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經濟數據公布,經濟是否探底?解決當前經濟問題,增加有效投資的最好方式是什么?房地產稅進展如何?對6月開始的股市大震蕩有哪些反思?帶著這些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記者在第十屆大眾證券杯中國上市公司競爭力公信力調查活動峰會上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
今年底明年初經濟完成探底
9月宏觀經濟數據近期陸續披露中,三季度經濟數據也將在本周揭曉。對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賈康認為,經濟下行壓力非常明顯,但積極因素也在累積,如就業還不錯、小微企業得到了一定的支持,草根創新創業氛圍漸起。
賈康說,“我們還不能肯定地說經濟下行已經止步,這還有個繼續探底的過程。當前處于常說的新常態中‘新’已確定,‘常’未實現的階段。”
如果按照現在的設計和要求、調控也不出現偏差,那么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宏觀經濟能夠完成觸底調整的過程。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中,投資的機會在哪里呢?賈康認為投資機遇在于三類:一是順應國家政策傾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綠色經濟”發展;二是“硅谷”式創業創新中“互聯網+”,一般競爭性領域內的“創新升級”;三是“適合群眾需求”的產品供給的投融資,中國進入中等收入階段,需求在升級,如老人的養老、孩子的玩具、男性的健康、女性的化妝品等等領域內出現的投資機會。
最看好的創新模式是PPP
賈康認為,在新常態中,PPP的投資模式是最值得看好的有效投資。“PPP模式是機制創新,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是實質性的。政府部門把自己的資金作為“引子錢”來拉動社會資金、民間資本,讓民間資本更活躍地發揮作用,形成一股合力;PPP的投資都是企業自愿簽字的,對企業而言,在商言商,對風險防控有了更高的要求。PPP模式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機制,是天然的混合所有制,避免了之前一股獨大的弊端。這是對有效投資的倒逼,也使有效投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賈康透露,現在的情況與一開始政府熱企業冷的局面有了明顯的改變,現在越來越多企業非常積極,成交項目的比重在上升。當前示范項目清單已經第二批出來了,全國有200多個。而目前主要的障礙是法制不完備,第二是專業素質還有待提高,契約精神需要加強。
我們中國實體經濟受到壓力,中國的下一步發展,開展PPP項目被認為是一個方向,但對PPP項目在中國的開展卻進展緩慢,這里很多人說政府沒有拿出好項目,但筆者以曾經涉足其中的元老的視角,給大家一個另外的看法。
一位PPP項目的過來人想給你講講其中的玄機
本人在十五年前就在探討PPP項目,當時項目是總理批準的,但卻是失敗的,因此對PPP的政策問題有深刻的體會,PPP項目成功的核心是政府的契約精神,而不是政府的公平社會、公益社會的職能,在契約與公益之間,必須有足夠的平衡,不能過左過右,這個不平衡,造成了中國PPP項目的進展緩慢和操作方式扭曲。
中國違反PPP根本原則的事情其實是非常廣泛的,我們不要僅僅看著一些大項目,這些項目不透明,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也不大,對所有的資本真的影響大的是我們身邊的Mini的PPP性質的事情,這個是讓每個有產者都很感恐懼的,這是社會基礎,這是難以改變的,我這里從下面幾個事例當中給你看看PPP項目在中國全社會產生的現實沖突。
第一個就是PPP的原則是當初把特許經營的權利給社會資本,讓他們參與自負盈虧,但如果事后發現比較賺錢了,你會遵守原來的契約嗎?你是不但不遵守還要說PPP的參與者貪婪什么的,這會有多大的影響?可能你不相信政府會有這個事情,那么我就告訴你出租車就是例子,出租車的運營權就是政府的特許經營權,就是讓私人資本參與的公益事業,是一個影響最廣泛的迷你PPP項目。
現在大家都說出租車公司的份錢太高了,卻不說大多數地方以發展公共交通需要之名,當初出租車的牌照是高價拍賣的,我記得的高價格就有達到70多萬的。即使是北京等地當年是免費的,但當年的出租車的車輛有多貴啊?桑塔納是25萬一輛還要有購置稅,當初的25萬買房到現在至少是500萬以上了!當初他們這樣高的投資面前,份錢的投資回報與買房差遠了!但我們的公眾輿論說他們掙錢多,連折舊都被郎咸平這樣的專家叫做灰色收入了!大家想一下出租汽車的特許經營不能保證,誰敢搞你鐵路的?
第二個就是PPP與政府簽署合同,合同確定下來以后,政府不能再改變合同,卻對合同取得的權利進行征稅,讓稅款增加合同的對價!以所謂的稅收實際上變成合同的PPP一方合同被強行改變。這樣的事情可能你也認為匪夷所思,但實際上我們討論的房產稅就是要干這種事情,上海、重慶已經干了!
你從政府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開發建設滿足社會住房需要,也是一種PPP性質的項目,我們已經繳納了土地出讓金了,然后再給你收稅,實際就是讓你多交土地出讓金!但說法是為了社會公平正義為了房價為了居者有其屋,太高大上了。而現在的PPP項目大多數是要使用土地的,甚至要借助土地的開發收回一定的投資,你對PPP給你付費的使用權以后再加稅,誰受得了?
第三個情況就是給你特許經營權了,就要維護你的特許經營價值,不能隨時就讓你支付了足額市場對價的特許經營被無效了,隨便限制你的特許經營權利!類似的事情也很普遍,比如我們當年搞的外銷房,外銷房多交了成倍的土地出讓金給政府,結果到2003年政府一夜之間取消了外銷房和內銷房的差別,這個多出來的錢白交了!
更有甚者后來限制外資購房,限制你房子出售對象,但外銷房能夠賣給外國人的權利是你額外花錢買來的,你取消的時候一點說法也沒有,你多支付的財富白白損失了。對PPP項目等你運作好了,政府有特許其他人競爭經營稀釋,或者干脆把你特許的權利開放或者取消,你敢玩不?
對這些有產者而言,是弱勢群體,根本沒有上訪鬧事的能力,也不是媒體關注和支持的對象。我所說的上述三個情況,其實比某個大項目更能夠教育資本社會,這是每個投資人身邊發生的切膚之痛,這樣的教育下,大家就明白對政府的特許經營,對PPP項目,根本不能當真,在中國國內政府的契約精神是沒有的!
這三種情況中國的政府原則是公平之上的原則,當公平與契約沖突的時候,契約就是廢紙,有了類似前面所述的三種情況的普遍性,怎么可能有正常的西方社會的PPP項目?所以PPP項目的核心是契約,沒有契約的PPP項目,只能是扭曲的PPP項目了。而項目是怎樣扭曲的,也是外面不知道的潛規則。
上述情況是具有普遍性的,這種情況的一個規律性的東西就是這些PPP項目是向公眾收費的,所以現在向公眾收費的PPP項目是大家不愿意參與的,尤其是這些項目還要先給政府付費就更不受歡迎。私人資本要參與,就要政府給PPP項目付費的,這付費的背后就有政府的信用在里面,政府的信用是可以套取的,套出來進行融資才是項目的關鍵。本來指望私人的投資,最后結果還是政府信用是最關鍵的因素,項目變成了狐假虎威,那么政府搞PPP項目要私人這狐貍走在前面的意義何在?
所有的私人資本都知道,參與政府的PPP項目不要指望著后續有錢賺,而是現在就要賺錢,后續則是包袱甩給政府!這開始就要有錢賺的背后就是從中國的金融機構要取得資金和從政府要到補貼,項目的施工要自己干,要有比市場更高的利潤,項目運營不賺錢的時候就不運營!
比如國家對污水處理廠曾經有14%-17%的補貼,相關銀行也可以給80%的貸款,這貸款很多還是境外銀行(注意,境外銀行,呵呵,后面講),這樣就可以得到95%左右的資金的,名義上自己出資只有5%,但奧妙是工程自己干設備自己進,這里的利潤空間可以有至少10%,多的有20%,也就是說拿到項目就是利潤了,哪里管以后怎么樣?我們可以見到的就是污水處理廠后來就是收費不處理,連北京為奧運修建的污水處理廠都有報道這樣干(參見《清河污水處理廠大肆排污》),如果PPP項目是這個結果,干PPP意義何在?
更進一步的講,搞PPP就是金融套利,PPP項目是私人資本參與,背后外資也是私人資本嘛!而且PPP項目還允許外國貸款若干,他們的外國利率是接近0%的,而中國則有利差6%,他們投資PPP項目,看似投資,其實為貸款,PPP文件當中各種保護他們固定收益的條款,以這個條款與貸款無異,各種外國貸款被包裝成PPP項目的投資,套取利差而外匯風險讓國家承擔!
而這個套利是可以瞬間通過金融工具把利潤變現的,不是政府想象的別人投資跑不了可以如對中國富人的關門打狗,通過貼現和凈現值、掉期、保險、期貨期權等,利差基本可以當時就拿走了,權益最終持有在外國大型金融機構手里。別以為沒有問題不是政府負債,境外大型進入機構這樣的投資是有國家的進出口信用保險的(中國的或外國的),一旦政府違約,尤其是按照前面說的那幾種情況,就是外國政府賠付以后外國按照外交途徑與我國交涉了,這里面是風險更大了!
本來政府搞PPP項目就是要降低政府的負債,現在的結果是PPP項目從政府的直接負債變成政府間接的承擔外國債務,這隱含外債的風險更大,而且利差等利益被外國人賺取,原來的肉爛在鍋里,現在是鍋里的肉被外國人吃掉了!
現在地方政府搞PPP項目趨之若鶩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腐敗的尋租空間,按照本文的扭曲操作,PPP項目是瞬間暴利的,而且是立項不久就實現的,在審批官員任期內全部完成,而且對PPP項目由于是私人投資,項目的監督管理比政府融資平臺下的政府項目寬松很多,決策權也給了私人機構,私人機構更有與腐敗官員權利尋租操作的空間,因此地方愛干PPP項目的背后,也是有利益驅動的,但最終的結果若還是政府承擔責任,或者政府發現問題違反前面所說的契約精神的干涉,中國改革開放深入,進一步國際化了以后,外國人就有口實對中國的海外投資對等操作,以往的思維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綜上所述,PPP項目是西方的產物,到中國是有所水土不服的,要搞PPP項目需要建立更完備的全社會契約精神共識,也需要封住腐敗空間,扭曲的PPP項目如果有市場,那么劣幣逐良幣,真正的PPP項目是一定進展緩慢的,我們對政府要大力開展的PPP項目拉動經濟是支持的,但問題一定要清楚,否則事務會走向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