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化企搬遷:先得解決二三事

作者: 2015年11月18日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天津“8·12”爆炸發生后,我國化工生產隨即遭遇史上最為嚴峻的外部環境。化工園區外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當地居民和政府的雙重壓力,各地要求化工企業搬遷的呼聲越來越高。

青島雙桃精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的“退城入園”項目——引進意大利技術在平度新河化工園區建設的年產2萬噸雙乙烯酮裝置即將竣工。 (李文峰 攝)

青島雙桃精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的“退城入園”項目——引進意大利技術在平度新河化工園區建設的年產2萬噸雙乙烯酮裝置即將竣工。 (李文峰 攝)

  天津“8·12”爆炸發生后,我國化工生產隨即遭遇史上最為嚴峻的外部環境。化工園區外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當地居民和政府的雙重壓力,各地要求化工企業搬遷的呼聲越來越高。那么,在這場愈演愈烈的搬遷潮中,化工企業對他們要“往哪兒搬?”“怎么搬?”到底有沒有規劃好?國家政策有沒有跟上?園區是否有接納大批企業搬遷的能力?到底有沒有沾“化”就搬的必要?中國化工報記者在采訪中感覺到,只有回答好這幾個問題,化企搬遷才能真正達到目的,才能使企業通過搬遷實現自我提升,從而與社會和諧相處。

  往哪兒搬?怎么搬?

  江蘇的化工企業眾多,企業搬遷開始得很早,源頭要追溯到9年前。江蘇省化工行業協會會長秦志強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自2006年省政府啟動化工生產企業專項整治以來,江蘇化工企業的搬遷一直沒有停下過,總的趨勢是蘇南往蘇北搬,沿江向沿海搬,省內向省外搬。因此,搬遷對于江蘇化企不是新常態,而是“舊常態”。
 
  但是,最近卻有江蘇化工企業給記者打來電話,訴說他們因為搬遷而引發的苦惱。
 
  “2012年底,江蘇省啟東市化工整治辦召開會議,2013年啟東市又下達文件,主題是要求2014年底除特大型企業外,其余園區外化工企業必須關閉完成。但一直也不給我們講轉產什么、出路在哪里。天津港爆炸后外部形勢更緊張了,啟東市政府把企業關停的任務下達給鎮政府。但我們想搬遷也搬不起,因為資金比較緊張,盡管多次與鎮政府交涉,但鎮政府答復是沒有資金回購和補貼。我們現在甚至連銀行的利息都還不起了,只好賣了一些設備。但要進入啟東化工園區得投資1億元以上,再加上市政府沒有給我們任何搬遷補貼,企業現在只能等著關門。盡管我們是小企業,但設備也值幾百萬元,而且我們的產品是羧甲基纖維素鈉,生產過程基本無污染。”啟東市陸元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建輝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周邊還有八九家像我們一樣的企業的關停轉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而鎮江丹陽市也屬于江蘇省,但是他們當地對化工企業關停轉都有補償,還幫企業找出路。”

  在他提供的資料中,記者看到,丹陽市對化工企業并沒有簡單的“一關了之”,而是針對現有化工生產企業的實際情況,制訂出臺了對關閉、轉產、搬遷化工生產企業實行獎勵補償的意見、補貼辦法等,既有設備、土地、房產的補償,又有職工安置、轉產及進度獎勵等經濟政策,幫助引導化工生產企業關轉遷。

  “我們搬遷的資金問題已經解決了,因為離主城區很近,根據政策得到了幾億元的搬遷補償。現在的主要難點是搬遷的選址。我們有可能向有資源優勢或能源優勢的地方(如西部)搬遷,但這樣的區域也會有市場方面的限制,比如運輸半徑擴大,運輸成本會有所增加等。目前企業正在做一些前期的考察工作,未來還想往高附加值產品上發展。”重慶長壽一家化工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其實這些企業在搬遷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正是部分準備搬遷企業所頭疼的問題,即往哪兒搬?怎么搬才是提升自我,而不是往死里搬?資金從哪兒來?政府在搬遷中應該起到什么作用?

  在近期由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召開的“化工企業診斷及搬遷改造”會議上,重慶長壽這家化工企業的負責人說他有所收獲和啟示。

  據記者了解,在舉國促化工搬遷的大背景下,這次參加“化工企業診斷及搬遷改造”會議的企業、園區及設計院甚至是各地環保局的代表超出了主辦方的想象,因此不少代表都不得不坐在了走廊上,對于如何更好地搬遷,他們有太多的疑問需要有人解答。

  “在城市擴容的過程中,老郊區不斷成為新城區,促使化工企業不斷要從老郊區搬往新郊區,中國城鎮化史也是一部化工企業搬遷改造史。而單獨平移式的存量產業搬遷對化工企業無疑是一場劫難。因此,應該站在推動產業升級和優化產業布局的高度來研究化工企業的搬遷改造模式。”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助理張方表示。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白頤告訴記者,企業搬遷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以及園區合力來完成。

  首先,不能讓企業克隆式的搬遷。成功的搬遷有幾種模式,一種是提升式搬遷,即把企業自身的產業水平提高,將原來落后的工藝技術水平在搬遷過程中得以升級。

  二是拓展式搬遷。從原來只能單一生產一兩個品種的產品,通過搬遷拓展為多個產品,來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增強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是多元化模式搬遷。即在搬遷過程中,打破原來單一企業獨立建設的模式,采取多元化融資、多元化組合的方式,進行一種新的企業的籌建,使得企業原有資本結構得以改善。

  “以上都是一種進步的搬遷。但在搬遷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要先新建企業,然后再搬遷原有老企業。新建企業就需要先進行資金的投入,那么這個資金怎么來呢?這是現在很多企業感覺比較麻煩的事情。如果是在大城市周邊,搬遷的企業可以利用原有的土地進行抵押,獲得一些資本金的支持。但有些企業自身的地不是很值錢,所以他們先期建設資本的注入就需要財政或銀行給予支持。現在有些銀行已經開始資本運作,給搬遷企業提供支持,來解決他們在搬遷過程中的升級和資本投入問題,讓他們先把新企業建設起來,再停掉原有的企業。這是所有企業都必須要過的‘坎兒’,過了這個‘坎兒’,才能進入新的循環系統。此外,政府的支持政策必須到位,要幫助企業走上良性的搬遷發展之路,而不是搬遷消失之路。”白頤強調。

2011年,福建三農化學農藥有限責任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退城入園”,經過近4年的緊張建設,如今一座現代化的工廠展現在大家眼前,企業也開始正常運行生產。圖為該公司公用車間冷凍站一角。

2011年,福建三農化學農藥有限責任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退城入園”,經過近4年的緊張建設,如今一座現代化的工廠展現在大家眼前,企業也開始正常運行生產。圖為該公司公用車間冷凍站一角。

  化工園區接納能力夠嗎?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盡管國家積極推動,化工企業也或主動或被動地想進入園區,但是目前部分化工園區的管理并不規范,接納能力也不容樂觀。

  據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國內各類化工園區(或化工產業聚焦區)超過850個,其中省級及省級以上政府部門批準設立的化工園區約有260個,僅占各級各類化工園區的大約30%,大部分化工企業已經進入園區發展。但是全國化工園區的整體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特別是省級以下化工園區的發展還很不規范。

  秦志強指出,現在企業入園面臨幾個問題,一是現有的園區容量不能承載。以江蘇省為例,江蘇是化工園區建設起步比較早的省份,目前經省轄市以上認定的化工園區有58家,全省規模以上化工企業有4000多家,目前有近40%的企業已經入園,這58家化工園區的經濟總量占江蘇省化工行業經濟總量的近50%。但是,園區的容量和土地面積也是有限的,所以,目前省內大部分化工園區已經無法容納化工生產企業搬遷入園。

  二是園區自身也面臨許多問題。過去部分園區是以招商引資為主要目的建立起來的,當時所引進的企業,有的產品重復建設,有的設備比較落后,有的技術處于低端,有的污染較為嚴重。現在大家都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很多園區回過頭來重新對園區里的企業進行梳理、規范,提高了駐區的標準、門檻,并按現在的政策,提高了相應的環保、安全等政策。

  “現在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以前的園區都是遵循《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簡稱《建筑規范》)而設計規劃建設的,2014年以后出臺了《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簡稱《石化規范》),比《建筑規范》要求更嚴、更苛刻。這就使得很多園區和區內企業感到無所適從。因為原來園區內的用地已經規劃好,但《石化規范》在距離、間距方面的要求比《建筑規范》要大得多,比如原來《建筑規范》要求廠房與廠房的距離或裝置與裝置的距離是100米,而《石化規范》變成了200米,但企業的廠房在審批時已按100米建成了,現在驗收時卻要按200米來驗收,導致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因無法符合標準而不能使用,園區內企業無法正常開工運行,就只能等在那里。這一現象在化工園區中普遍存在,大家對此反映也很強烈。特別是《石化規范》實施以后,園區有相當一部分的土地就不能作為生產用地,只能用做隔離區、間距區,原來園區的規劃也打亂了,園區面積就愈發緊縮,更無法接納新企業的入駐了。”秦志強表示。

  除了園區容量不能滿足需要外,還有一些園區的管理水平不高、定位不清。

  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經濟室的李大學指出:“國內有些化工園區當初只要能招來項目,企業能納稅就行,哪管生產什么產品、企業與企業之間有沒有上下游關系,園區的管理水平很低。直到某一天他們明確了功能區,認為有些企業不符合功能區的規劃,就要求企業搬走。企業最怕的就是園區定位翻來覆去、改來改去,這是粗放招商的后果。”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表示,目前我國化工園區共有850個左右,其中包括以化工為主或為鋪的園區。數量和質量都太多、太爛。有很多地方一地建多個化工園區,即所謂的一區多園。劃片土地,湊個班子、掛個牌子,就是一個園區,目的主要是為了招商引資。國內這么多的化工園區,有的確實做得很好,如上海、南京、寧波的園區等,但很大一部分都亟需規范,有些定位很不清晰,沒有考慮后續的問題,對未來企業的搬遷入園也十分不利。

  白頤表示,現在全國都要求化工企業進入園區,但是園區本身接受企業的能力還沒有達到企業實現自身發展所需要的滿意度。企業希望園區的公用工程及配套設施都已到位,企業只需要建設主裝置,然后馬上就能進入正常生產。但是很多園區的水平目前尚未達到企業的要求,甚至部分園區只是剛剛形成地域上的概念,真正專業化的管理和配套基本沒有到位。以至于企業進來后要自己額外增加資金投入,來建設配套性的工程,使其建設成本和經濟性受到影響,導致企業進入園區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如何讓園區建設得效率更高、更加規范,能有效地接收化工企業進入,是化工園區的當務之急。

  “‘8·12’爆炸發生后,國家很重視企業搬遷入園,但是這屬于外部條件。園區主體還是要做好工作,要能具備條件接納入園企業。否則企業做好準備了,但園區各項條件都不具備也不行。”白頤強調。

  據記者了解,山東東營市經信委主任郭順先近期帶著當地部分園區的負責人專門找到白頤院長,請她幫助給當地的十幾家化工園區進行“診斷”,如哪些園區夠條件,可以實現提升發展;哪些園區要控制規模,目的是確定好園區的層次,保證將要入園的企業可以自主選擇。

  “如果園區門檻不高,就會有后續的問題。所以,我們建議園區也要提高產業門檻,實施產業導向型招商,引導企業進入園區發展綠色和高端產業,提高園區各類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白頤表示。

化工企業診斷及搬遷改造會議現場。(賈玉軍 攝)

化工企業診斷及搬遷改造會議現場。(賈玉軍 攝)

  沾“化”就搬,有無必要?

  天津港發生爆炸后,地方政府非常著急,衡量爆炸后帶來的損失,要遠遠比部分企業搬遷大得多,所以他們意識到,如果需要搬遷,早搬比晚搬好。這就促使了國內化企的大規模搬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白頤等專家強調,在企業搬遷中也要規避一個問題,就是不具備搬遷條件、不應該搬的企業就不要盲目搬遷。

  白頤表示,天津港爆炸給政府很大的壓力。但是在壓力之下,大家也應該清醒地判斷,不能一窩蜂地都要搬遷。所以,我們需要的是科學、合理、理性地處理好企業與城市發展的矛盾。我們首先要嚴格執行環保的法律法規,做好企業管理,措施到位、管理到位、責任到位,做到本質安全。如果在此基礎上,實在還是保證不了安全,再討論搬遷。

  白頤強調,企業搬遷是無奈之舉,當企業生產經營與城市發展形成矛盾時,各級政府首先要科學地判定這家企業是否需要搬。如果確實需要,要考慮應該怎么做才能保證企業通過搬遷更有利于今后的發展,應敦促企業進行產業診斷,制定搬遷方案,鼓勵產業升級或產品鏈拓展模式的搬遷,研究落實保證搬遷后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配套條件,使企業搬遷應該越搬越好,而不是讓企業搬遷后陷入窘態。一旦企業的生產經營出了問題,對社會也將形成壓力。

  其次,地方政府的本意也是希望企業搬遷后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但企業搬遷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應該有一套完整嚴謹的執行程序,幫助企業走上搬遷升級發展之路。

  “因為化工企業發展需要的三類工業用地往往在城市規劃中就已經規劃好了,這類用地的周邊區域嚴格來講就不是城市發展的重點,城市建設時一定要遠離三類用地的區域。如果企業的布局已經處于三類用地當中,后期城市建設又靠近工業區域,現在這種情況很多,需要認真總結,妥善解決,同時要為今后的發展提出更加嚴格和科學的規范。”白頤告訴記者,在一個城市中,工業和老百姓的社會生活是要并存的,不是“有你無我,有我無你”的關系。這需要各級政府依據有關規范,統籌各方面關系和利益,而不是簡單地留誰不留誰的問題。

  李大學談到:“其實現在企業搬遷的熱情并不高,比如江蘇一家化工企業,政府早就給規劃好新的位置,但是企業就是不愿意搬,還一直在原廠址生產。因為企業覺得很冤,我建廠的時候這里都是符合當時的規劃,是政府規劃改了,怨不得我。但政府認為現在的規劃是一盤棋,要按著一盤棋來。我感覺是政府的規劃沒有前瞻性,沒有考慮到城市化如此迅速,這是政府在今后的規劃中必須關注的一個問題。”

  秦志強也強調,化工生產企業為什么一定要搬遷?這首先是對化工生產企業認識上的一個誤區。國家始終認為化工園區和化工集中區是化工產業發展的唯一平臺,這實際上是不對的,其實我們有很多化工生產企業是沒有污染物排放的,特別是那些非基礎原料生產企業。結果,現在是一沾“化”字就一定要逼著企業搬遷。

  其次,從理論上講,化工生產過程中所有的安全和環保問題都是可控的。現在之所以出現了一些問題,是因為我們的管理和技術不到位,這些也都是可以改進的。國外那么多的大型化工企業都在城市中間,和居民區融為一體,人家是怎么做到的?我們有些企業是沒做好,但是你不能認為這個行業做不好,這是兩個概念。所以現在我覺得只是單純地利用搬遷的方法來解決化工生產企業與老百姓的相處問題,是一個誤區。最為關鍵的是讓化工生產企業能夠從本質上做好環保、安全工作。如果做好了,我們的企業自然就可以融入到這個社會環境當中去。為什么非要逼著企業搬遷呢?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領導一拍腦袋全是搬遷的主意,別的根本不想,這是政府行政的不作為和亂作為。天津的事情出來以后,大家誰都怕擔責任,只是一搬了之。實際上,你認為搬了就安全了,如果其他工作跟不上,在化工園區里不是也照樣出問題嗎?化工的本質安全和“零排放”,是企業在哪里都要做的事情,不是到了園區就保險的。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化企搬遷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