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煤大省山西是全國最早出臺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的省份之一,山西省政府近日發布的消息顯示,從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以來,全省2015年已有28臺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其余改造工作還在進行。
改造工作獲資金支持
環境壓力是山西推進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的最直接動力。
在公眾還對大氣污染知之甚少的前多年,山西的臨汾、侯馬、大同等地市就時常因為大氣污染見諸報端。
在當時的新聞報道中,臨汾、侯馬等地就像今天河北的一些地市一樣,是大氣污染嚴重城市排行榜上的常客,區別是,現在的排行榜是環保部官方公布的,而彼時則由一些民間公益組織來調查公布,偶爾也有國外的一些專業報告。
痛定思痛之后,除了常規的節能減排措施之外,山西將燃煤發電機組改造提上日程。
作為國家主要的煤炭基地,山西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發電裝機容量達4404萬千瓦,共涉及44戶企業的106臺機組。
2014年8月8日,山西正式下發《關于推進全省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的實施意見》,要求在2020年底完成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發電機組煙氣超低排放改造。
根據計劃,山西全省共有106臺30萬千瓦以上的機組需要改造,其中,2015年33臺、2016年39臺、2017年34臺機組實施改造。
對于推行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和省財政廳共同列出了專項資金,對現役燃煤發電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一次性給予5%~10%的資金支持。
或許是覺得這樣的力度還不夠大,去年對現役機組一次性改造投資給予的資金支持由5%~10%加大為10%~30%,所需資金由省財政預算資金安排。
同時,為鼓勵現役機組盡快實施改造,對2015年完成改造的補助30%,2016年完成改造的補助20%,2017年完成改造的補助10%,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現役機組,給予電價補貼。
資金的支持讓改造工作推進起來并不那么困難。
今年完成1752萬千瓦裝機量改造
距離2014年8月,僅僅7個月之后,山西決定把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再次提速,將原定的2020年完成時限提前至2017年底。
與上一次好幾頁的通知相比,此次通知僅僅只有600字,文字上的精簡似乎也彰顯了政府推進改造工作的決心。
技術的成熟或許成為時間提前的關鍵因素。去年10月16日科技部官方網站地方科技動態中有這樣一條消息:“山西省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技術取得關鍵突破。”文章稱技術研發的突破有力支撐和加快了山西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在注重內部創新的同時,山西還引進了外部的先進技術。
這些不僅為其他企業的燃煤發電機組改造積累了經驗,也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
山西省環保廳的消息顯示,截至12月上旬,列入2015年計劃完成的機組中,有28臺機組已完成改造任務。
按照部署,今年山西還將完成改造1752萬千瓦裝機量,占應改造的1/3之多,是任務最重的一年。
對于山西,這樣的任務不可謂不重,但在山西看來,這樣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藉此可以“推動黑色煤炭綠色發展、高碳資源低碳發展。”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