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其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當前,創新驅動戰略已成為各行各業加速發展的源動力。筆者最近了解到,面對萬眾創新的大氛圍,我國煤化工企業也正掀起創新發展的熱潮。
創新技術
培育發展新動力
12月8日,因在應用催化領域尤其是甲醇制烯烴技術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劉中民研究員被評為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這一喜訊,無疑讓煤化工技術界振奮。
圖為神華煤制烯烴裝置一角
據了解,2010年,神華包頭DMTO工業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功,標志著我國率先實現了甲醇制烯烴的核心技術及工業應用零的突破。此后,劉中民始終在實現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技術產業化道路上奮進,完成甲醇制烯烴第二代技術(DMTO-II)的研發。目前,DMTO系列技術已累計實現技術許可20套工業化裝置,技術許可合同額近20億元,對應烯烴產能1126萬噸/年,預計拉動投資2500億元,全部投產后新增產值約1500億元;目前已投產8套工業裝置,烯烴產能合計460萬噸/年,新增產值約500億元/年,利稅超過100億元。
為最大限度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眾多煤化工企業始終致力于新技術的研究、示范、應用、推廣,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約行業轉型升級的重大關鍵技術與
裝備。
“近期,伊泰在煤化工節水技術上下功夫,年產200萬噸煤制油項目創新采用開式循環水節水消霧技術,可在普通開式循環水的基礎上節水80%~85%,噸油品水耗僅3.77噸,大幅降低了煤制油項目的新鮮水耗。”伊泰能源集團煤化工事業部總經理趙金立告訴筆者。
晉煤集團煤化工產業技術會現場
與此同時,中國石化在揚子石化公司建成了年產1000噸合成氣制乙二醇中試裝置,通過技術攻關,乙二醇產品純度達到99.92%,達到了聚酯級乙二醇產品紫外透光率等各項指標的要求。此外,中國石化還開發了甲醇制丙烯(MTP)等多項煤化工自主技術,并以自主技術為支撐,成立專業公司,開工建設寧夏寧東年產120萬噸煤基多聯產項目、內蒙古鄂爾多斯年產360萬噸甲醇制烯烴(S-MTO)、安徽淮安年產170萬噸煤制甲醇及轉化烯烴和衍生產品、新疆年產8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貴州畢節年產60萬噸煤制聚烯烴等煤化工項目。
“煤氣化是聯系煤炭和煤化工的橋梁,是煤化工最重要的單元技術和龍頭技術。我們始終致力于加快適應晉城無煙煤特性的煤氣化工藝的研究和開發,一方面優化固定層間歇煤氣化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消耗,較大幅度提高行業技術創新水平;另一方面積極開展適應晉城無煙碎煤的加壓移動床氣化技術(JC爐)和適應晉城無煙末煤的多噴嘴分級給氧氣流床氣化技術(JM爐)的研發和工業示范,以煤質找技術,以煤質定技術。”晉煤集團煤化工研究院院長原豐貞告訴筆者,為使航天爐適應晉城末煤原料特性,晉煤集團在晉開公司開展了航天爐試燒晉城煤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實現了晉城無煙末煤在氣流床氣化工藝上的新突破。企業同時承擔山西煤基科技攻關煤化工產業鏈項目,開發適合于山西高灰熔點及低質煤大規模粉煤氣化技術、晉城高硫無煙塊煤適應常壓固定床氣化的技術研究及工業試驗等多個氣化技術研究,解決無煙煤氣化技術瓶頸問題。
創新平臺
打造升級新契機
“‘十三五’時期,我們要把依靠創新培養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放在發展的優先位置,推動行業創新平臺建設和企業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表示。
筆者了解到,在煤化工行業,不少企業通過技術研討會、培育創新型示范企業等形式,加快煤化工技術發展,打造引領行業技術創新的平臺。
安徽昊源集團表彰科技創新職工
“2015年,晉煤集團煤化工板塊組織技術項目研討會、技改交流會20余場,解決了涉及化工生產中的安全管理、環保節能、產量消耗方面的50余項難題,30余項技術實現了板塊內部的交流提升。”原豐貞說到。
為提升煤化工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晉煤集團先后成立煤化工技術專家委員會、煤化工研究院、技術管理處等機構,搭建了技術開發平臺和資源共享平臺,助力于煤化工產業整體技術的集成和提升。同時,企業進一步完善科技研發的組織和機制,推進煤化工板塊節能降耗工作的安排意見、推進群眾性科技創新工作的安排意見等相關科技管理規章制度,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研討和交流,推進技術創新在生產領域的應用,提升技術轉化效率。
原豐貞表示,在未來的煤化工發展中,他們將確保1.5%的科技投入,夯實科技基礎工作,充分發揮技術平臺的作用,培養創新型人才和團隊建設,積極參與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制訂工作。
同時,還有許多煤化工企業致力于創新型示范企業建設,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魯西化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化肥新產品和新品種,并促進化肥與化工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化工園區,不斷延長產業鏈條。該公司12月2日亮相2015越南國際化工展覽會,將DMF、甲酸、二氯甲烷、尼龍6和三聚氰胺等化工產品,尿素、磷酸二銨、硫酸銨等化肥產品,以及CNG、LNG等新能源產品一一展示,獲得了良好的聲譽。
華魯恒升則憑借創新發展的韌勁和后勁,緊緊圍繞潔凈煤氣化和合成氣深加工技術,形成“一頭多線”循環經濟柔性多聯產的發展路子,最大限度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率,實現了煤化工與石化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在發展高效環保新型肥料的同時,華魯恒升利用現有資源,加大對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等產品的開發力度,推進氮肥企業聯產乙二醇、液化天然氣等煤基多聯產工程示范,拓寬產業領域,延伸產業鏈條,構筑化工多聯產板塊。
“我們積極尋求產業鏈的延伸和資源的循環利用,打造循環經濟示范企業。通過產品結構調整與優化,產品鏈的循環與共生,企業形成了煤化工、磷化工和石油化工3條物料和能量關聯度高的循環化產業鏈,也形成了成本優勢。”湖北三寧公司董事長李萬清告訴筆者。
據了解,己內酰胺高度整合了該公司已有的合成氨、氫氣和硫酸資源,生產所需6大原材料只有苯需要外部采購。企業生產成本較同類裝置降低20%左右,每年僅原料費用就可節約2億元。硝硫基復合肥項目通過把廉價過剩的硫酸銨轉化成俏銷的硫酸鉀,利用合成氨的深度加工,生產出高端、可替代進口的硝硫基復合肥,不但豐富了產品線,且每年可節省生產成本1.2億元。隨著產業鏈的延伸,公司產品由每噸2000元的尿素、復合肥,提升到每噸4000多元的硝硫基復合肥、1萬多元的己內酰胺,附加值明顯提高。
創新管理
提升發展新空間
好的管理也會產生巨大效益。為此,煤化工企業持續做好管理模式創新,圍繞節能環保、生產工藝、銷售模式等積極開展創新創造,借鑒并消化吸收轉化先進企業的管理創新成果,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為了節約電費成本,我們積極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與相關企業合作,對尿素循環水系統進行改造。通過將3臺水泵更換為高效節能型水泵,我們節電27%左右,年可節電130萬千瓦時以上。以后,我們還將把此項能源管理模式運用到合成氨循環水、造氣循環水、脫硫循環水等生產過程中。”江蘇雙多公司董事長王健告訴筆者。
與江蘇雙多公司一樣,為節約電力成本,安徽昊源集團主動創新供電模式,與周邊電廠及政府溝通,積極推進直供電模式,一旦全部取消優惠電價,直供電比大工業用電價格略低,將具備成本優勢,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同時,企業全面強化節電管理,對班組進行用電量考核,定期對電機進行維護和管理,加強員工用電管理培訓,制定規章制度嚴禁皮帶等設備空轉,鼓勵員工開展形式多樣的節電建議、技改、發明,營造良好的節能氛圍,掀起全員科技創新、降本增效的熱潮。
兗礦集團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抓好節能環保工作的重要支撐,實行自主創新、聯合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培育先進適用、綠色低碳的煤炭安全高效開采、清潔生產和轉化深加工核心技術;成功開發出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煤氣化發電與甲醇聯產(IGCC)、粉煤加壓氣化、低壓羰基合成醋酸等技術,成為國際上唯一同時擁有水煤漿氣化和粉煤加壓氣化技術的企業;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超潔凈煤(UCC)技術完成聯合實驗,達到工業化實驗要求;研發掌握煤炭間接液化的全套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準確把握節能環保“四新”技術發展趨勢,積極推廣應用“四新”成果,以先進的技術推動節能減排、降本增效。
生產過程管理創新也在激發著企業的發展活力。河南心連心組建行業技術創新中心,推行軍事化管理模式,全方位降低生產消耗,使尿素成本、資金成本和管理成本一直位居全國氮肥行業領先地位,連續四屆獲得“合成氨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榮譽,成為化工企業中節能降耗工作的領頭羊。正是依靠創新企業管理,心連心提高了企業運行效率,增強了綜合競爭力。
晉煤集團煤化工板塊依托科技進步獎、技能大師、“五小”科技攻關、QC活動等載體,設置創新項目、方向和內容,引導職工在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管理效能上提出新手段。日前,粉煤加壓氣化裝置系統優化創新、ECOSA濕法制硫酸示范裝置研究、適應晉城無煙洗粒煤固定床間歇氣化技術的研究與開發、500噸/年工業級尿素制取醫藥級尿素生產項目、大型航天爐加壓氣化關鍵技術及
裝備集成創新等17項科技成果獲2015年度晉煤集團技術進步獎,這將給該公司煤化工產業節能減排、降本增效帶來積極作用。
銷售模式創新也是提高企業管理創新空間的有效載體。晉煤集團煤化工板塊集中對晉城及周邊地區的尿素統一銷售,將逐步整合300萬噸尿素銷售量,這對于創新銷售體系、發揮協同效應、優化資源配置、增強企業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10月,‘三寧電商’登場。我們的電商平臺可以為客戶提供全天候24小時服務,客戶可以隨時在網上選購多肽尿素、復合肥、化工產品等4大類100多種商品。我們通過在線有效預訂方式完成銷售的同時,還能為用戶提供測土配方、農化服務等個性化服務。”湖北三寧電商負責人呂彬林告訴筆者。
據了解,近年來興起的網上銷售模式可降低經營成本,減少中間環節,實現以銷定產,達到零庫存。網上訂單整個流程單據都可查,減少中間環節由于信息不暢帶來的損失,提高了生產效益。
相關評論
企業是創新主力軍
在當前的經濟形勢和市場背景下,創新是煤化工企業適應市場競爭法則、提升競爭實力的最佳途徑,也是實現做大、做強、做優的必由之路。
煤化工企業是創新的主力軍。文章中提及的神華、晉煤、兗礦、魯西、華魯恒升等企業,都在以實際行動自主、自發地推進科技創新,要么加大關鍵技術和重大技術的攻關力度;要么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企業技術成果轉化能力。
同理,煤化工企業也是創新的受益者。以三寧公司為例,2015年該公司擁有國家授權專利75項,獲湖北省
知識產權示范建設企業榮譽,并正式獲批建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后,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超過億元,成為企業加速發展的驅動力。
面對當前嚴峻的市場形勢,煤化工企業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以創新撐起煤化工產業健康發展的大旗。為此,煤化工企業必須在抓緊抓好重大科技創新、集成創新等高端創新的同時,依托“大師工作室”“五小”活動等載體,深入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培育更多的“首發”“首創”“首用”,增強企業創新活力,拓展創新空間。
與此同時,煤化工企業還要按照安全、集約、節約、高效的要求,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通過積極開展技術革新、節能降耗、工藝改進、設備升級換代、管理模式改進等創新,降低裝置能耗標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企業綠色發展,實現整個產業向高效、科學、低成本運行轉身。
相關評論
創新是出路
伊泰能源集團煤化工事業部總經理趙金立:國家要大力扶持煤化工技術創新,為技術創新營造寬松的環境;要給予創新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尤其是在項目投產早期給予減免優惠;同時,要盡快建立煤化工標準體系,標準規范是行業立足的基石。
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我國是煤氣化技術應用的主要市場,依托舶來技術不是長久之計,必須結合國內實際情況,通過自主創新技術研發,形成適應國內不同煤種特點的煤氣化技術。國家應支持煤氣化技術的自主創新,加大新型煤氣化技術的研發投入和工業化示范力度;要結合我國煤種特性,持續支持對煤種適應性強、氣化效率高、耗水量低、環境影響小的新一代煤氣化技術和工藝的研發;還要貫徹循環經濟發展理念,重點支持將煤氣化與污水、污泥、二氧化碳等排放物資源化利用相融合的煤基循環生產技術;同時切實鼓勵自主創新技術的示范應用,簡化示范項目的審批流程,并在資源、稅收等方面,予以相應的政策支持。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和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劉中民:技術創新帶有偶然性和風險,特別是化學,千變萬化,如果讓10個科學家來做,就能做出10個結果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技術創新可能失敗。可是,我國缺乏相應的寬容失敗的機制。以煤化工技術研發為例,選用不同的催化劑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有的能達到預期目標,有的即使猛做也出不了結果。但一些研究人員即使發現最初的研究方向出現偏差,仍舍不得放棄,因為誰也不愿意這項科研工作在自己手里終結。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李志堅:“十三五”煤化工技術創新不能停步。我國煤化工在產業化技術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創造了獨特的煤炭清潔轉化利用模式,并具有相當的國際競爭力。目前,我國煤化工行業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在直接液化、煤氣化、氣體凈化、產品合成(油品、甲醇、氨、乙二醇、二甲醚等)、產品加工、副產回收、公用配套等領域形成了一系列技術成果,具備了持續創新的基礎。“十三五”時期應依托示范項目,推進技術升級和技術完善,形成一批煤化工核心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