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受國家能源局委托,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管理部在北京主持召開“油氣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項目56” Class900全焊接球閥產品鑒定會。國家能源局科技裝備司、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中國石油科技管理部、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閥門分會及鑒定專家參加了會議。通過嚴格評審,由上海電氣閥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電氣閥門”)與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分公司聯臺研制的56” Class900 全焊接球閥(球形閥體,2臺)產品通過出廠鑒定,標志著我國油氣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發展到新階段。
此次鑒定委員會由中國石油天然氣與管道分公司副總經理陳鍵鋒、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分公司副總經理閔希華、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閥門分會總師李學忱等11名相關專家組成,在鑒定過程中聽取了上海電氣閥門總工程師鄔佑清所做的研制總結匯報和專家現場見證報告,查閱了有關設計、制造、試驗及質保等文件資料。經討論,形成如下鑒定意見:
一、提交的資料齊全、完整,符合鑒定要求。
二、該產品采用先進的設計方法和制造工藝,產品結構設計和材料選擇合理。主要技術特點和創新點如下:
1、在球形殼體非應力集中區域布置二條獨立的主焊縫,屬于國內首創;
2、閥體主焊縫首次采用全自動熱絲TIG焊打底,埋弧焊填充、蓋面;
3、國內首次采用WRC107公報方法在閥門操作力、管道外載荷與內壓復合作用下時聞體強度計算;
4、采用有限元分析設計方法,開展了應力實驗測試,閥體的實測應力與有限元計算、分析結果趨勢一致;
5、對56” Class900的球體進行應變分析,優化球體的外徑尺寸,成功地用于56” Class900全焊接球閥;
6、針對進口密封閥座發生殘余變形的質量問題,應用彈性力學的拉美公式解決了閥座的失穩計算難題。
三、產品進行了強度、密封等15項性能試驗,并經第三方機構檢測,其結果符和56” Class900全焊接球閥研制技術條件、試驗大綱及有關標準的要求。
四、研制單位研發能力強,制造工藝裝備、試驗檢測條件完善,質保體系運行有效,具備批量生產能力。
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上海電氣閥門研制的 56” Class900全焊接球閥產品的主要性能指標達到了技術條件、試驗大綱及有關標準的要求,填補了國內空白,居國際先進水平。
2013年8月,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分公司與上海電氣閥門簽訂了“56” Class900全焊接管線球閥國產化研制開發協議”,試制電動地面安裝一臺,氣液聯動直埋地下安裝一臺。
上海電氣閥門在被上海電氣集團全額收購以后,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獲得了《天然氣長輸管道關鍵設備國產化高壓大口徑全焊接閥體管線球閥形成批量生產能力項目》,投資5100萬元擴建廠房4000平方米,并配備先進相應的大型試驗機、起重機、加工機床、自動拋丸設備、機器人自動焊機、噴涂等新設備,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大口徑閥門制造車間。新廠房的投產,大大提高了上海電氣閥門生產國產化高壓大口徑(48”~60”)全焊接球閥的設計、研制、試驗、制造能力,為上海電氣閥門的后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國家能源建設的安全性、可靠性做出新貢獻。
56” Class900全焊接球閥產品鑒定會
公司總經理周玉虹在鑒定會上,總工程師鄔佑清作研制總結匯報
56” Class900全焊接球閥在4600T試驗設備上,產品鑒定專家現場見證
研制完成的56” Class900全焊接球閥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