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 19日,由《大氮肥》編輯部和中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二十二屆全國大型合成氨暨合成氣化工、甲醇裝置技術年會在南京舉辦。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合成氨作為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典型傳統產業,近年來因政策和市場環境大變,產業優化調整已拉開帷幕,以綠色、環保、節能和高效為特點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型催化劑等快速發展應用,推動了合成氨產業升級和企業重塑競爭力。
《大氮肥》主編亢萬忠在開幕致辭時說,合成氨是化學工業中的經典工業,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合成氨生產國和消費國,技術品種最為齊全,自主技術水平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近年來以綠色、環保、節能和高效為特色的合成氣化工新工藝、新型催化劑、新流程和新裝備快速發展,已成為多領域、多行業交叉和融合發展的典范。
亢萬忠說,甲醇是碳一化工的原料、中間體和產品,近年來由于我國煤化工的快速發展,大型甲醇合成技術及甲醇產業鏈技術突飛猛進,新型工藝、催化劑、反應器和操作技法不斷涌現,技術指標、建設周期、操作管理優化的最好水平不斷被刷新。大型合成氨、大型甲醇及合成氣化工的技術開發、工程設計、裝置建設、操作管理、產品質量控制和生產經營水平都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統計,我國目前共有合成氨生產企業 398個,生產能力達到 7417 萬噸,總能力超過“十二五”規劃產能。因企業數量多,單系列規模偏小,產能過剩,能源消耗偏高,亟需優化裝置結構,加快轉型升級。
《大氮肥》編委會主任孫寶慈介紹說,當前合成氨產業所處的政策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自2016年4月20日起取消化肥優惠電價,將導致中小化肥企業成本增加。另外化肥鐵路運價調整隨行就市,化肥出口的淡旺季關稅差異取消,化肥恢復征收增值稅政策等對行業帶來較大影響。在此背景下,像合成氨這樣的傳統產業更加突出技術創新、工藝安全和節能環保,以尋求產業升級和重塑企業競爭力。
在新技術的工業應用方面,包括我國自主研發的多種煤氣化技術、節能型變換技術,新型氨合成塔和甲醇反應器技術等。其中SE-東方爐粉煤氣化技術由中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寧波工程公司、華東理工大學聯合開發,揚子石化1000噸/天的SE-東方爐示范裝置已于2014年1月25日開車成功,目前已在中安聯合煤化公司的7臺1500噸/天級SE-東方爐已于今年8月吊裝就位。據中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文元介紹,SE-東方爐的顯著特點是適于高灰分高灰熔點煤(如淮南煤、晉煤等),專門針對我國“好煤少差煤多”的現實,適用于以劣質煤為原料的合成氨裝置的改造升級。
在合成氨反應器方面,南京聚拓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首創了世界最大、催化劑裝量最多的低壓氨合成系統,實現了運行低壓化、換熱高效化、設備組合化,可大幅度節約電力消耗。南京聚拓總經理王雪林介紹,該低壓合成氨系統的運行效果已超過國外同類裝置水平,同時該公司新型催化劑的工業化運用也已經開始。
由于合成氨市場競爭壓力增大,對節能要求已經迫在眉睫。天脊煤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對合成氨、硝酸等的循環水冷卻塔風機進行節能改造,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經現場通過實踐,每年可節約用電560萬度。該項目合同年限為5年零2月,這種模式為公司節省了技改費用,減少了投資風險。
另外,合成氨催化劑方面的研發和應用活躍,涉及氨合成催化劑和耐硫變換催化劑;設備維修與材料改進在積極推進,包括國產高壓氧氣球閥技術、耐火材料改進技術等;工藝安全管理體系和模式正在創新;有關合成氨循環水的系統優化,工藝單元系統優化、變換工藝水氣比優化等節能減排新手段正廣為企業所應用。在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應用和推動下,傳統合成氨產業正在煥發新生機。
本屆年會涉及的內容豐富、范圍廣泛,19 個單位向大會提交論文 153 篇,論文集錄入 113 篇,大會發表 22 篇。17 家生產企業、科研院校、制造單位、專利技術公司等為大型合成氨技術及裝備技術的進步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及技術支持。交流的內容具有技術含量和深度, 針對性和實用性強,所提供的信息、技術和經驗,對行業內互相交流學習和參考借鑒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年會專題交流的重點突出技術創新、工藝安全、節能環保。關注的焦點包括新技術及其應用(包括工藝、設備、催化劑、高附加值產品技術)、國家有關的新政策( ( 資源、價格、環保等)、企業生存發展思路和經驗、安全生產的管理經驗等。
在年會技術交流結束后,部分與會代表還前往揚子石化SE—東方爐示范裝置進行了實地參觀考察。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