的化石燃料,儲量都極其有限,因此必須節能。節能不是簡單地指少用能量,而是指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盡量降低各種產品的能耗,這也是國民經濟建設中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節能問題現已受到各國的普遍重視,作為能源經濟發展的重要政策。
用能單位通過加強節能管理,制定并實施節能計劃和節能技術措施,改進能源輸入,加工轉換,分配輸送,終端使用各個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推動用能單位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促進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源。
二、化工設備維護中的節能管理
節能管理的主要對象是用能設備,核心環節是能效對標,節能監測,能量平衡,能源審計是能管理的主要工具。
用能設備幾種通用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用能設備質量控制體系,用能設備的使用和維護保養制度,用能設備檔案管理制度,用能設備點檢和巡檢管理制度,用能設備節能監測制度,用能設備能效對標管理制度,用能設備經濟運行管理制度,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管理制度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應,必須進行檢查和評價,發現問題后及時修改補充,使管理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以達到提升管理,節能降耗的目的。
隨著科技的不停發展,設備水平的大幅攀升,企業技改投入的逐步加大以及強化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設備維護的技術含量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對企業化工設備的辦理人員、操縱人員和維修工人的各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企業設備的完好率直接影響該企業產品的本錢,一個健康的、發展良好的企業必須做好設備的維護與檢修工作,這樣才能確保正常的生產秩序,才能為企業創造最佳的經濟效果與利益。同時,維護良好的化工設備會減少能源的損耗,符合節能管理的要求。化工企業自動化程度比較高,普遍具有生產連續性強,高壓、高溫、有毒、易燃、易爆、強腐蝕等特征。一旦設備出現故障,就會產生相關系列的難題,如工藝停產、人身傷亡、火災爆炸、環境污染等嚴重事故,同時還會發生能源的大量浪費。所以,對一個化工企業來說,增強化工設備的維護與檢修,已成為當務之急,它是提升經濟效果與利益、確保生產高效運行的保障,同樣也是加強節能管理的必然要求。
化工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是預防設備磨損的重要保障,是搞好設備維修工作的前提。與其他企業相比,化工企業設備的維護和檢修具有搶修頻繁、技術性強、危險性大、復雜各式等特征。其化工設備緊湊,在正常生產中操作人員普遍要經過值班室內的控制系統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監測和調節。然而經過監控系統看到的場景并不可以直接反映現場的設備情形,而是必須要工作人員經過巡回檢查來準時發現設備故障,并準時修復,防止設備過早磨損,補充監控上的不足,防止事故或禍害于尚未發生之前,為有經過日常的維護與檢修才氣確保設備正常運行和安全生產。
據接近環保部的人士透露,即將發布的“十二五 ”環保規劃,將對工業企業給予脫硫、脫硝優惠電價政策,這對生產脫硫、脫硝環保設備的企業是重大利好。如此來說,脫硝設備將成為新世紀的寵兒,其維護和保養無疑是符合節能環保的重要要求。
現在,氮氧化物成為電廠的主要排放物,到了需要防控的地步。據統計,2007年電力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是840萬噸,比2003年增加了40%。特別是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氮氧化物排放濃度較高。“目前,電廠安裝脫硫設施后,脫硫效果比較好。”趙鵬高稱,今年國家發改委將聯合環保部和能源局,先行脫硝試點。“十二五”期間,氮氧化物將納入總量控制范疇。但是,在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陸新元看來,“是否把氮氧化物納入未來的約束性目標,需要多方面考慮。脫硝不僅僅是新型環保技術,而且還需要考慮電力行業的經濟成本和相應的財政投入。”
三、脫硝設備維護的必要性
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支持。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的一段 時間內,能源的主角都是煤炭。在一次能源總消費中,煤炭占76%。煤產量的80%是直接用于燃燒,其中發電廠用煤量大于總產量的30%。
煤炭作為能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同時在其開發與利用過程中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污染問題,危及生態平衡與人類的生存。煤燃燒時排放的NOx是大氣污染的元兇之一,該物質達到一定濃度就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和危害。氮氧化物與空氣中的水結合最終會轉化成硝酸和硝酸鹽,隨著降水和降塵從空氣中落到地面。硝酸是酸雨的原因之一;它與其它污染物在一定條件下能產生光化學煙霧污染。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并且嚴重危害人體呼吸系統。
干法包括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 SNCR) 、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 、電子束聯合脫硫脫硝法。半干法有活性炭聯合脫硫脫硝法;濕法有臭氧氧化吸收法等。就目前而言,干法脫硝占主流地位。
其原因是:NOx 與SO2相比,缺乏化學活性,難以被水溶液吸收;NOx 經還原后成為無毒的N2和O2,脫硝的副產品便于處理;NH3 對煙氣中的NO 可選擇性吸收,是良好的還原劑。濕法與干法相比,主要缺點是裝置復雜且龐大;排水要處理,內襯材料腐蝕,副產品處理較難,電耗大(特別是臭氧法)。
總結:
化工設備是一個企業實現經濟效果與利益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其直接影響一個企業的興衰。在日常應用整個過程中,由于在超載荷、磨損、腐蝕等原因的作用下,使其功能和精確度逐步降低,能源的損耗加大。為了延長設備的應用壽命,充實發揮設備的生產效能,避免能源的浪費,一定對設備進行科學的維護與檢修,這樣才能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同時也為建設節能型社會做出一份貢獻。所以,化工設備的維護與檢修在整個設備辦理中顯得尤為重要。
標簽:化工設備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