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像一場發自海底深層的海嘯,海潮帶著巨大的能量不斷地向岸邊瘋狂地推進,近海的風景已經被它沖擊得面目全非,而遠離海岸的人們也已經意識到風浪正在來臨。
化工行業算是處于遠離海岸的地段,目前還沒有被洶涌的海潮所吞噬。然而,互聯網所帶來的變革是一定會發生的,但它將如何發生,影響有多大,化工企業的老 總們似乎并不十分清楚。當一個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傳統制造業色彩濃厚的化工產業遇到年輕而活力十足的互聯網,問題和沖突就來了:到底應該怎么看待化工與互聯 網的關系?是該主動地迎接這場挑戰,還是被動地被海浪裹挾著前行?是該“互聯網+化工”,還是“化工+互聯網”?
表面上看,“互聯網+化工”和“化工+互聯網”只是詞序的一個顛倒,但其核心內涵卻是一個話語權的歸屬。前者強調了互聯網的主導作用,而且互聯網在消費 品的商業模式和消費方式方面的改造力量之強大有目共睹,毋庸置疑,“BAT”等互聯網企業在其中把控了絕對的話語權;而后者則更加強調化工行業本身的主導 性,其思路是立足行業本身以原有的生產制造為核心,融合互聯網技術手段,將其視為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在筆者看來,阿里、京東、騰訊、滴滴的成功是互聯網對傳統的消費領域商業模式顛覆性改造的典型代表。互聯網公司在這場變革中是絕對的主角,是“站在門口 的野蠻人”,這樣的“搶劫”讓那些傳統行業防不勝防,難以抵擋。但對于化工行業而言,類似的“野蠻式”的跨界經營并沒有那么簡單。
縱觀互聯網先期取得成功的領域,主要集中在普通日用消費品銷售、移動通信、出租車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這樣的跨界經營相對簡單,幾乎無需原有行 業的經營基礎和經驗,因為它所創造的是一種全新的模式,新模式與傳統的模式是一種競爭關系,在這種跨界顛覆中,互聯網公司擁有絕對的主動權。
但就化工行業而言,互聯網的氣勢似乎就沒有那么強大。這是由行業自身的垂直型特點所決定的。化工行業下游消費者多為制造企業,產業鏈條長,生產過程復 雜,儲運條件苛刻,采購、銷售、倉儲、配送以及客戶服務每一個環節都涉及十分專業的技術問題,而且化工產品絕大多數不是最終消費品,同時產品規格多樣,多 數產品又貼有有毒有害、腐蝕性強的標簽。化工產品這些獨特性和差異化,決定了供應商的專業化服務在競爭中占有絕對優勢,不是一般的互聯網公司力所能及的, 想要跨界到化工領域,沒有從業經驗、沒有業內人士的配合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這并不是說,互聯網 企業在化工行業中就沒有作為,更不表明化工行業不需要互聯網的改造。恰恰是對于這種傳統而又復雜的行業,ICT(信息、通信和技術)所能施展的空間更大, 過程越復雜越需要專業化、精細化的管理,需要現代的信息技術對傳統過程進行有效優化,提升運行效率。只不過在化工與互聯網融合的過程中,要更加突出化工行 業的主導作用,要由那些化工專業人士以互聯網的思維、用新興ICT手段,來進行自我革新和完善,學會用互聯網的手段深耕產業鏈。
看清楚了這一點,化工行業的老總們或許可以松口氣,不必太過擔心“門口的野蠻人”會搶走我們的飯碗。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更加警醒,意識到危機的臨 近,意識到肩上責任的沉重。王石曾經講過:“淘汰你的不是互聯網,而是你不接受互聯網。是你不把互聯網當成工具跟你的行業結合起來。最終淘汰你的還是你的 同行,他們接受了互聯網,把互聯網跟自己做的事情結合起來,淘汰了你。”
因此,在互聯網已經成 為成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文化、一種工作和生活的狀態時,化工行業的老總們不僅要知道化工生產那點事,對新興互聯網也要知曉一二。抽空去百度一下ICT是什 么?O2O又是什么?什么是智能制造?什么樣的工廠可以被稱為智慧工廠?然后,靜下來思考一下,這些撲面而來的新名詞與化工行業又有著怎樣的結合點?它們 可以給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帶來什么的變化?再然后,就是去找一個互聯網行業的合作伙伴,共同做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