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緊固件遭遇歐盟不公正待遇近十年。在長達八年的跨國官司后,我國終于為“小螺絲”討回個說法。
日內瓦時間2016年1月18日,世貿組織(WTO)緊固件反傾銷措施爭端案(DS397)執行之訴上訴機構再次裁定,歐方對中國產品維持至今的反傾銷措施違反世貿規則。盡管中國勝訴,但歐盟反傾銷直接影響中國近10億美元出口,部分中國企業已被迫退出歐盟市場。
全程參與此次訴訟的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傅東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訴訟包含6條事項,共25個小項,除兩個小項未裁決外,其余事項我們全部獲勝。在貿易訴訟中獲得如此大的全勝,我國還是第一次。這也是我國首次發起執行之訴,也是我國首次作為原告走完WTO爭端案件的完整訴訟和執行程序。”
八年上訴路:“我們就是要討個說法”
緊固件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構件緊固連接成為一個整體時所采用的一類機械零件,如螺栓、螺柱等,有“工業之米”之稱。
自2007年起,歐盟對中國輸歐緊固件采取反傾銷措施,并否定了所有中國緊固件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自2009年1月30日起,歐盟對自中國進口的鋼鐵緊固件產品征收高達85%的反傾銷稅,平均反傾銷稅率達到77.5%。
寧波金鼎緊固件公司總經理嵇愛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公司是純粹的民營企業,我國緊固件行業也是完全競爭行業。歐盟對我們征收反傾銷稅,2009年到2011年間,公司損失近千萬元。我們就是要找歐盟討個說法。”
由于歐盟尚未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在反傾銷調查中,傾銷幅度的確定不是以中國的實際成本為依據,而選擇第三國或進口國的同類相似商品價格。在2007年的原審調查中,歐盟委員會調查組織就采用印度汽車緊固件企業的產品銷售價格作為替代價。
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緊固件分會會長馮金堯對記者表示:“我國出口歐盟的多為普通緊固件,用印度汽車緊固件價格作為對比,明顯不是同類產品,檔次也不同。歐盟委員會是在濫用WTO替代價規則。”
2009年7月,我國緊固件產業請求商務部把歐盟緊固件案反傾銷措施訴諸WTO爭端機制。此次案件是在歐盟對華采用替代國歧視性反傾銷30年來,中國首次向WTO狀告歐盟違法濫用替代價。
經過中方企業舉證和抗辯,2012年10月10日,歐盟終于承認在認定印度替代價和采用替代價與中國出口價格比較時存在違規做法,并被迫糾正了部分錯誤。
然而,中國企業等來的并非“柳暗花明”,歐盟僅把原平均反傾銷稅率從77.5%下降至54.1%,仍拒絕糾正其余的違規做法。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貴清表示,反傾銷措施并未徹底取消,這樣的稅率仍然阻止了中國產品進入歐盟市場。
2013年10月,中國再次向WTO提起訴訟,要求歐盟徹底糾正緊固件案所有違規做法。經過在日內瓦的出庭辯論,執行專家組2015年5月作出裁定,認定歐盟委員會仍然存在部分違規。
在此期間,歐盟委員會并未就此善罷甘休,反而于2015年3月27日頒布了日落復審調查終裁,宣布繼續對中國征收54.1%反傾銷稅,并維持5年。“歐盟這一不尋常的舉動使中國緊固件產業感到震驚。中國緊固件產業必須接受這種挑戰。我們決定提起執行之訴。”王貴清說。
這是中國入世以來,針對其他成員執行世貿爭端裁決的措施第一次提起的執行之訴。經過歐盟、中國向上訴機構對執行之訴提出交叉上訴,歷經131天,中國緊固件產業最終等來了全面勝訴。
勝訴背后:部分企業已退出歐盟市場
回顧八年訴訟之路,部分國家至今沒有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使應對貿易訴訟更加困難。馮金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當年歐盟在選擇替代國企業時,對我們是完全保密的,對方選擇哪個國家、哪個企業,連選擇哪個型號的產品,我們都不知道。”
按照我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簽訂的協議,“替代國”條款的適用期限是15年,并將在2016年12月11日失效。也就是說,按照協議,我國有望在今年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新華社1月14日報道,歐盟委員會于本月13日推遲決定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表示將在今年下半年給出正式意見供成員國討論通過。
傅東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本次緊固件案件獲勝,對打破歐盟替代國制度具有示范效應,對下一步確定我國市場經濟地位也有積極意義。”
此次勝訴,對中國緊固件企業來說無疑是利好。然而,王貴清向記者提及,歐盟長達十年的違規舉措,導致許多中國企業已經倒閉或瀕于破產。“2008年,中國緊固件對歐盟出口金額達到10.8億美元。經歷多年的跨國官司,盡管最終獲得全面勝訴,但是到2014年已降至8000萬美元,僅剩一個零頭了,中國企業已經受到巨大損失。目前中國緊固件企業已被迫退出歐盟市場。”
1月19日,商務部相關負責人也稱,歐盟的反傾銷直接影響中國近10億美元出口、上千家緊固件企業生存和超過十萬人就業,對中國產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在我國失去歐盟市場的同時,也應看到我國對緊固件的需求增加反而為歐盟帶來了機遇。據中國海關統計,從2007年到2014年,原產于歐盟的緊固件對中國出口金額從2.85億美元增長到6.95億美元,8年間增長了1.4倍。
對此,馮金堯認為,“其原因是中國汽車市場的迅猛發展,給歐盟緊固件產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前景。另外,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要求緊固件零缺陷。歐盟在高端緊固件生產上更領先。”
業內人士稱,我國對歐盟出口的緊固件以普通或通作型為主,檔次相對較低。因此價格相對便宜,這就面臨常被質疑傾銷的尷尬。
在反思這場時間跨度達十年的貿易訴訟時,王貴清認為,遇到貿易摩擦的時候,我們要積極應訴。另外,中國企業要按照國際市場公認的標準來生產、經營,提供更好的產品,這是成功應訴的基礎。
標簽:緊固件反傾銷措施爭端案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