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石化行業還有多少節能潛力可挖?

作者: 2015年10月14日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石化行業“十二五”的節能任務能否完成或許目前還不可知,但有一點可以明確,全行業的節能潛力是有的,也有不少石化企業表示提前完成了“十二 五”節能任務。而我國石化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高于美國和日本
  石化行業“十二五”的節能任務能否完成或許目前還不可知,但有一點可以明確,全行業的節能潛力是有的,也有不少石化企業表示提前完成了“十二 五”節能任務。而我國石化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高于美國和日本,以及行業重點耗能產品能效領跑者評選中先進值與落后值的巨大差距,也從另一角度印證了全 行業在“十三五”的節能潛力。那么,我們到底還有多少節能潛力可挖?這些節能潛力存在什么地方?哪種方式的節能潛力更大?又該如何挖掘這些潛力?記者對此 進行了調研。
 
  可實現節能潛力——3000萬噸標煤
 
  連續4年參與行業重點耗能產品能效領跑者評先與發布的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節能與低碳發展處處長李永亮明確告訴記者,從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能效水平以及4年來的能效領跑者評選結果來看,全行業還有30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潛力可挖。
 
   李永亮介紹說:“通過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氨、甲醇等15個重點耗能產品的能效領跑者水平和行業平均水平的對比可以看出,如果在今后幾年內,這15個品 種的行業平均能效水平達到2014年度能效領跑者的水平,則可以實現每年約3000萬噸標煤的節能潛力,這將是實實在在可以實現的節能潛力,而且這還沒有 考慮能效領跑者水平不斷進步的情況。”
 
  “另外,我國化工行業的工業增加值率為27%左右,而美國和日本則分別為52%和41%,導致我國化工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高于美國和日本。這說明我國在結構節能方面還有較大的空間。”李永亮說。
 
  至于這些節能潛力從哪里能挖掘出來?有被采訪者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內有不少新建項目,未來這些新項目的節能潛力將待挖掘。
 
   中國五環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開發研究院副院長盧文新談到,國內大型合成氨、甲醇、乙烯等產品的生產技術大部分是采用國外先進工藝技術設計建設的。目前這些 產品的能效水平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新建生產裝置的運行穩定性較差、生產負荷較低。待新建裝置的生產逐步穩定和產能過剩問題解決以后,上述化工產品的單位 能耗會回歸到合理水平。
 
  而江漢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劉瓊玉等人分析,作為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對于基本化工原料的需求會有一個穩定期。目前,很多產品產能相對過剩,因此,來自市場的競爭壓力,也會迫使企業積極采取節能減排措施。因此,高耗能行業未來將有巨大的節能潛力可挖。
 
  氯堿是高耗能行業之一。中國氯堿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張鑫談到,“十三五”期間,氯堿行業的節能潛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節能技術裝備的支撐。隨著我國燒堿行業裝備的升級換代,“十三五”期間將全部采用離子膜電解槽,并且有50%以上的電解槽在“十二五”末進行了膜極距改造。預計“十三五”期間膜極距改造還有一定的節能空間。
 
   二是節能管理水平還有提升空間。“十二五”期間,氯堿行業積極推進能效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企業積極開展燒堿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能效對標等工作。此 外,與美國、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相比,我國燒堿的運行管理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如在鹽水精制指標控制、離子膜使用壽命和非計劃停車次數等方面都有待改進。
 
  三是由技術節能向系統節能轉變。“十二五”期間,氯堿行業積極推進建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工作,特別是“煤電鹽化”一體化項目,涉及的產業多、產品多,能源管理更加復雜。
 
  當前貢獻最大——技術節能
 
  任何行業的節能幾乎都要依靠技術節能、管理節能和結構節能等幾種方式來完成。多數被采訪者表示,在這幾大節能方式中,技術節能的貢獻率最高、節能潛力也最大,不僅在“十二五”的節能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十三五”期間也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理事長方曉驊指出:“石化行業是裝備型產業,40%~60%的節能量是靠技術進步。隨著國家提出對能耗總量控制的要求,未來的節能力度只會進一步加大,行業節能技術的進步就顯得尤為重要。”
 
   李永亮也強調,技術節能的貢獻最大,主要體現在行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指標的降低上。“十二五”期間,高效節能換熱技術在全行業的應用具有非常明顯的節能 效果。在氯堿行業,“十二五”最典型和最具革命性的技術創新是隔膜法工藝的淘汰和離子膜工藝的應用,它們對氯堿企業的能效提升起到了巨大作用;在電石行 業,大型密閉式電石爐占比在不斷增加,大大降低了電石產品的能耗,對行業的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石油和化工企業積極投入資金,開展節能技術改造。其中,煉油行業重點實施了煉油裝置生產過程優化、公用工程能量系統優化等技改 項目,提高了煉油系統和煉化裝置能效水平;乙烯行業重點實施了裂解爐、壓縮機等關鍵設備的優化和改造;合成氨和氮肥企業積極開展氣化技術優化改造、全低溫 變換工藝、低壓低能耗氨合成技術、合成氨—尿素蒸汽自給等節能改造工程;純堿行業重點推廣新型變換氣制堿技術;氯堿行業膜極距離子膜電解技術大面積推廣應 用,噸堿綜合能耗大幅下降;炭黑行業積極開展余熱發電技術改造,提高了余熱利用效率和質量。
 
  中 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資深專家張覲桐介紹說,他曾就國內的技術節能、管理節能和結構節能等的貢獻率做過一個課題。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管理節能的貢獻率比 較高。那時候全行業的管理水平都不太高,企業只要稍微加強管理就可以節約很多能源。但現在隨著企業管理的加強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節能的貢獻率已經越來 越小,從過去的30%~40%,下降到了15%~18%;技術節能和結構節能的貢獻率在逐漸增大,而且技術節能占比越來越大,已經超過40%,“十三五” 期間技術節能仍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南京星飛冷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楊振華談到:“其實國內的高耗能行業,如電力、化工等領域的節能潛力和空間可謂非常之大,如果他們能夠真正把市場上成熟的節能技術應用到企業的節能工作中去,最少能節能30%,這就已經不得了了。”
 
   “對于個體企業來說,未來大幅度調整自身的裝置結構或產品結構,能做但是余地不大。相對而言,管理節能、技術節能將是企業節能的主要支撐。當然,隨著節 能的不斷深入,管理節能的潛力進一步縮小,技術節能對企業節能工作的支撐作用越來越重要。下一步必須通過對企業進行系統優化,對裝置進行‘傷筋動骨’的節 能改造,才能確保節能工作取得突破。”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生產部副部長田增林告訴記者。
 
  目前,不 少企業也正在技術節能方面努力。如陜西陜焦化工有限公司針對3.9MPa蒸汽有富余量的問題,準備將合成氣壓縮機電機改為蒸汽驅動,以降低電耗、水耗;同 時,通過循環水高壓靜電分離技術改造,提高循環水濃縮倍數,大幅減少外排水量及噸焦炭水耗,不用添加緩蝕劑、阻垢劑等藥劑,預期節水20%左右。另外,延 長石油天然氣液化廠則準備對濃鹽水循環利用進行改造,將脫鹽水回收后加以利用,減少一次水損耗。
 
  有待持續改進——管理節能
 
  在采訪中,一些被采訪者也表示,盡管技術節能的貢獻率最大,但也不能忽視其他節能方式所起的作用。
 
  “要實現大規模的節能,必須有技術創新。不過在沒有產生重大的技術突破之前,企業的節能工作也不能干等,日常的管理節能還是必須做的,畢竟革命性節能技術的出現可遇不可求。”河南金山化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霍小永說。
 
   河南金山化工是純堿行業連續幾年的能效領跑者,他們在管理節能上最有效的做法是推行內部“節能技改投資多元化”管理體系,相當于在企業里搞合同能源管 理。以公司某車間實際為例,車間針對原工藝運行的不足提出了優化方案,車間主任組織員工對項目的預期效果、投資風險、具體實施等環節進行了客觀分析,達成 共識后,由員工自愿參與該項目投資,并與公司簽訂項目投資與實施協議。該項目投資僅60萬元,半年節約成本242萬元,員工投資收益率高達50%。
 
  “河南金山的這個管理機制很有特色,極大激發了員工的主動性,既讓員工得到了實惠,公司的生產成本也明顯降低。”中國純堿工業協會技術咨詢部部長齊玉娥評價說。
 
  全國化工節能中心秘書長王武告訴記者,此前他們在化工企業進行調研時,發現管理和操作的問題還是很多,再好的企業在管理上也存在問題,還是有提升的空間。因此,在管理節能方面,企業仍要持續改進和提高。
 
  亟須更加重視——結構節能
 
  有被采訪者表示,在期待革命性的節能技術出現之時,不光是管理節能,結構節能也必須更加重視。
 
   山東華魯恒升集團有限公司節能管理主任許立和告訴記者,他們已經超額完成了“十二五”的節能目標,主要是通過結構節能來實現的。他們利用原有煤氣化平臺 所產的合成氣上馬了耗能少的醋酸、己二酸、多元醇等產品,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在向下游延伸產業鏈的同時,減少了能源的消耗。企業的產品能耗成本由原來單一 尿素時的70%下降到現在的34%左右;萬元產值綜合能耗由原來的7噸標煤下降到現在的3.88噸標煤。每年投入1億元左右的節能技改資金,不斷優化裝置 的煤、電、蒸汽的平衡利用,合成氨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達到了1381千克標煤/噸的全國最好水平,能源利用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
 
  陜西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也準備新建膜分離裝置,對尾氣中的乙烯、丁烯回收后再返回生產系統,預計年節省費用200多萬元。
 
   許立和還強調,從節能潛力來說,淘汰落后也有很大的潛力。比如現在有很多小化肥企業還在使用固定床造氣,成本太高,節能效果也不好。所以落后的固定床必 須淘汰,無論是站在國家、地區,還是行業的角度,以先進的流化床替代固定床,都是化肥企業的必由之路。對企業來說,長痛不如短痛,因為老舊設備的開開停 停,對節能十分不利。
 
  據了解,華魯恒升去年把建廠之初的老舊造氣系統——固定床停掉,計劃全部改成潔凈煤氣化新裝置,單套空分系統規模也從4萬立方米提升到10萬立方米,未來還將根據需要上馬新的裝置,不僅成本更低,而且節能效果也會更好。
 
  挖潛最為關鍵——系統節能
 
  記者在采訪中還發現,要深入挖掘節能的潛力,必須重視系統節能。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孫偉善談到,節能的關鍵是系統節能,這一點應該引起全行業的重視。
 
  中國石化南化連云港堿廠能源副高級主管孫維兵告訴記者,要了解未來有多少節能潛力可挖,可以看目前工業設計的能耗理論值是多少,企業實際的運行值是多少,運行值和理論值之間的差距就是節能潛力。
 
   “我舉一個最常見的工業鍋爐熱效率的例子。工業鍋爐熱效率的理論值在89%~92%之間,但我們在實際運行中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水平,企業鍋爐目前的熱效 率只有84%左右,這是因為鍋爐廠設計水平不高所致。我們想改進鍋爐,給鍋爐廠提交了很多改進鍋爐熱效率的建議和具體的改進措施,但鍋爐廠都沒有采納。其 實他們在設計鍋爐的時候存在的缺陷我們都看得一清二楚,鍋爐廠即使有所改進也改不到要點上,這其實影響了化工企業的節能。”孫維兵強調,“其實節能是一項 系統工程,產品能源消耗首先是設計出來的,如果要提高化工企業能源使用效率,應該從源頭改進產品的工藝技術流程,從提高設計院的設計水平入手。”
 
   陜西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技術部工程師何佳瑋也認為,系統節能潛力仍然有文章可做。比如鍋爐生產9.8兆帕高壓蒸汽,氣化、甲醇、MTO等 裝置產生中低壓蒸汽,等級較多。但由于目前部分裝置沒有滿負荷運行,副產蒸汽量不夠,只能通過高壓蒸汽減溫減壓補充,造成鍋爐能耗較高。這就迫切需要優化 工藝,做好系統能源平衡。
 
  中圣集團市場部經理曹兵表示,在各種節能方式中,從設計抓起的系統節 能最合理。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產品市場突然放大,加上國內當時的人力成本優勢,凡是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都有利潤,企業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如何擴大市場和 擴產方面,工程設計的收費是按照工程的總造價來收取的,因此最初的產品工藝流程設計時并沒有充分考慮節能或者是把節能作為企業產品的競爭力來考慮。但是隨 著國內產品產能逐步過剩,人力成本上升,以前的優勢正在慢慢褪去,系統節能變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對于耗能占企業生產成本較大的行業或企業顯得更為重要。研 究企業的整個生產流程,從系統的角度考慮每個環節,找到最具節能潛力的環節,應用先進且經濟上合理的技術解決關鍵的、不合理的耗能,是企業可持續發展永恒 的話題。
 
  曹兵還認為,未來新建的企業需要系統節能,改造的企業也需要診斷系統,分析、發現并找 出可節能的關鍵點。化工系統節能聽起來是個龐大的工程,但是仔細分析無非要考慮幾個方面:首先考慮工藝的合理性,工藝最優和具有前瞻性是最為核心的部分; 其次要考慮動力源,例如鍋爐、壓縮機、電機等核心耗能或產能設備;再次是能量傳遞過程節能,合理的傳輸途徑,傳輸過程中的節能,例如優異的絕熱防腐工程 等;最后是最優的效率,保證原料使用合理,轉化率最佳等。“節能就是海綿中的水,擠一擠總是有的。在國內產品同質化嚴重的今天,合理節能是企業勝出的重要 策略之一。”曹兵說。
 
  上海工業鍋爐研究所開發部主任助理林欣則提醒石油和化工企業,鍋爐廠之所 以難以配合企業的改造需要,一個原因是目前化工企業這一段的工藝節能已經走在很前端,如像換熱器已采用高科技材料,而且已經用上了精確的自動控制系統,而 鍋爐企業的制造、控制等工藝水平還沒有跟上;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化工企業工藝改進或減產之后,用的蒸汽量減少了,原來買的鍋爐就偏大了。本來是一個130噸 的鍋爐,它有80%~90%的負荷很合適,但現在只能運行到50%的負荷,效率自然就低了。購買大余量鍋爐是一些化工企業非常共性的問題,原來上下游是配 套的,但后端進一步節能改進后,與前端的鍋爐就不再配套了。因此,化工企業以后在鍋爐選型時不要再選單臺特別大容量的,而可以選擇幾臺小的模塊式的鍋爐, 如果產量多了就多開一臺,產量小了就少開一臺,這個理念是化工企業今后應該轉變的。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石化行業 節能潛力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