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業化的加速發展促使鍋爐數量呈現逐年遞升的趨勢,隨之而來的安全事故也層出不窮。如何確保鍋爐工作的安全運行是令不少企業困擾的難題,是企業急需解決的心頭隱患。為此,小七將在文章中對工作中常見的鍋爐安全事故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預防和解決措施,為今后保證鍋爐的正常運行和企業管理人員提供參考。
鍋爐是在高溫高壓的不利工作條件下運行的,操作不當或設備存在缺陷都可能造成超壓或過熱而發生爆破或爆炸事故。鍋爐的部件較多,體積較大,有汽、水、風、煙等復雜系統,如運行管理不善,則燃燒、附件及管道閥門等都隨時可能發生故障,而被迫停上運行。
鍋爐的爆破爆炸事故,常常是造成設備、廠房毀壞和人身傷亡的災難性事故。鍋爐機組停止運行,使蒸汽動力突然切斷,則會造成停產停工的惡果。這些事故的發生,都會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安全帶來巨大損失。所以,防止鍋爐事故的發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事故分類
鍋爐事故按事故的嚴重程度可分為:鍋爐爆炸事故、重大事故與一般事故。
鍋爐爆炸事故是鍋爐運行中,鍋筒、集箱等部件損壞,并有較大的泄壓突破口而在瞬間將工作壓力降至大氣壓力的一種事故。這種事故炸爆威力大,造成的損失很大。
重大事故是運行中發生爆破、爆管、嚴重變形、爐膛塌陷、爐墻倒墻、鋼架燒紅等而被迫停爐大修的各類事故。
一般事故則是運行中發生故障而被迫停爐,但又能很快恢復運行的事故。
鍋爐事故如按事故發生的部位來分類,則有鍋筒等水容量較大的受壓部件突然開裂的爆炸事故,爐管爆破事故,省煤器事故,過熱器事故,管道、煙道、爐墻事故;安全附件、給水設備、燃燒設備等部位的事故。
鍋爐事故如按事故的發生原因分類,則有水位監督不慎造成的缺水、滿水事故,水質管理不好引起的事故,設計、制造或安裝、檢修不良引起的事故,維護保養不當,而由腐蝕、積結污垢灰焦而引起的事故,燃燒控制不好引起的事故。
二、常見的鍋爐事故
近年來,鍋爐爆炸事故時有發生,缺水事故最為常見,而且危害較大。再有就是因水質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爐管等受熱面過熱燒損事故。在敘述常見鍋爐事故時,除了鍋爐爆炸事故和缺水、滿水、汽水共騰事故以外,其它事故均以事故發生的部位來分別敘述。
鍋爐爆炸發生是由于鍋筒(汽水鍋筒或水鍋筒)破裂,鍋筒內儲存著幾噸、甚至幾十噸有壓力的飽和水及汽瞬時釋放巨大能量的過程。
鍋爐爆炸所產生的災害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鍋筒內水和汽的膨脹所釋放的能量;二是鍋內的高壓蒸汽以及部分飽和水迅速蒸發而產生大量蒸汽幾四圍擴散所引起的災害。
(1) 在鍋爐較長時間缺水,鋼板被灼紅、機械強度急驟降低的情況下,司爐人員違反操作規程,向爐內進水,引起爆炸;
(2) 鉚接鍋爐,鍋殼或鍋筒長期漏泄,且爐水堿度較高,造成鉚縫或脹口處鋼板苛性脆化,以致造成爆炸事故;
(3) 嚴重超壓造成爆炸;
(4) 因安全附件失靈、結構設計不合理、材質發生衰老等原因,造成鍋爐爆炸。
(1) 要特別注意水容量較大的鍋筒的鍋殼、封頭或管板、爐膽等主要受壓部件的材料、強度,聯接型式、焊接與冷加工組裝等在設計和制造上是否符合有關規定和標準。火管鍋爐由于鍋筒直徑較大以及鍋筒內受壓部件較多,聯接型式較復雜等情況,因此更要注意這個問題。
(2) 檢驗與修理鍋爐時,對鍋筒的苛性脆化、嚴重腐蝕與變形以及起槽裂紋,要高度警惕,檢查要周到細致,修理則必須保證質量,防止因強度不足或裂紋擴展而突然撕裂。
(3) 司爐人員必須切記:發生嚴重缺水事故時,一定不能再進水,以免鍋筒鋼板在過熱燒紅的情況下,遇水突然冷縮而脆裂。
(4) 鍋爐的安全附件,特別是安全閥,必須經常保持靈敏、準確、可靠。多數小鍋爐爆炸事故都有一個共同的重要原因,就是沒有裝置安全閥或安全閥失靈而造成超壓。如安全閥正常,控制在較低的壓力下運行,爆炸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5) 應注意易被忽視的薄弱環節。有很多爆炸事故發生在炊事、洗澡、采暖、熱飯用的鍋爐,甚至熱水鍋爐和茶水爐也多有發生。這些鍋爐體積小,壓力低,又多在生活部門,往往不被注意和重視,很易成為鍋爐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和漏洞,所以,應特別注意。
事故案例:
某公司一臺KG-25/3.8-M型流化床鍋爐,在2004年8月2日壓火后重新運行時,煙道內突然“砰”的一聲發生爆炸,周圍濃煙四起,爐磚向爐后四處散落,鍋爐嚴重損壞。事故造成了近十萬元的經濟損失,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發生事故的鍋爐是河南某鍋爐有限公司試制的25噸流化床鍋爐。2003年12月,鍋爐開始安裝,今年7月28日,由施工單位操作人員進行操作,開始鍋爐點火試運行,8月2日上午10點由于車間檢修,鍋爐開始壓火,司爐人員在床溫850℃時停止給煤,床溫再次回落時停止送風,風機檔板關到零位。下午7點35分左右起重新起火升壓,按正常操作,先啟動引風機,引風機啟動后,顯示爐膛負壓為400mm水柱,再啟動一次風,少量給煤,爐墻負壓顯示為200mm水柱,稍后儀表顯示床溫稍有升高,忽然發現爐膛內出現正壓,接著聽到鍋爐內一聲爆響,鍋爐煙道內發生爆炸。
現場勘察發現:鍋爐受熱面未受到明顯損壞,鍋爐低位過熱器爐墻整體倒塌,省煤氣爐墻粉碎性破壞,其余爐墻也出現不同程度外張,并產生裂紋,鍋爐上鍋筒產生少量位移。經分析認為,這是一起典型的煙道爆炸事故。
從事故的現象分析,這是一次較為嚴重的由煙道內可燃物質引發的爆炸事故。從事故的破壞情況分析,爆炸位置是在省煤器附近,由于鍋爐投入時間不長,煙道內并未積存太多的未燃盡顆粒,造成爆炸的主要成分應是煤氣和揮發分。從操作人員的運行操作看,似乎沒有明顯的問題,但經過認真的分析,事故的原因主要就是司爐操作人員沒有采取正確的操作方式。
(1)、在鍋爐壓火時沒有足夠時間地通風,沒能吹凈爐內存留的可燃氣體。事故發生前幾天一直下雨,鍋爐給煤較濕,鍋爐運行時,由于燃料中水分的蒸發,加大了通風量,大大增加了通風負荷。在壓火操作時,操作人員按常規進行壓火并停止通風,由于通風時間較短,導致大量的可燃氣體存留在煙道內,為事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2)、壓火時間較長,啟動時沒有進行爐膛吹掃。鍋爐壓火時間已近10小時,爐溫已低于500℃以下,在其期間由于風門關畢、氧氣不足,產生的大量的揮發份和CO氣體,即C+O2—CO,積存在溫度較低的煙道內。啟動時,操作人員只注意了爐膛負壓,沒有對鍋爐進行足夠時間的爐膛吹掃,而且在開始運行時沒有打開引風機檔板,在鍋爐升火過程中,煙道內積存的CO和揮發分遇明火發生爆燃,將省煤氣、過熱器處的爐墻炸毀,造成鍋爐嚴重事故。
(3)、防爆門設計不合理,也是造成鍋爐損壞嚴重的原因之一。從鍋爐損壞情況看,設置防爆門的一側,爐墻破壞明顯輕于其它部分。該鍋爐屬試制鍋爐,鍋爐只設計了一個防爆門,尤其是容易造成事故的鍋爐尾部受熱面,沒有設置防爆門,事故造成該鍋爐尾部受熱面爐墻完全破壞與其防爆門設置不合理也有一定關系。
1989年1月20日15時50分,山西省運城地區夏縣禹都造紙廠,一臺DZG2--0.69型鍋爐發生爆炸,鍋殼爆破,因鍋爐嚴重缺水,爆破能量較小,形成的沖擊波力量較弱,未造成人員傷亡,但鍋爐無法修復而報廢,造成的經濟損失達4萬多元。
從事故發生后的現場來看,輻射受熱面的鍋殼大面積鼓皰變形,鼓皰面積為1100mm×1500mm,鼓皰高度為150mm,鍋殼爆破裂縫長度為620mm,裂縫最寬處為32mm,裂口呈45度刀刃狀;是典型塑性剪斷。絕大多數煙管,因嚴重缺水過熱表面已變成藍色,左右側水冷壁管及后部頂棚管色因過熱呈藍色。
1、司爐工未認真監視水位、誤操作
從事故現場來看,這臺鍋爐是因司爐工未認真監視水位,嚴重缺水后長時間過燒造成的。當班司爐在發現鍋殼過熱嚴重變形后,沒有采取緊急停爐措施,而偷偷上水,造成沿鍋殼縱向中心線的右側鍋殼過熱處首先與補充水接觸的部位撕開。
2、工廠對安全生產不夠重視,鍋爐房無任何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平時未對司爐工進行安全教育。
鍋爐缺水事故是鍋爐最常見的事故。嚴重缺水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很大的。輕者引起大面積受熱面過熱變形,脹口滲漏,爐膛頂墻、隔墻塌落損壞,過熱蒸汽溫度過高損壞汽機等;重者引起爆管,脹管脫落,大量汽水、火焰噴出傷人;最嚴重的是處理不當而可能造成爆炸事故。嚴重缺水事故常使鍋爐受以極大的損壞,過熱變形嚴重的很難再修得;過熱變形稍輕的,從修復到正常使用往往要很長時間,使用單位常因此而停工停產。
(1) 水位表玻璃板(管)上呈白色;或將鉛筆棒形物或斜線板放在水位表后面,透過水位表觀察,如看不到折線,而是連續的棒形物或斜線時,則說明水位表內已沒有水了;
(2) 水位表靜止不輕微波動,這種假水位現象,司爐人員未及時發現;
(3) 高低警報器和其它低水位報警信號裝置發出低水位警報或信號
(4) 蒸汽流量大于給水量;
(5) 過熱器蒸汽溫度急劇上升;
(6) 鍋爐房內嗅到燒焦味;
(7) 爐膛頂墻塌陷;
(8) 鍋筒、爐膛、爐管等受熱面過熱變形;
(9) 上水時,聽到省煤器有異樣沖擊或省煤器附近煙道突然漏水;
(10) 煙囪冒白色水汽煙;
(11) 發現爆管、脹口脫管。
發生缺水事故時并非上述現象全都出現,一般情況下,只有前三種現象,而無后幾種現象,則可能是輕微缺水,但不排除嚴重除水的可能性;如在前三種現象出現的同時,又出現后面幾種現象時,一般即認為是嚴重缺水事故。
缺水事故有兩種,一種是輕微缺水,即水位表雖看不到水位但鍋筒內水位尚未降到水連管以下,這時水位表中出現的是一種虛假水位。這可用關閉水位表汽旋塞的辦法,使水位表內蒸汽冷凝,形成真空負壓而將尚未降到水連管以下的水吸引入水位表內。這種方法通稱“叫水”。如叫水操作后,仍不見水位,說明水位至少已低于水連管以下了,很可能更嚴重,這時,就是發生嚴重缺水事故了。
如確認是輕微缺水事故,由于受熱面尚未“干燒”,則完全可以進水到正常水位。如果原因不清,經上水仍不見水位時,或給水設備有故障時,則應立即停爐。如判斷是嚴重缺水,則應立即緊急停爐,并降負荷,關閉給水閥門。
處理缺水事故最重要的問題是,在未斷定是輕微缺水以前和已確認是嚴重缺水以后,嚴禁向鍋內進水。
發生嚴重缺水而停爐后,待爐體逐漸冷卻,再對爐膛和其它處受熱面以及爐墻、鋼架等進行詳細檢查,如由于處理及時,不是十分嚴重缺水而無大問題時(如僅僅管子輕微變形),應查明和消除事故的致因,并在水壓試驗合格后投入使用;如過熱較嚴重,引起脹口滲漏、管子嚴重變形、鋼材嚴重過熱燒損時(必要時做金相檢查),則須檢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1) 水位無人監視或運行人員不注意觀察水位。
(2) 水位表未按要求及時沖洗,汽、水連管堵塞,運行人員又未及時發現假水位或未判斷出是假水位。
(3) 給水自動調節器和水位警報信號裝置均失靈;或水源中斷、給水設備損壞。
(4) 排污閥嚴重滲漏及其它部位嚴重漏水。
(5) 排污時誤操作:排污時間太長;運行人員未認真監視水位;排污后忘關排污閥。
針對上述原因,預防缺水事故的要點是:
(1) 加強運行人員的教育,增強責任感,提高處理事故的技術水平;
(2) 沖洗水位表及排污操作應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和運行操作規程;
(3) 給水自動裝置及水位報警、信號裝置需安排專人每班檢查校對和調整維修;要防止過分和完全依賴自動化裝置,運行中應加強維護管理;
(4) 運行人員應休息好,一般不應執行超過八小時的大倒班制度;
(5) 水位表安裝位置必須正確,汽、水連管不能傾斜,以便真實反映爐內水位。水位表在運行中應加強維護管理,防止堵塞,出現假水位。
事故案例:
1988年10月21日3時40分,鄭州某廠一臺SZW10一1.27型鍋爐發生嚴重燒干鍋事故,造成對流管、水冷壁管全部燒壞,上、下鍋筒嚴重脫碳,過渡煙道燒化,空氣預熱器損壞225根管,這幾部分失去使用價值而報廢。這次事故的直接損失95000元,間接損失150000元。
10月20日晚,當班司爐工未認真檢查水位的情況下,錯誤地將缺水判為滿水而關給水泵。當發現汽壓下降,爐膛出現正壓現象時,又錯誤地判斷為車間用汽量大而增大了鍋爐的給煤量。當發現上鍋筒、下鍋筒均已燒紅,爐頂燒塌,爐膛內聽到倒塌聲音后才布置停爐。此后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鍋爐已嚴重損壞。
(1)、司爐工嚴重失職,違章操作。
當班司爐工在未認真觀察到水位表的水位情況下,又沒有采取叫水措施就認為是滿水(分析認為已經缺水)而關閉了給水泵,加劇了鍋爐缺水程度;后雖發現缺水開啟了3號給水泵,但給水泵的進出口閥門均未打開,形成泵的空轉;當鍋爐汽壓不斷下降時又認為車間用汽量大,又增加了鍋爐給煤量,加快了鍋爐燒壞的程度。
(2)、勞動紀律松懈,管理不善。
鍋爐房雖有交接班制度,司爐工在交接班時未認真執行;司爐班長擅自將司爐工分成小班。
(3)、安全附件失靈,自動水位調節器有故障,但未采取措施。
1990年1月4日6點20分,天津市某化工廠,一臺WNL2一1.27型鍋爐發生嚴重缺水事故,造成爐膽嚴重燒塌,爐膽上形成兩個波峰,前方正視左面下塌最深部分達110毫米,右面波蜂達36毫米,變形區域面積為710×610乎方毫米,前方管板及煙管段外露部分表面有致密的朱紅色氧化鐵。自耐火絕熱層以上爐膽表面呈藍灰色,高溫火焰區有煙灰和氧化皮剝落。對爐膽下塌處金屬進行金相分折表明:該處金相組織為鐵素體加珠光體呈魏氏粗大組織,晶體晶粒粗大,呈拉伸的片狀,有粗大針形明亮晶體分布,以鐵索體針狀拉長方向形成類似正三角形。這種金相表明鋼材長時間滯留在溫度超過A3線(855℃)。
事故發生后,經過全面調查和綜合分析,確認鍋爐由于嚴重缺水, 導致爐膽上部干燒,使壁溫上升至800℃以上,遠遠超過鋼材的允許工作溫度, 機械強度迅速下降, 塑性升高。由于爐膽承受外壓產生的應力超過了材料的屈服限, 使爐膽壓饋凹陷。具體原因是:
1、司爐工未監視水位。司爐工違反操作規程,從1月4日凌晨3時--5時未進行巡回檢查;5時巡視時也未看水位,直至6時20分才發現水位計無水位顯示。
2、控制儀表系統存在嚴重問題。該廠自行改造水位控制系統設備時,去掉了低水位報警,電磁閥選型錯誤。
3、司爐工操作地點不便于觀察水位。鍋爐的電控柜安裝在軟水房,在此操作的司爐工不能直接觀察鍋爐水位,不能看見鍋爐運行情況。
1990年9月19日,牡丹江制油廠一臺僅使用18天的WNL4—1.25—AⅢ型鍋爐在運行中發生爆炸,兩名司爐正嚴重燙傷先后死亡,造成全廠停產。
鍋爐爆炸后,前管板扳邊與爐膽對接處的上部及爐膽上部鋼板呈藍色,爐膽沿整個長度嚴重壓潰變形,且將爐排壓彎,在前管板扳邊與爐膽對接處的上部焊縫撕開長達950毫米,寬280毫米的口子,第二回程部分煙管上有少量的水垢脫落,數根煙管變形,后管板有輕微變形,兩根煙管從后管板上拉脫。
1、管理混亂,鍋爐嚴重缺水,導致爐膽壓潰變形。
2、制造質量存在嚴重問題,前管板與爐膽對接的環縫嚴重未焊透。
滿水事故也是鍋爐運行中的一種常見事故,嚴重滿水事故會引起蒸汽管道水沖擊,使閥門、法蘭和蒸汽管受到損壞甚至震裂,將嚴重損壞汽輪機的葉輪和軸承,甚至使葉片斷裂;鍋爐發生滿水事故后,蒸汽帶水嚴重,蒸汽品質惡化,過熱器易積鹽垢過熱燒損,對用汽部門的設備和產品質量可能帶來嚴重影響。
(1) 水位表玻璃板(管)內顏色發暗,水位線消失;
(2) 高低警報器或其它高水位警報裝置發出高水位信號;
(3) 給水流量明顯大于蒸汽流量;
(4) 過熱器溫度下降;
(5) 蒸汽管道、汽機有異樣的撞擊和震動,法蘭、軸封、閥門等外冒汽滴水。
(1) 應先通過對水位的檢查和各水位指示裝置的對照檢查,確認是否發生滿水事故,如蒸汽管道未發生水擊,則認為是一般滿水事故;反之,則可判斷是嚴重滿水事故。
(2) 發生一般滿水事故,須立即停止給水,減弱燃燒,開啟排污門放水;同時開啟過熱器和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門及用汽部門疏水門,加強疏水。待水位正常,滿水原因查清并消除后,再恢復運行。
(3) 如是嚴重滿水事故,則應緊急停爐,停止給水,迅速放水,降低負荷,加強疏水。待水位恢復正常,管道閥門等有關部件經檢查可用,則在滿水原因查清并消除隱患后,方可恢復運行。
滿水事故的原因及預防
滿水事故的原因主要是運行人員對水位監視不夠而造成;其次是水位表堵塞造成假水位;再有是高水位警報信號裝置、給水自動調節設備失靈。
預防措施與缺水事故相同。
所謂汽水共騰,就是爐水表在泛起較嚴重的泡沫,在負荷增加、燃燒強化、汽水分離加劇的情況下,爐水表面泡沫層發生急劇的翻騰和上下波動,水位表內出現很多汽泡和泡沫,水位模糊不清的一種現象。出現汽水共騰時,如同滿水事故一樣,蒸汽帶水急劇增加,蒸汽管道可能發生水擊,過熱蒸汽溫度下降。蒸汽中帶有許多鹽濃度很高的爐水將嚴重影響過熱器和汽輪機的安全運行。
(1) 減弱燃燒,降低負荷,關小主汽閥;
(2) 加強蒸汽管道和過熱器的疏水;
(3) 全開連續排污閥;打開排污閥排污放水,同時上水,降低爐水含鹽量,以改善爐水品質。放水、上水要注意水位變化;
(4) 待水質改善,水位清晰時,可逐漸恢復正常運行。
汽水共騰事故的原因及預防
(1) 一般情況下,由于汽水分離,爐水蒸發面下方100~200mm水層含鹽濃度較高。當給水堿度大、雜質多以及未加強排污時,爐水表面層含鹽量往往非常高,蒸發面泡沫越來越多,鍋水粘度很大,汽泡上升阻力增加。在負荷增加、汽化加劇時,大量汽泡由于在爐水表面沒有很快汽水分離而積聚在爐水表面,沖擊蒸發面,攪動泡沫層,使水位上下劇烈波動和翻騰。
(2) 在水位過高,主汽閥開啟速度太快、負荷突然增加時,由于蒸汽空間壓力驟降,使汽化更加劇烈,蒸汽空間暫時的負壓往往產生“吊水”現象,促使和加劇汽水共騰。
預防措施就是加強水質監督,嚴格控制爐水含鹽量,認真進行排污;在爐水含鹽量高、雜質多,開始出現泡沫層而未得到改善之前,要降低負荷,減弱燃燒,緩開主汽閥。
爐管爆破事故主要是指水冷壁管和沸騰管束的爆破,尤以受熱強度較大的水冷壁管爆破事故為常見。爐管爆破事故是鍋爐運行中比較嚴重的事故,汽、水的大量噴出,使爐膛產生正壓,連汽帶火從爐門等處突然噴出,常常由此而傷人,處理不及時,易同時引起缺水事故,爐管爆破后,被迫停爐檢修,影響生產正常進行,后果是嚴重的。
爐管爆破不大時,如汽壓很高,燃燒很旺,則爐膛內有異樣的蒸汽噴射聲響,爐膛火色發暗,破裂處更為明顯,燃燒惡化,爐膛溫度下降,煙囪冒水蒸汽樣白煙。再嚴重時,水位開始明顯不正常。如汽壓不高,燃燒較弱時,在爆管處爐膛火床發黑,明顯看到爐管噴汽淌水。這種情況,如能維持正常水位,應即刻減弱燃燒,并通知用汽部門做好停爐檢修準備。
爐管嚴重破裂時,大量汽水連同煙火從爐墻的門孔往外噴出,水位、燃燒嚴重失常。嚴重爆管事故必須緊急停爐。
(1) 管子結垢太厚,造成過熱燒損而爆裂。這在熱強度較大的水冷壁管部分最為常見。
(2) 鍋爐在運行中有些較大的片狀、塊狀沉淀物,隨著水的循環進入爐管內,往往在管徑變小,流動阻力較大的彎曲部位被滯留,使通徑減小,而且以后循環水中的泥沙雜物都易被此擋住,越積越多,以至完全堵塞,而造成過熱燒損爆裂。較大的片狀、塊狀沉淀物主要是爐內原有的老垢,或運行中自行脫落的水垢;或在栲膠、堿煮、酸洗除垢后,硬垢雖已松動,但未全部除凈,運行中往往大片脫落;再就是遺留的工具、棉紗等。
(3) 管子腐蝕、磨損減薄嚴重,承壓能力降低而爆管。
(4) 嚴重缺水時引起的管子過熱而爆管。
(5) 因缺水、排污不當、爐膛結焦、燃燒器運行操作不當等原因破壞正常水循環,則發生水循環故障的管子可能過熱燒損而爆管。
(6) 由于設計、安裝和運行操作不當,使管子長期處在熱脹不均、劇烈的冷熱變化或不能自由膨脹的條件下工作,造成管子焊口開裂、脹口環形裂紋,致使破裂。
針對上述原因,要預防爐管爆破事故,重點應注意加強水質管理,防止結垢。除垢要除凈,要特別注意片狀水垢掉落而造成堵管。運行中要注意防止爐膛熱偏差,保證可靠水循環。鍋爐技術檢驗中應注意檢查爐管腐蝕、磨損減薄和可能出現裂口的問題。
省煤器的損壞,主要是管子的破裂和裂紋、法蘭接頭損壞所引起的泄漏。
(1) 水位異常地下降,給水量明顯增加,且大于蒸汽量,省煤器入口水壓降低;
(2) 排煙溫度下降,省煤器出口水溫升高;
(3) 省煤器附近有異樣聲音;
(4) 省煤器下部灰斗和爐墻處冒汽、潮濕甚至淌水。
1) 加強鍋爐給水,維持正常水位;
2) 減弱燃燒,迅速降低負荷,與用汽部門聯系,做好停爐檢修準備;
3) 關閉鍋爐的所有放水門,禁止開啟鍋筒與省煤器之間的再循環閥門;
4) 注意引風機入口煙溫與過熱器出口蒸汽溫度的升高和控制;
5) 如鍋筒水位不能保持,則應緊急停爐。
1) 開啟省煤器旁通煙道,關閉省煤器煙道的出、入擋板;
2) 開啟不經省煤器而直接進入鍋筒內的給水旁路門,關閉省煤器的進水、出水閥門;
3) 將煙、水可靠隔絕后,應立即放水,開啟空氣門或抬起安全閥;
4) 如煙道擋板嚴密,則應在嚴格保證人身安全的條件下進行檢修,恢復運行,否則應盡早停爐檢修。
省煤器損壞事故的原因及預防
省煤器損壞的主要原因是:
(1) 給水沒有除氧而使省煤器管內壁造成嚴重的氧腐蝕。這是鋼管省煤器非常普遍的通病;
(2) 省煤器的管外壁的飛灰磨損和低溫酸蝕;
(3) 水擊事故和煙道爆炸事故所造成的劇裂震動往往嚴重損壞省煤器,甚至震裂;
(4) 省煤器安全附件不全或失靈引起的超壓和超溫;
(5) 省煤器管子焊接、鑄件、連接安裝等方面的質量問題造成的裂紋和滲漏。
針對上述,防止省煤器損壞的要點是:保證省煤器的制造、安裝質量;省煤器上進出口的安全附件必須配齊和靈敏可靠;鋼管省煤器必須要給水除氧;運行中要防止省煤器水擊事故和煙道爆炸事故的發生;鍋爐檢驗時要注意檢查省煤器管的外壁腐蝕和磨損情況。
鍋爐運行中,水冷壁管和對流管爆破是較常見的事故,性質嚴重,需停爐檢修,甚至造成傷亡。爆破時有顯著聲響,爆破后有噴汽聲;水位迅速下降,汽壓、給水壓力、排煙溫度均下降;火焰發暗,燃燒不穩定或被熄滅。發生過熱器的損壞主要是爆管。
過熱器爆管事故的現象和處理
(1) 過熱器附近的有異常響聲;
(2) 爐膛負壓突然減小,甚至正壓往外噴汽和冒煙;
(3) 蒸汽流量明顯下降,并不正常地小于給水量;
(4) 排煙溫度明顯下降。
過熱器發生爆管后,應及時停爐修理,以防止噴出的高溫蒸汽吹壞鄰近的管子,使事故擴大。如從事故的現象來分析,不是十分嚴重以及不致很快惡化和擴大時,可根據負荷需要情況,暫緩停爐,但時間不宜過長。
過熱器爆管事故的原因主要是:
(1) 由于爐水品質不好,蒸汽帶水過多,滿水事故等造成過熱器積鹽垢,而引起熱燒壞;
(2) 過熱蒸汽溫度過高而燒壞過熱器;
(3) 停爐期間,過熱器由于操作人員不注意,很易積水,而使過熱器管壁蝕薄;
(4) 吹灰器蒸汽噴口正對過熱器管,以致很快損壞管子;
(5) 過熱器管不是用耐熱鋼材,組裝時焊接質量差(多系耐熱合鋼和全位置焊接,焊接要求較高)。
(6) 其預防措施主要是,有過熱器的鍋爐,應有較好的汽、水分離裝置,要控制蒸汽品質,運行中要盡量避免高水位運行,防止發生汽水共騰和滿水事故;注意控制和調整由各種因素引起的過熱蒸汽溫度過高;要保證過熱器的制造和安裝質量。
事故案例:
1986年4月22日,南京化學纖維廠SHL20—1.27型蒸汽鍋爐因缺水而造成嚴重損壞, 直接經濟損失達30000元以上。
4月22日11時,該鍋爐升火給車間供汽,至14時鍋爐負荷開始增大,15時司爐工在儀表控制室聽到高水位報警并看到黃色指示燈亮,儀表盤上的色帶水位指示偏高便開始排污50秒鐘, 但這樣處理后半小時,色帶指示又在高水位的位置。而爐前平板玻璃水位計已看不見水位,只認為是輕微缺水,于是到爐頂叫水, 看到有少量的水上來(實際上是因水連管連接不當造成的假水位),就按輕微缺水處理,加大進水,可仍不見水位上升,而見到省煤器安全閥有汽噴出。于是立即停泵,到爐前打開看火門時,聽到爐內有響聲,這時才判定是爐管爆破,采取緊急停爐措施。后經檢查發現,34根爐膛水冷壁管和259根對流管均已不同程度因過熱而后損壞, 其中一根對流管爆破,破口為140×100mm。鍋爐被迫停爐大修,更換全部對流管束和水冷壁管。
1、司爐工技術水平低,當發現儀表盤上色帶水位指示偏高后,沒有進一步核對爐前水位計和電接點液位指示信號,就輕率地判定為鍋爐滿水,并錯誤地采取了排污措施,導致鍋爐嚴重缺水。
2、該爐原設有三沖量給水自動調節系統,后在4月15日檢查時,儀表工臨時將三沖量調節改為單沖量調節,事后沒有恢復也沒有向車間和司爐人員交待鍋爐水位是用單沖量控制的。事故前鍋爐負荷突然增大時,鍋內壓力降低,鍋水大量沸騰,在鍋內出現虛假水位,于是單沖量控制系統發出高水位假信號,導致給水調節閥關閉,造成缺水。
3、發現平板玻璃水位計無水位后,仍錯誤地認為是輕微缺水,延誤了處理事故的時間,使事故進一步擴大。
水位計玻璃管(板)爆管或損壞也是鍋爐運行中常見的事故。水位計損壞事故雖然不能算嚴重事故,但往往影響鍋爐的正常運行,而且發生和處理此事故時常常傷人。平常多見的是小型鍋爐上的玻璃管爆破事故。
(1) 玻璃管(板)、云母質量不好;
(2) 玻璃管安裝不好,如上下中心偏斜、壓緊螺帽擰得過緊、玻璃管兩端在切割時有裂紋等;
(3) 水位計初次使用時,沒有很好地預熱;或沖洗水位計時,汽水開關太猛,使溫度發生突然變化;
(4) 運行中冷空氣或冷水點直接接觸到水位計而引起溫度突然變化。
為了防止水位計損壞,首先要保證水位計玻璃管(板)、云母的質量,安裝前最好進行溫度變化的試驗;其次,要注意安裝質量,不留爆管的隱患;再有是運行中要盡量避免溫度的突然變化,沖洗操作要小心謹慎地進行。
發生水位計損壞事故后,大量汽水噴出,此時運行人員不要驚慌失措,應在戴好防護用具、防止燙傷的情況下迅速關閉汽、水考克。要換新水位計時,應先充分預熱后再開汽、水考克。
如同時損壞兩個水位計時,在水位警報信號裝置以及給水設備正常的情況下,可不必停爐,但應抓緊重新安裝。
鍋爐水擊事故是在鍋筒、汽水管道、省煤器中發生的水流劇烈撞擊的一種現象。水擊時,常常發出很大的響聲和震動。嚴重的水擊可使部件受到損壞,閥門、法蘭滲漏、震裂,甚至造成管道破裂。
一種“水擊”是蒸汽冷凝后形成局部真空負壓,使水流在突然有壓差的情況下互相撞擊,此種“水擊”大多在蒸汽管道、省煤器、有蒸汽加壓裝置的鍋筒等部位發生。另一種“水擊”是由于高速流動的給水被突然截止后,水流的很大的慣性力撞擊管道部件所造成,一般多發生在給水管道系統中。以下分別敘述。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水擊事故。主要原因是蒸汽管道暖管時過爭、疏水不夠或發生汽水共騰和滿水事故時,在蒸汽管道里積聚了許多水而造成的。
蒸汽管道發生水擊事故后,要關小主汽閥,減緩送汽、并立即加強疏水,使水擊減級或消除;同時要詳細檢查管道部件支架有否被震壞的情況。
省煤器發生水擊有兩種原因,一種是非沸騰式省煤器過熱汽化時,與溫度很低的給水相遇,由于蒸汽體積突然冷縮而造成的。另一種是省煤器入口給水管路上的逆止閥動作不正常,忽開忽關,而引起高速流動的給水的慣性沖擊。前一種事故發生后,應立即打開旁通煙道,使省煤器出水溫度達到正常值時,如無滲漏和其它異常情況,則可恢復正常運行;后一種事故則要檢查給水管路上的逆止閥動作情況,如已失靈,應更換。
鍋筒的水擊事故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有省煤器的鍋爐,其鍋筒內水位低于進水導入管時大量進低溫給水而引起蒸汽空間蒸汽冷凝所造成;另一種情況是鍋筒蒸汽加熱時,進汽和加熱速度太快所造成。這兩種水擊現象都會因鍋內進水管、進氣管的支架不牢固、聯結松動而加劇。
處理的措施是:立即減緩進水和送汽,待水擊消除后,再適當加大。停爐檢修時要緊固好進水和送汽管的支架。
給水管道上水擊事故的原因及處理同于省煤器水擊事故第二種情況。另外,在給水溫度劇烈變化時,也可能因給水的突然熱脹冷縮而引起水擊。給水管道發生水擊后,除有很大的水流沖擊聲外,出口處壓力表指針往往大幅度急劇擺動。應根據事故情況,采取暫停給水、更換逆止門和調整給水溫度等措施。
標簽:鍋爐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