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工信部有關人士就剛剛發布的《促進化工園區規范發展指導意見》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的出臺旨在推動化工行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良性互動,實現行業安全、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國針對化工園區規范發展出臺的首個綜合性指導意見。
工信部原材料司石化化工處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天津“8·12”事故后,工信部啟動了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企業搬遷工作,各地化企加快了搬遷入園的步伐。但我國化工園區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為真正提升搬遷企業本質安全水平,規范化工園區發展刻不容緩。因此,《意見》從科學布局、加強項目管理、強化安全管理、強化綠色發展、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完善配套服務、加強組織管理7個方面對化工園區規范發展提出了要求。
《意見》明確,嚴禁在生態紅線區域、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及其他環境敏感區域內建設園區。化工園區要編制園區總體規劃和產業規劃,產業規劃應經過專家論證,并報送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
入園項目要嚴格把關。《意見》要求建立入園項目評估制度,組織專家對項目土地利用率、工藝先進性、安全風險、污染控制、能源消耗、資源利用、經濟效益等進行綜合評估。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產業轉移指導目錄》,支持鼓勵類項目進入園區,禁止新增限制類產能,落后工藝或產品予以淘汰。《意見》要求,通過開展入園項目評估、建立產業升級與退出機制、承接退城入園及產業轉移項目、控制投資強度等措施,加強項目管理。特別明確,到2020年,省級以上園區土地投資強度不低于20億元/平方千米。
《意見》強調了對安全風險的控制,已建成投用的園區每5年開展一次整體性安全風險評價,鼓勵大型園區或離居民區較近的園區實行封閉管理。到2020年,80%的省級以上園區建成應急救援指揮中心。
在兩化深度融合方面,《意見》提出建立園區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鼓勵建設智慧園區。據悉,明年工信部將爭取利用專項資金支持化工園區智能化改造,并開展以提升園區本質安全和環境保護水平為目的的智慧化工園區試點,鼓勵園區內骨干企業建設智能工廠。
《意見》發布后,工信部將還將與中國石化聯合會一起,建立化工園區綜合評價體系,定期對化工園區規范化水平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