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潤滑系統選型及設計
(武漢優備爾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進入該公司展臺www.ublwh.com)
所謂潤滑系統引,指的是向潤滑部位供給潤滑劑的一系列的給油脂、排油脂及其附屬裝置的總稱。潤滑系統可分為五種,即循環潤滑系統,集中潤滑系統,噴霧潤滑系統,浸油與飛濺潤滑系統,油和脂的全損耗性潤滑系統。
中文名 潤滑系統
包 括 循環潤滑系統,集中潤滑系統等
根 據 各種機械設備的特點和使用條件
組 成 油箱、過濾器、冷卻裝置等
1 簡介
2 系統要求
<!--[if !supportLists]--> 1. <!--[endif]-->? 基本要求
<!--[if !supportLists]--> 2. <!--[endif]-->? 等級
<!--[if !supportLists]--> 3. <!--[endif]-->3 系統分類
<!--[if !supportLists]--> 1. <!--[endif]-->? 分散潤滑
<!--[if !supportLists]--> 2. <!--[endif]-->? 集中潤滑
<!--[if !supportLists]--> 3. <!--[endif]-->4 工業應用
<!--[if !supportLists]--> 4. <!--[endif]-->? 機油的功用
<!--[if !supportLists]--> 5. <!--[endif]-->? 機油的循環
<!--[if !supportLists]--> 6. <!--[endif]-->? 機油的選用
<!--[if !supportLists]--> 1. <!--[endif]-->5 日常使用
<!--[if !supportLists]--> 2. <!--[endif]-->? 選擇原則
<!--[if !supportLists]--> 3. <!--[endif]-->? 常見問題
<!--[if !supportLists]--> 4. <!--[endif]-->? 保養方法
<!--[endif]-->
潤滑系統的設計要根據各種機械設備的特點和使用條件而定,它總是由幾種主要元件如液壓泵、油箱、過濾器、冷卻裝置、加熱裝置、密封裝置、緩沖裝置、安全裝置、報警器等所組成。
潤滑系統的功用是向作相對運動的零件表面輸送定量的清潔潤滑油,以實現液體摩擦,減小摩擦阻力,減輕機件的磨損。并對零件表面進行清洗和冷卻。潤滑系通常由潤滑油道、機油泵、機油濾清器和一些閥門等組成。
燃料進入引擎燃燒后,將燃料的內能轉換成「功」來使引擎運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功」都用來驅動引擎的運轉,因為引擎中機件間的摩擦會消耗引擎產生的功,而將其轉換為熱能。為了降低磨擦來保護引擎,必須有一潤滑系統來潤滑引擎。
一般而言,機械設備的潤滑系統應滿足以下要求:
1)保證均勻、連續地對各潤滑點供應一定壓力的潤滑劑,油量充足,并可按需要調節。
2)工作可靠性高。采用有效的密封和過濾裝置,保持潤滑劑的清潔,防止外界環境中灰塵、水分進入系統,并防止因泄漏而污染環境。
3)結構簡單,盡可能標準化,便于維修及高速調整,便于檢查及更換潤滑劑,起始投資及維修費用低。
4)帶有工作參數的指示、報警保護及工況監測裝置,能及時發現潤滑故障。
5)當潤滑系統需要保證合適的潤滑劑工作溫度時,可加裝冷卻及預熱裝置以及熱交換器。
在設計潤滑系統時必須考慮以三種潤滑要素,即:
①摩擦副的種類(如軸承、齒輪、導軌等類支承元件)和其運轉條件(如速度、載荷、溫度以及油膜形成機理等);
②潤滑劑的類型(如潤滑油、脂或固體、氣體潤滑劑)以及它們的性能;
③潤滑方法的種類和供油條件等。
A、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對潤滑油粘度等級規定簡稱SAE,有0W、5W、10W、15W、20W、25W,為多級油在寒冷地區使用,數字越小,其低溫性能越好。SAE20、30、40、50、為粘度等級,它表示100℃的粘度數,數字越大,粘度越大。如15W40表示此油在低溫下符合15W的要求和100℃的粘度符合SAE40的要求。
B、美國石油協會對機油品質等級評定標準簡稱為API。汽油機油的級別以S打頭,字母越往后,級別越高:SA/SB/SC/SD/SE/SF/SG/SH/SJ柴油機油,以C打頭CA/CB/CC/CD/CE/CF/CF—4CG/CG—4例SAE15W40APISG/CD表示冬夏通用南北適用的多級油,具有汽油,柴油兩性能通用的機油。
概述通常可按潤滑劑的使用方式和情況分為分散潤滑系統和集中潤滑系統兩大類;同時這兩類潤滑系統又可分為全損耗性和循環潤滑兩類。
除以上分類而外,還可根據所供給的潤滑劑類型,將潤滑方法分為潤滑油潤滑、或稱稀油潤滑、潤滑脂潤滑或稱干油潤滑、以及固體潤滑、氣體潤滑等。
常用于潤滑分散的或個別部件的潤滑點。在分散潤滑中還可分為全損耗(或“一次結油潤滑”)型和循環型兩種基本類型,如使用便攜式加油工具(油壺、油槍、手刷、氯溶膠噴槍等)對油池、油嘴、油杯、導軌表面等潤滑點手工加油,以及油繩或油墊潤滑、飛濺潤滑、油環或油鏈潤滑等。
使用成套供油裝置同時對許多潤滑點供油,常用于變速箱、進給箱、整臺或成套機械設備以及自動化生產線的潤滑。集中潤滑系統按供油方式可分為手動操縱、半自動操縱以及自動操縱三類系統。它同時又可分為全損耗性系統、循環系統、靜壓潤滑系統。全損耗性系統指潤滑劑送至潤滑點以后,不再回收循環使用,常用于潤滑劑回收困難或無須回收、需油量很小、難以安置油臬或油池的場合。而循環潤滑系統的潤滑劑送至潤滑點進行潤滑以后又流回油箱再循環使用。靜壓潤滑系統則是利用外部的供油裝置,將具有一定壓力的潤滑劑輸送到靜壓支承中進行潤滑的系統。
沒錯,機油正是在引擎中扮演潤滑的角色。機油除了能潤滑引擎降低摩擦外,還有防止引擎金屬腐蝕、消除進入引擎中的灰塵及其它污染物、在活塞與汽缸壁間幫助燃燒室氣密、為活塞及軸承等零件冷卻及消除引擎內不必要的產物。
引擎中大部分的機油都儲存于油底殼中,機油的循環由隨引擎轉動之機油泵浦驅動,自油底殼將機油吸出,經過機油濾清器濾掉雜質后,高壓的機油從引擎的機油流道流至引擎各處,潤滑或冷卻各個機件,最后在流回油底殼中。
引擎中會有極少量的機油進入燃燒室被燃燒,所以機油有少量的消耗是正常的。然而若過量的機油由活塞與汽缸壁的間隙往上進入燃燒室稱為「上機油」,而機油由汽缸頭之閥系間隙向下流入燃燒室中則稱為「下機油」,二者都是所謂的「吃機油」。引擎若是有吃機油的現象,當然機油會消耗很快,而且因為機油大量燃燒的關系,會自排氣管排出淡青色的煙,此時必須去保修場檢查是「上機油」或「下機油」,好對癥下藥。
機油依據其成分可分為全合成、半合成及礦物油,一般來說,全合成機油在引擎中隨引擎運轉的衰退程度較低,而礦物油的衰退程度較高。但是若是車輛都能在原廠指定之換油里程(圖庫 論壇)或時間內更換機油,就算使用礦物油,也不會對引擎造成任何傷害。
機油除了有成分上的不同,也在「黏度指數」上有區別。黏度指數是指機油黏度隨溫度改變的程度,目前最常使用的機油黏度分類是依照SAE號數分類,不同的號數對應不同的黏度范圍,號數越大代表黏度越大。SAE編號后方加上W者指適用于寒冷氣候的機油,其編號越小者黏性越小,引擎在寒冷的冬天越容易啟動。
機油號數除了SAE 50 (例) 或SAE 10W (例) 等單級機油外,還有如10W-40等之復級機油,復級機油能同時滿足高溫與低溫的使用需求。復級機油于W之前的號數越低、后方的號數越高者,表示該機油能適用的氣候范圍較大。以臺灣的氣候狀況,10W-40已經能滿足,若引擎長時間以高負荷、高轉速運轉者,則可選用黏度較高的機油。
標簽:潤滑系統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