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陜北的冬夜,寒風凜冽。大雪覆蓋下的神木檸條塔,240噸/天固體熱載體煤低溫熱解中試裝置調試現場燈火通明,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循環流化床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已經連續度過了三個不眠之夜。自10月28日點火啟爐以來,他們不畏嚴寒、鼓足干勁、日夜奮戰,終于實現了滿負荷穩定運行,這是國內首次實現10萬噸/年規模的循環流化床粉煤熱解裝置滿負荷運行。
240噸/天固體熱載體煤低溫熱解中試裝置通過獨創的固體物料加熱、物料循環控制、熱解爐排焦等手段,成功控制了固體熱載體燃燒床和熱解床的能量和物料交換,實現了雙床的有機耦合。穩定的熱解爐料位,阻斷了高溫煤氣的反竄,降低了熱解爐揚塵及油品含塵率。
240噸/天固體熱載體煤低溫熱解中試裝置于2014年5月完成工程設計,9月底完成中試裝置的建設,10月至11月進行了聯合調試,負荷達到120噸/天,打通了部分負荷下的工藝流程,得到了半焦、焦油和熱解氣產品;2015年,研究人員針對前期暴露出的問題,經過兩次完善整改,先后了對關鍵設備和部分系統進行調試以及再次改造,2015年10月至11月再次聯合調試,最終實現了滿負荷穩定運行。本次滿負荷調試運行,確定了固體熱載體粉煤熱解工藝的關鍵技術參數和運行參數,取得了滿負荷下的產品數據,為中試裝置的性能測試考核以及完成滿負荷連續穩定運行168小時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項目得到了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低階煤清潔高效梯級利用關鍵技術與示范”和神木縣錦豐源潔凈煤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裝置調試期間,榆林市發改委、神木縣政府、神木縣科技局、神木縣煤化工產業辦的領導親赴項目現場考察,并對研究所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