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丁二烯市場走勢并不理想,雖有多次出現上揚趨勢,但皆隨供應面回歸正軌而無力下滑。截至11月11日,華東地區丁二烯收于6650元(噸價,下同)低價,本年累計跌幅已達12.5%,與2012年高位的20100元價格相去甚遠,曾經的明星產品光環褪去,供過于求的矛盾逐漸顯現。
首先來看供應方面,近幾年隨著四川石化15萬噸/年等多套裝置建成投產,我國丁二烯產能增長迅速。據化工在線統計,2012年我國丁二烯產能為305萬噸左右,而2014年年底已達420萬噸,2年時間增長了37.7%。
面對丁二烯行業前期的迅速擴張,下游市場卻顯得力不從心。下游行業中,丁苯橡膠與順丁橡膠的丁二烯需求總量高達65.0%左右。今年來看,合成膠企業利潤并不理想,部分企業長期處于虧損狀態。以順丁橡膠為例,通常其與丁二烯的價差應在3200元左右才能夠實現盈利,但目前兩者價差僅為2800元左右,這對于外采原料丁二烯的民營廠家來說很難有盈利空間,廠家只得削減產量以維持平衡。據統計,目前國內丁苯橡膠及順丁橡膠廠家平均開工率不到五成,即對上游的需求量不足180萬噸/年,相較于丁二烯400多萬噸/年的產能來說距離較遠。而作為今年丁二烯下游的新亮點,SBS市場表現可謂是一枝獨秀,需求放量使得SBS價格自8月起昂揚前行,但由于目前正值SBS裝置檢修季,加之其總產能遠低于其他下游產品,因此對丁二烯的實質需求貢獻并不大。
下游橡膠行業的低迷,歸根結底在于終端輪胎產業的衰退。近幾年來,輪胎產業由原先的高速發展逐步回歸理性。汽車產銷平均增速大幅縮減,今年更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負增長。相比國內市場,輪胎企業的出口之路更是布滿荊棘。美國“雙反”終裁今年塵埃落定,受此影響,我國9月輪胎產量及出口量均出現了明顯下滑。據悉,今年9月份國內橡膠輪胎外胎產量7758.1萬條,同比減少403.2萬條,降低4.9%。禍不單行,又有消息稱印度即將對中國產卡客車子午線輪胎再度發起反傾銷調查。輪胎市場內憂外患,企業處境艱難,對整條產業鏈形成拖累。
從后市來看,丁二烯市場仍將呈現僵持局面。供應面,由于氧化脫氫裝置成本過高,多套計劃今年及后期投產的項目已經擱淺,產能增速將有所放緩,對市場是一種利好。但真正拖累市場的終端需求何時能夠從實質上改善卻未可知,預計丁二烯行業后期仍將維持供過于求格局,東山再起仍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