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方案指出,2015年至2017年,選擇部分省份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從2018年開始,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到2020年,力爭在全國范圍內初步構建責任明確、途徑暢通、技術規范、保障有力、賠償到位、修復有效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機構解讀】
民生證券環保行業2016年投資策略報告:掘金美麗中國,重點布局環境檢測、土壤修復和低估高增長品種
深度研究/環保行業:十三五”重金打造“美麗中國”,預計總投資超17萬億。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推薦維持評級規劃的建議稿》,公布“十三五”規劃的十個任務目標。其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首度寫入五年規劃。“大氣十條”、“水十條”相繼在“十二五”出臺,環保“十三五”規劃有望于2016年出臺,十三五期間環保行業投入將進一步增加,預計“十三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年增速有望達到20%以上,環保投入將增加行業與滬深300走勢比較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社會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在持續性政策利好的推動下,120%環保行業高景氣度持續可期。
污水治理仍是十三五環保投資重點,工業污水和海綿城市等是短期熱點。
“十二五”環保投資預計近5萬億,其中污水治理占比在30%左右。“水十條”將拉動2萬億以上的水治理投資,污水處理仍是“十三五”環保投資重點。“水十條”強調在造紙、印染等十大領域開展專項治理,測算化工污水處理年市場空間可達2000億,海綿城市建設投資規模至少2萬億。
環境監測保持高景氣度,VOCs治理開啟千億市場。
2015年環境監測板塊保持高景氣度,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7.41億元,同比增長36.12%,實現凈利潤4.79億元,同比增長32.43%。未來環境監測板塊增長潛力巨大,存量火電市場面臨“超低排放”的迫切需求,中小燃煤鍋爐、電站納入監管范圍將給“燃煤”監測市場增添新的動力;“水十條”、“土十條”帶來水質、重金屬監測市場的開啟;隨著北京、上海等將VOCs納入監管并對排污企業征收排污費,VOCs治理、監測也將開啟千億市場。預測國內VOCs監測設備市場超500億元,“十三五”期間針對VOCs治理項目所需投資不低于922億元,每年投入約200億元。l“土十條”發布在即,土壤修復迎5萬億市場空間。
我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耕地質量等級劣質率為27.9%。總體來說,我國土壤環境狀況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十分嚴重,土壤修復工作刻不容緩。目前我國有待修復的土壤污染面積為3.83億畝,土壤修復市場近5萬億。“土十條”有望2016年出臺,土壤修復有望在“土十條”的推動下進入黃金發展期。
2016年度投資策略:重點布局環境監測、土壤修復和低估高增長品種。
隨著“美麗中國”建設的推進、國家對環保投入的不斷加大以及國民環保意識的覺醒,“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期,其中污水治理、環境監測及土壤修復將成為16年環保行業的三大投資主線,因此認為16年的投資策略為:掘金“美麗中國”,重點布局環境檢測、土壤修復和低估高增長品種,重點推薦標的:三聚環保[0.82% 資金 研報]、永清環保[0.32% 資金 研報]、華西能源[6.21% 資金 研報]、雪迪龍[0.26% 資金 研報]、聚光科技[4.44% 資金 研報]、碧水源[1.02% 資金 研報]等。
興業證券[-1.86% 資金 研報]環保與公用事業行業2016年投資策略:看好再生資源,小河彎彎匯入海
回顧2015年,整體估值稍高,優選子版塊。1)三階段冰火行情:第一段行情發生在今年上半年(1/1~6/12),環保板塊、上證綜指、創業板指[1.71%]分別上漲94%、60%、165%。第二段行情發生在今年三季度(6/13~9/15),環保板塊、上證綜指、創業板指分別下跌49%、42%、54%。第三段行情發生在今年秋季(9/16至今),環保板塊、上證綜指、創業板指分別上漲38%、18%、45%。2)環保板塊彈性弱于創業板,其中監測子版塊彈性最強。對比2013年和2015年上半年行情,環保板塊漲幅弱于創業板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主要是由于大氣治理、垃圾焚燒子版塊增速放緩。3)業績與估值:11年~15年前三季度環保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5%、41%、21%、35%、28%。目前47倍略高于歷史合理估值區間上限;目前板塊增速略有下滑,整體估值稍高,優選子版塊。
再生資源行業,萬億市場空間巨大。1)萬億級市場:2014年,再生資源行業整體產值達到1.2萬億,成為環保產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2)行業發展尚屬早期階段:目前工業、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較低;主要廢棄物的平均處理率不到60%。廢舊家電2014年正規渠道拆解率僅有61%。2013年,報廢汽車回收量為135萬輛,回收比例不到30%。3)廢棄物產生高增長期到來。經濟工業騰飛10年,大量產品成為現在的廢棄物。電器電子產品理論報廢量2013年達1.10億臺,未來5年CAGR達20%。2015年起,中國進入汽車報廢高峰期。
垂直管理+最嚴執法+補貼加碼,拐點出現,渠道為王。1)環保機構執法垂直管理:環保執法垂直管理增強環境執法的統一性、權威性、有效性。2)最嚴環保法實施:今年最嚴環保法實施,各地嚴打再生資源違規,廢物流向正規處理機構,行業拐點出現。3)再生資源補貼政策加碼:廢電拆解、VOCs治理補貼政策加碼;歷史數據證明,補貼政策可有力促進廢電產品從非正規渠道流向正規渠道。4)渠道為王:掌控渠道的意義不僅能獲得低價廢品來源,也能獲得補貼流向渠道的部分;從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渠道較強的中再生(*ST秦嶺)的拆解業務毛利率達到54%,明顯高于格林美[-0.20% 資金研報]27%。
再生資源四大類投資標的:1)工業廢氣:先河環保[2.50% 資金 研報]。2)工業廢水:寶馨科技[0.00% 資金 研報]。3)工業廢渣:金城股份、東江環保[0.10% 資金 研報]、赤峰黃金、鼎立股份[0.80% 資金 研報]。4)居民廢物回收:格林美、東江環保、*ST秦嶺、啟迪桑德、天奇股份[2.52% 資金 研報]。
【全文如下】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嚴格實行賠償制度。為逐步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現制定本試點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
通過試點逐步明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范圍、責任主體、索賠主體和損害賠償解決途徑等,形成相應的鑒定評估管理與技術體系、資金保障及運行機制,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制度,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5年至2017年,選擇部分省份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從2018年開始,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到2020年,力爭在全國范圍內初步構建責任明確、途徑暢通、技術規范、保障有力、賠償到位、修復有效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試點省份的確定另行按程序報批。
二、試點原則
——依法推進,鼓勵創新。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立足國情與地方實際,由易到難、穩妥有序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對法律未作規定的具體問題,根據需要提出政策和立法建議。
——環境有價,損害擔責。體現環境資源生態功能價值,促使賠償義務人對受損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生態環境損害無法修復的,實施貨幣賠償,用于替代修復。賠償義務人因同一生態環境損害行為需承擔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的,不影響其依法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主動磋商,司法保障。生態環境損害發生后,賠償權利人組織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調查、鑒定評估、修復方案編制等工作,主動與賠償義務人磋商。未經磋商或磋商未達成一致,賠償權利人可依法提起訴訟。
——信息共享,公眾監督。實施信息公開,推進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共享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信息。生態環境損害調查、鑒定評估、修復方案編制等工作中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項應當向社會公開,并邀請專家和利益相關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
三、適用范圍
本試點方案所稱生態環境損害,是指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環境要素和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變,及上述要素構成的生態系統功能的退化。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本試點方案要求依法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1.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的;
2.在國家和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劃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發生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事件3.發生其他嚴重影響生態環境事件的。
(二)以下情形不適用本試點方案:
1.涉及人身傷害、個人和集體財產損失要求賠償的,適用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規定;
2.涉及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適用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規定。(未完待續)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