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臺投入運行的紫外臭氧垂直探測儀現已在太空運行了五年,該探測儀原本設計的運行壽命只有3年,它將繼續在太空運行,為我國的環境監測提供服務。
目前,該載荷各項系統均運轉正常、工作穩定,該探測儀將隨風云三號B星繼續在太空“超期服役”,為中國環境監測、氣候預報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重要數據。
紫外臭氧垂直探測儀(SBUS)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制,于2010年11月5日搭載風云三號氣象衛星B星發射升空。2010年11月11日,儀器開機,完成在軌測試后即投入業務運行。
該探測儀在中國氣象衛星上首次獲得830km高度處地外太陽/大氣紫外光譜數據,經反演獲得全球大氣臭氧垂直廓線產品,應用于監測全球大氣不同高度層的臭氧分布及其變化,為評估人類活動對大氣臭氧分布的影響及氣候模式計算等提供基礎數據,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水平跨入國際先進行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大氣臭氧探測的面貌,使中國航天紫外遙感技術躋身于世界先進行列。如2011年春季,北極地區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臭氧損耗事件。中國氣象局利用SBUS監測了此次臭氧低值事件發生、發展、消亡的具體變化過程。這是中國第一次利用國產衛星監測到的全球大氣臭氧重大異常變化。
截至目前,該載荷已在軌正常運行5年,超過3年設計工作壽命的要求。SBUS在軌超期服役的穩定表現,體現中國在空間精密光譜遙感儀器研制方面的技術水平,對后續研制長壽命、高精度的衛星載荷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技術基礎。
標簽:紫外臭氧垂直探測儀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