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崇尚天然的潮流中,普通民眾有一種觀點:天然的就是安全的,化學合成的就是有毒的、不安全的。
這一觀點在食品、保健品、化妝品行業都普遍存在。這一觀點顯然錯誤,天然的許多東西是有毒的,如:蓖麻、夾竹桃、野生蘑菇、斷腸草等等。《化妝品衛生規范》也嚴禁將70多種植物提取物用于化妝品。
我們來看看獲取化妝品原料的路線有哪些?
1 大部分化妝品原料是化學合成的,如:合成油脂、硅油、表面活性劑、大部分功能性添加劑、防腐劑、化學防曬劑、色素等。為保證安全性《化妝品衛生規范》對所有原料有嚴格的規定,防腐劑、殺菌劑、化學防曬劑、色素都是限定用量,部分還是禁用的; 功效性添加劑中一部分也是限量的。
2 很多添加劑原來最先發現于大自然或人體,提取出來結構分析清楚后進行人工合成,質量更有保證、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如:大部分維生素、尿囊素、水楊酸、α-硫辛酸等。具有良好祛斑美白作用的苯乙基間苯二酚也是最早發現于楊樹,現在都是采用化學合成工藝。
3 許多添加劑結構復雜而且特殊,合成的成本很高或很難合成得到高純度,目前還是天然提取,如:積雪草甙、光甘草定、葛根素、四氫姜黃素、根皮素、胡蘿卜素、茶多酚、γ-亞麻酸、薄荷等。
4 發酵也是另外一條重要途徑,但這類原料種類相對而言不多。酒精就是典型的發酵產品(當然也可以合成),添加劑中的L-乳酸、曲酸、α-熊果苷(而β-熊果苷以合成制取)等都通過發酵制取。
5 有些原料合成和提取兩條途徑都可,如:白藜蘆醇、咖啡因、α-紅沒藥醇等,提取或合成都可以得到,具體選取那條途徑,需要看成本對比。
6 復合型路線,用于美白祛斑的曲酸二棕櫚酸酯、維生素C、甘草酸二鉀、薄荷乳酸酯等,先發酵或提取,后面合成或修飾(也是一合成過程)。
從得到化妝品原料的路線可清楚看到:天然和化學合成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補充、相互啟發。來源于天然提取還是化學合成也不是安全性和質量的評價標準。即使是來源于天然的原料,生產過程必須經過化工處理:提取、濃縮、除去雜質、脫色、干燥等,還是一個化工過程。
總之,化妝品原料有多種,化妝品原料的安全性來源和過程不是關鍵,嚴格的產品檢驗(尤其是含量、有害雜質等指標)才是化妝品安全性和溫和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