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歷來重視環保治理工作,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曾提出了“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32字方針,歷屆政府提出根治海河、三河三湖的治理的要求。
由于各界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國的污水處理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們要清醒的看到,我國工農業生產發展的步伐很快,特別是改革開放的20年鄉鎮企業的誕生使我國的企業結構發生了變化,有些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時忽視了社會、環境效益,若長此下去將帶來環境受到嚴重污染的后患。
為此當今環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停留在各級政府的重視,而要深化到全民族每位公民環保意識的提高。我們不僅要達到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還要做到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生活的質量不斷提高。
為此我們要喚起民眾為21世紀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為人類健康的生存,為子孫后代留下優質的環境而努力完成自己的責任。
近日,加拿大工程服務公司蘭萬靈(SNCLavalin)獲得卡塔爾天然氣公司提供的拉凡煉廠工業污水回收裝置合同,將為該公司位于拉斯拉凡的兩座煉廠建造污水回收裝置,蘭萬靈將為拉凡煉廠建造帶有超濾和反滲透功能的凈化系統。
石油化工產業一直是重要耗水產業。統計數據稱,每加侖原油的加工處理需消耗2.5加侖水。一個煉油廠需要處理800萬~1000萬加侖/日集中收集的工業污水。努力提升工業煉油用水的技術,不僅能夠大大降低煉油化工業的水支出成本,而且也為打造綠色化工、可持續性化工戰略增添新的助力。目前,隨著中國環境標準的不斷嚴格,國內煉化行業水處理量越來越大,工藝流程越來越長,投資與運行費用不斷攀升。雖然在減排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相比于國際上集成化、系統化的水系統而言,還存在差距。
而新加坡作為東南亞重要的煉油基地和世界上主要的煉油和石化樞紐之一,目前吸引了全球領先的煉油企業,包括埃克森美孚、殼牌、雪佛龍、道達爾等。更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國土狹小,水資源嚴重短缺,當地政府大力推進污水處理技術創新,在工業煉油用水處理方面的成就值得借鑒。
“新水”生產成本僅為海水淡化成本的一半
新加坡的污水經過嚴格的四道處理流程,最后成為可再利用甚至直接飲用的安全用水,這四道處理流程是:一是傳統廢水處理;二是微過濾技術處理,使用過濾膜去除水中的懸浮顆粒、膠體顆粒、致病性細菌、病毒等;三是逆滲透技術處理,利用半透性膜過濾出水中的污染物;四是紫外線消毒,進一步確保水質安全,保證水的純凈度。經過處理后的水,被稱之為“新水”,給新加坡帶來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新加坡之所以在工業污水處理領域收到較好的成效,首先是由于技術水平很高,新水處理技術經過了超過13萬次科學試驗。經專家鑒定,新加坡生產的新水各項水質指標都優于目前使用的自來水,清潔度高于美國環境保護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標準。
其次,廠區和管道設計高效環保。目前新加坡最大的再生水廠,廠區占地面積僅為同級污水處理廠用地的1/3,有效節約了土地資源。另外,新加坡政府正在重點推進深隧道下水道系統工程,就是將在地下深處建設超長廢水回收管道。這將大大節約陸地面積,號稱“構建未來100年新加坡再生水的高速公路”。
再次,大大節約了用水。經過處理后的“新水”不僅可安全飲用,而且可應用于冷卻系統用水和晶片制造、制藥等需要高度純凈水的行業。另外,“新水”的生產成本是海水淡化成本的一半,價格比自來水還便宜。
為本國貢獻17億新元收入
據高盛投資數據,全球水產業(包含海水淡化和水利用技術開發)總價值預計超過3000億美元。其中原油開采、煤炭開采和天然氣開發耗水量巨大。
通過開發水技術,新加坡不斷搶占國際水市場。自2006年起,新加坡將水和環境技術作為關鍵增長產業,不斷加大水產業技術研發投入力度。2006年,專門成立了環境和水工業項目辦公室,主要負責推動環境和水產業的發展。通過推動產業、技術開發和國際化進程,新加坡將本國水產業的增值貢獻由2003年的5億新元、占本國GDP的0.3%,提高到2015年的17億新元、占本國GDP的0.6%。目前全國已有130多家公司和26個研究中心,共注資3.14億新元,建設研發項目435個。
中新應加強工業煉油用水技術合作
目前,新加坡有代表性的專業石油化學工業用水科研基地如新加坡國立大學環境研究學院、南洋理工大學環境和水研究學院等,服務型企業如巴斯夫、凱發公司(Hyflux)、勝科工業等等,均可以與我國企業開展良好合作。
其中,新加坡國立大學環境研究學院開展了專門針對石油化工和煉油用水的研究,如以水再利用為目標的高級水和廢水處理技術研究、水質量在線和離線監控的新型分析、廢物到能源的可持續技術、基于生物學的水質量監控和水處理過程、能源和環境可持續性方案等;南洋理工大學環境和水研究學院主要技術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膜處理技術、集成化的膜處理過程、低壓納米過濾系統等。
而巴斯夫已實施的項目包括日均3.6萬立方米處理能力的大連石化水處理項目,以及德國法蘭克福日均9400立方米的工業園水處理項目。該公司已建成的項目包括中國揚州化工工業園區集成化廢水處理工廠、中國遵義市集中化廢水處理廠、新加坡裕廊島集成化廢水處理工廠、新加坡水再循環工程等;勝科工業成功實施的項目有新加坡裕廊島總體水和廢水處理方案,中國長治、撫順、南京、啟東、欽州、上海、天津、張家港等11地的石化工業園的總體水和廢水處理方案。
總之,加強與新加坡的煉油和化工工業用水處理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能夠實現我國石化企業更好地加速技術提升。我國相關產業應通過實地交流和調研,深入了解國外的現行做法和前沿研究,推進國內水處理產業升級,加快產業整合。
標簽:污水處理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