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0年以來,催化加工全面發展,除FCC得到迅速發展外,又開發了以生產高辛烷值汽油為主要產能的催化重整工藝。到了六十年代,分子篩催化劑的出現和首先在FCC過程中大規模地使用,使FCC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
進入八十年代,從世界范圍來看,煉油工業的規模和基本技術構成相對穩定,但是具體的各項技術,如工藝設備、催化劑、系統優化、過程模擬和先進控制、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進步和發展。到2010年底,我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5.04億噸/年,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產能的11.5%。
在石油煉化生產過程中,不管企業規模的大小,來料及成品的進出,生產過程的中間環節,無疑有著許多不同形式的儲罐。有的容量大到上萬立方米,有的小到幾立方米甚至更小。罐體種類有:立式罐、外浮頂罐、內浮頂罐、臥式罐、圓柱罐、球形罐等不同的形式。其壓力等級從零點幾兆帕到幾兆帕甚至更高,溫度從常溫到近500℃。所儲物料大部分為液態,少部分為固體,它們的物理、化學性能也不同。為了準確地計量和保證生產的連續平穩,在各種罐體上都安有不同形式的液位計,所以液位參數同溫度、壓力、流量一樣是煉化生產過程中重要的監測數據之一。
液位測量中的傳統方式有:浮子(磁翻板液位計、浮子液位計)、浮筒(磁致伸縮浮筒液位計、導波雷達浮筒液位計、射頻導納浮筒液位計、電浮筒液位計)、差壓變送器、超聲波、磁致伸縮、雷達、導波雷達及核射線等。而浮子式和差壓式兩類應用比較多,當然,以射頻導納、雷達、磁致伸縮、超聲波為原理的液位計的使用也越來越多。例如在常壓的大中型儲罐中,以雷達、導波雷達、磁致伸縮居多;而在壓力容器儲罐中,則以射頻導納、磁致伸縮、導波雷達占主導。同樣的儀表在不同的環境下,尤其是在北方冬季寒冷的室外環境應用時,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比較突出的例證之一,便是液化汽儲罐、瀝青氧化塔、催化劑罐體及電脫鹽罐液位的測量,多種傳統形式的液位計,都沒有達到滿意的測量效果,并且維護困難。但是恒立的射頻導納式物位計綜合了各方面的要求,能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為用戶提供了更便捷的測量儀器和方案。
標簽:射頻導納式物位計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