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研究員葉長輝課題組在柔性單晶硅基微納結構太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在《納米研究》(Nano Res.2015, 8(10), 3141-3149)上。
晶硅太陽電池憑借其成熟的制備工藝及較高的光電轉化效率,已成為目前普及程度最高的太陽電池,但是單晶硅襯底固有的剛性結構卻限制了其在建筑一體化以及可穿戴式電子產品中的應用。柔性單晶硅基太陽電池具有質輕和低廉、可折疊等特點,對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固體所研究團隊發展了單晶硅片的減薄技術,采用簡單的制備工藝,構筑了光電轉化效率為6.3%的柔性硅金字塔微納結構/PEDOT:PSS太陽電池。實驗測試表明,經不同次數的機械彎折后(彎折角為800),該電池器件開路電壓、短路電流以及填充因子等光伏特性均呈現優異的穩定性(變化率低于10%)。為柔性硅基太陽電池器件在下一代便攜式電子設備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基礎。
上述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百人計劃和中科院國際創新團隊項目的資助。
![](http://www.cas.cn/syky/201511/W020151106337898741260.png)
圖1. 論文被選作期刊封面
![](http://www.cas.cn/syky/201511/W020151106337899060799.jpg)
圖2. 在不同彎折次數下,柔性硅基太陽電池的光伏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