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反滲透是用足夠的壓力使溶液中的溶劑(一般常指水)通過反滲透膜(一種半透膜)而分離出來,方向與滲透方向相反,可使用大于滲透壓的反滲透法進行分離、提純和濃縮溶液。利用反滲透技術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溶解鹽、膠體,細菌、病毒、細菌內毒素和大部分有機物等雜質。反滲透膜的主要分離對象是溶液中的離子范圍,無需化學品即可有效脫除水中鹽份,系統除鹽率一般為98%以上。所以反滲透是最先進的也是最節能、環保的一種脫鹽方式,也已成為了主流的預脫鹽工藝。
發展
1953年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Reid等人最早提出反滲透海水淡化,1960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Loeb和Sourirajan研制出第一張可實用的反滲透膜。從此以后,反滲透膜開發有了重大突破。膜材料從初期單一的醋酸纖維素非對稱膜發展到用表面聚合技術制成的交聯芳香族聚酰胺復合膜。操作壓力也擴展到高壓(海水淡化)膜,中壓(醋酸纖維素)膜,低壓(復合)膜和超低壓(復合)膜。80年代以來,又開發出多種材質的納濾膜。
工藝流程
源水箱→源水增壓泵→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碳過濾器→陽樹脂軟化器→精密過濾器→一級RO反滲透純水系統→二級RO反滲透純水系統→水氣混合器→臭氧殺菌機→不銹鋼純水罐→ 全自動灌裝線
設備特點
由于RO反滲透設備無需加熱、能耗少,運行過程連續穩定,設備體積小、操作簡單,適應性強,對環境不產生污染而逐步取代傳統的離子交換工藝。BSWRO系列反滲透裝置是采用專用RO技術設計,關鍵部件泵,工藝不僅先進,而且產品質量可靠,可擴展性強,結構合理占地小,水利用率及產品壽命取得很好的平衡,能耗低,全自動運行,操作維護簡單。
RO反滲透設備的應用范圍
☆ 制藥、醫藥行業無菌、無熱源純化水制取;
☆ 電子、電力行業用超純水;
☆ 生物醫藥用水;
☆ 化工、化妝品配料用水;
☆ 苦咸水、海水淡化;
☆ 電鍍涂裝行業所用溶液配給,零件清漂洗;
☆ 精密機械、特種材料,光電材料,石英制品行業用的清洗,配給,冷卻水;
☆ 飲用純凈水、食品飲料用水。
統一的“干閉濕開”反滲透機理模型
有幾個經典模型
Sourirajan的優先吸附毛細孔模型:弱點干態電鏡下,沒發現孔。濕態膜標本不是電鏡的樣品。
溶解擴散模型:不認為有孔。
干閉濕開模型:上個世紀80,90年代,鄧宇等提出的,能夠解釋1和2模型的統一的現代最貼切的逆滲透機理模型。既“干閉濕開”反滲透模型,統一了兩個最經典的反滲透機制模型,細孔模型,溶解擴散模型。即
膜干時,膜空收縮致密,孔隙閉合,電鏡下看不到;
膜濕時,膜材料溶脹,膜的孔隙被溶劑溶脹,孔打開。合并就是“干閉濕開”脫鹽模型。
海水淡化技術:非加壓吸附滲透海水淡化法 上個世紀90年代鄧宇的發明,《美國化學文摘》收錄
應用范圍
1、電子、醫藥、食品等工業中純水、超純水制備;
2、輕紡、化工用水的凈化與制備;
3、食品飲料用水、釀酒工藝用水的凈化與制備;
4、工業生產中對水溶液進行有用物質和濃縮與回收;
5、電廠等企業高壓鍋爐補給水的預脫鹽處理;
6、苦咸水和海水的脫鹽淡化;
7、作為高純水生產的一級除鹽設備。
進水水質要求
1、進水最高SDI(15分鐘)<5
2、進水最高濁度<1.0NTU
3、進水最高自由氯濃度<0.1ppm
4、進水最高溫度<45℃
5、進水最高含Fe值<0.05ppm
設備操作
安裝
1、管狀極罩的膜暴露在外表,要注意保護,以免損傷膜面;
2、極罩在安裝時,要保證膜管自然懸垂,不得彎曲受力,防止膜管折斷或損壞膜面;
3、緊固卡環螺母時,應均勻用力分幾次擰緊,以防導管受損;
4、安裝電線時,電線同電極之間一定要用力擰緊螺母,以免造成打火,燒毀膜管;
5、極管安裝時,不得將膜面露出槽液面;
6、安裝極罩用的掛具不得接地。
使用
1、膜管在槽上固定好后,無論有無槽液,應馬上進水循環,以防膜面脫水干縮,損壞膜管;
2、極罩進行工作時,一定要在膜管內充滿水的情況下送電,向干燥的極罩送電會燒毀膜。
維修
1、個別膜管滲漏來不及換修,關閉極液進口閥后,應切斷電源,以防干燒電極;
2、換修極罩時,必須先切斷電源,以防觸電;
3、倒槽檢修期間,不得停止極液循環,還必須用低壓水沖掉膜面的浮漆,防止漆干涸后減低膜的效率;
4、在RO反滲透設備的使用中應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以防因操作失誤而引起不必要的損失。
技術說明
反滲透(簡稱RO)是膜分離技術的一種,它依靠反滲透膜在壓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劑和溶質分離的特性工作。 “滲透”是一種物理的現象,逆滲透就是在含有鹽及各種細微雜質的水中(即原水)施加比自然滲透的更大的壓力,使水從濃度高的一方逆滲透濃度底的一方,而原水中絕大多數的細菌雜質、有機物、重金屬、細菌、及其它有害物質等都經污水口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