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控網在其網站與微信公眾號發表了“再見了,共和國儀表”的文章。該文章大量使用了諸如“‘上自儀’這個名字昨日起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靠給日本橫河代工的‘川儀’”、“國營儀表全軍覆沒”、“本土儀表幾無立足之地”、“鐵幕已成,本土企業失去了以價格換市場、以時間積累資本和技術的契機”的言語,輿論導向是嚴重錯誤的。
據了解:
一、上海自動化儀表股份有限公司確實是退市,但公司仍在,上自儀品牌仍在,依然經營自動化儀表業務。該公司退市,是其母公司上海電氣的戰略安排,不影響其正常業務。何談徹底退出?
二、川儀股份自成立以來,歷經50年發展自動化儀器儀表核心產業,堅持自主品牌、自主創新,同時通過產學研合作、對外合資合作不斷保持與世界行業先進水平相同步。目前已經形成了擁有十余個門類、熟十個品種的大型儀表集團公司,為工業領域上萬個國內重大工程和出口工程項目提供成套自動化儀表和裝置,現在又積極為環保、新能源、軌道交通等戰略新興領域提供自動化系統解決方案。客戶基礎牢固,市場美譽度高,業績優良,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唯一經歷了退市和再上市的公司,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川儀股份上市年報披露的銷售額均為其絕對控股的主題企業所產生,并不包括與橫河的合資公司,從公司的歷年銷售額來看,合資公司的銷售額也僅占該公司總銷售額的20%,何談靠代工生存?
三、除了上自儀、川儀外,還有國核自儀、中核控制、中核浦元、中環天儀、京儀集團、瑞普電子集團等大型儀表企業皆為國營性質,且總體發展狀況良好,何談國營儀表全軍覆沒?
四、即使有的國有儀表企業因多種原因改制或退出歷史舞臺,原因也是多樣的,有的也不是儀表產業單獨的問題,而且,我國民營儀表企業紛紛崛起,盡量單個體量小,但數量眾多,在很多領域都已經占有了一席之地。這些民營儀表企業推動了民族儀表產業的發展,解決了數以萬計人的就業問題,為政府作出了重要的稅收的貢獻。目前的經濟形勢不好,是全世界范圍內的,是各行業的,不僅是我國儀表行業的,也不僅是民營儀表企業的,何為表現不佳?
五、近年來,國產儀表發展勢頭良好,在很多應用領域市場份額從無到有,到不斷提升。如上自儀的儀表已經成功應用在核電站,份額在逐年提升;川儀儀表已經進入眾多大型項目,甚至為多個國家重點項目保駕護航,銷售額也逐年增長;吳忠儀表業已發展成為國產控制閥的領軍企業,并越來越多的替代進口的控制閥;中控的DCS已經成功入圍千萬噸煉油項目;和利時的DCS已經在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發電機組使用。國產儀表的發展,已經打破了外資品牌一統天下的局面,份額也在逐年提升。何為幾無立足之地?
六、綜上所述,我國民族儀表產業已經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逐步并在越來越多的打破外資品牌的壟斷地位,市場份額也在逐年提升,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涌現,何為鐵幕已成?何為失去機會?
同時,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認為:
一、該文章觀點無事實依據,無視中國儀表產業不斷發展前進的現狀,所述觀點嚴重偏頗,嚴重違反新聞職業道德,嚴重誤導了產業、用戶和社會公眾。在我國大力發展民族工業的背景下,大力宣揚“中國儀表企業崩潰論”,打擊民族產業發展的信心,是嚴重的負能量。
二、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裝備國產化進程,該文章的廣泛宣傳,會誤導用戶,影響國產化設備應用進程。我國有很多民族儀表企業正在積極爭取上市,謀求更大更好的發展,該文章的廣泛宣傳,在一定意義上會影響資本市場對儀表產業的判斷,會給業內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同時,該文章直接針對上自儀、川儀股份、威爾泰、萬訊等幾家公司(除上自儀外,其他公司皆為上市公司),會給以上幾家公司帶來直接的損失。
三、目前,工業用戶在大力推進儀表國產化的工作,政府層面也在大力扶持儀表產業發展(如國家工信部印發的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已經把儀器儀表作為一個單獨分類列入,國家安監總局已經把安全儀表提升到國家監管的高度),“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 ”、“一帶一路”等規劃都非常有利于民族儀表產業的發展。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認為,中國儀器儀表產業的春天已經到來了。
該網站作為行業里比較知名的媒介已運營多年,不可能不了解國家政策和宏觀形勢,但其依然在中國民族產業利好的情況下發出這樣的言論,是否已淪為外資品牌或少數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究;其刻意打擊民族產業發展,有必要深入追究其出發點和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現提出嚴正聲明:
一、請中國工控網立即撤銷該文章。
二、請中國工控網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并公開處理結果。
三、請中國工控網通過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向社會公開道歉,并保證不再出現此類情況。
同時,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也借此呼吁中國的儀器儀表企業、廣大用戶以及社會公眾以事實為依據,明辨是非,不要被錯誤輿論誤導,一如既往的關心、支持和推動民族儀表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